东软载波的MCU实力究竟如何?
2020-07-18
14:00:20
来源: 半导体行业观察
来源:内容来自半导体行业观察综合,谢谢。
最近,因为证监会的一封问询函,让笔者对东软载波的MCU有了更多的关注。
在问询函中,证监会问到,公司前期披露的公告显示,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东软载波微电子有限公司逐步建成了中国本土独特而完整的 MCU-SoC 芯片设计平台,具有自主知识产
权的 MCU 芯片设计和工具链平台,包括操作系统、集成开发环境(IDE)和 C 编译器等。
请补充说明上述芯片设计平台所使用的主要软硬件设备和核心技术的来源,截至目前该平台的建设进展、投入金额,平台投入使用的时间,公司或客户实际使用上述平台的情况,以及上述平台对公司生产经营是否具有重大影响,平台的建设和运营是否存在风险,若是,请充分提示风险。
为此,笔者去翻看了一下该公司2019年年度财报,一窥这家国内MCU巨头的实力。
东软载波表示,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东软载波微电子有限公司自主开发了完整的 MCU 芯片设计开发工具链平台,包括集成开发环境、编译器、调试与烧录工具、开发评估套件、底层驱动库、USB 协议栈、TK 产品应用开发包、无线产品应用开发包,以及和实时操作系统供应商合作开发的嵌入式操作系统(RTOS)板级支持包。上述产品和公司芯片产品配套发布,是用户对 MCU-SoC 进行应用开发的必要组成部分。
公告进一步指出,自 2014 年全资收购上海东软载波微电子有限公司以来,公司在 MCU-SoC 芯片设计平台累计硬件投入超过 1,700 万元,累计软件开发投入超过 6,000 万元,2017年至2019年占研发投入比例分别为10%左右。该平台中的集成开发环境、编译器、驱动及例程、操作系统免费供客户使用,开发工具及开发套件以成本价销售给客户,占总收入比例较低,占比不超过 5%。
为了支持客户应用 MCU 芯片完成应用系统方案的设计及验证,MCU 芯片厂商一般有两种方式提供支持:一种是 MCU 厂商通过自身研发,提供全套平台工具,另外一种是客户寻求第三方通用工具(如 IAR、ARM-Keil 等)支持。为了帮助用户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产品稳定性,实现完全的自主可控,摆脱受制于人的风险,同时可以针对公司产品特色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充分发挥自身产品的功能,公司根据自身产品特色及应用领域要求,以自主研发为主,已逐步建成中国本土独特而完整的 MCU-SoC 芯片设计平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MCU 芯片设计和工具链平台,包括操作系统、集成开发环境(IDE)和 C 编译器、开发工具及开发套件等。该平台的建设完成加快了公司相关领域系统和产品的研发进度,也帮助用户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产品稳定性,大大促进了公司产品的销售,拓展了集成电路市场,对上海微电子的稳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迄今为止,已有千余家客户使用公司上述软件及工具链产品完成 MCU 产品的开发工作,应用领域包括:白色家电、智能电网、工业控制、仪器仪表、消费电子等,为用户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产品稳定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在2019年的财报中他们也披露,在MCU领域中,公司旗下的上海微电子是中国大陆境内率先完成整合eFlash的混合信号40nm工艺节点的设计、量产并批量供货的芯片设计厂商之一,在研的基于RISC-V的边缘计算芯片采用28nm工艺,处于业界领先地位。
他们进一步指出,2019年,针对8位微控制器市场激烈的竞争格局,公司加大了应用方案开发,形成了冰箱、洗衣机、空调等白色家电领域的完整方案,全面进入国内主要家电厂商供应链,8位MCU产品在海尔等客户的产品中已经被批量使用,涉及的产品包括洗衣机、冰箱、家用和商用空调器、热水器、微波炉、咖啡机等,其高性价比和稳定性已经获得客户认可;完成了多款32位微控制器产品的工艺升级优化,推出了性价比更高的产品并量产销售,保持了在相关领域的领先优势,推动了32位MCU产品导入相关领域,已经在波轮洗衣机、滚筒洗衣机和冰箱显示板上形成了完整的解决方案,部分产品已经试产。
*免责声明: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半导体行业观察转载仅为了传达一种不同的观点,不代表半导体行业观察对该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果有任何异议,欢迎联系半导体行业观察。
今天是《半导体行业观察》为您分享的第2374期内容,欢迎关注。
『
半导体第一垂直媒体
』
实时 专业 原创 深度
识别二维码
,回复下方关键词,阅读更多
英伟达|中芯国际|CPU
|晶圆
|
FPGA
|
5G|谷歌|射频
回复
投稿
,看《如何成为“半导体行业观察”的一员 》
回复
搜索
,还能轻松找到其他你感兴趣的文章!
责任编辑:Soph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