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泛林集团:原子层刻蚀大批量生产在即
关于摩尔定律的未来,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答案,泛林集团执行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Richard Gottscho博士的观点则是:虽然面临着各种挑战,但摩尔定律将一如既往得有效。
“摩尔定律继续发展已不仅仅指简单的微缩,无论是从2D向3D转变或是其他方式,产业界始终都有方法让芯片的密度和性能继续提高,而能耗和成本持续降低”,Richard Gottscho博士强调。而他谈到的其他方式就包括了原子层刻蚀。
泛林集团执行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Richard Gottscho博士
Richard Gottscho博士日前在SEMICON China上的演讲指出,如今晶体管微缩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均匀性问题。例如:把一个10纳米的芯片进行微缩,它的均匀度要求通常在10%,即要维持在1个纳米;同样的原理应用到3纳米上,10%就是0.3纳米,就是三个埃,也就是一个原子的尺寸。
也就是说,未来我们需要对工厂里的产品在原子尺寸上进行毫无差别的掌控,并保证其结果一致,这就是最大的挑战。从晶圆制造的过程看,过往的沉积和刻蚀技术已无法发挥原有的作用,探索新的解决方案成为了厂商工作的重点,而包括原子层刻蚀在内的原子层技术就是其中的一个选择。
以现已被广泛应用的原子层沉积工艺为例,其原理是反应物先被泵入腔室铺满表面,然后清除化学物质并重复该过程,从而一次形成单原子层的单层材料。
为此,如果我们需要在金属物表面淀积一层二氧化硅。那么在这个工艺流程中,首先就要让含有硅的分子均匀并致密地吸附在金属物表面。这个过程不受气体传输的限制,因为含有硅的分子有足够的时间均匀地吸附在表面。
吸附好后,我们把含有硅的气体从真空反应腔体中全部排出去,然后将晶圆暴露在含有氧的环境中。这个含有氧的环境就会和金属物表面的硅起反应,从而生成二氧化硅。在这样一个工艺过程中,由于硅一旦吸收满后,表面的一层硅就不再进行反应,因此第一步吸附硅的过程是自我限制的;而第二步也是自我限制的,因为一旦所有的硅都和氧起反应了,它也将不再继续起反应。
经过这样一个过程,我们便能够非常均匀地在所有图形表面致密地淀积一层二氧化硅。不断重复这个过程,就能沉积一层致密而精准的二氧化硅薄膜,并且,这个过程可以在整个晶圆表面均匀进行。
原子层沉积
原子层刻蚀的工作原理和原子层沉积类似,以一种自我限制且有序的方式在原子尺度下逐层去除材料。
比如刻蚀硅,首先我们就要在硅的表面均匀吸附一层氯元素;第二步,把晶圆表面的气体排出,然后接触等离子体,从而激活氯,这样就会把硅刻蚀掉。
新的技术非常适合于那些间距或者空间上非常紧密的可能发生孔洞“堵塞”的刻蚀,和具有超高选择性和均匀性的应用。如今,在制造工艺往7nm、5nm甚至3nm演进的时候,原子层刻蚀就显得尤为重要。虽然这项技术现在还不能大规模应用,也不能对传统的刻蚀技术进行替换,但可以看到晶圆厂对其抱有很大的期望。
作为全球半导体产业创新晶圆制造设备和提供半导体服务的领先者,泛林集团正在努力让原子层刻蚀满足客户的需求。Richard Gottscho博士介绍说,上文提到的原子层刻蚀技术由泛林集团首先引入,并且目前也只有泛林集团引入了该项技术。这是泛林集团针对现在的原子层刻蚀困境而提出的解决办法。
从Richard Gottscho博士的介绍中我们得知,原子层刻蚀的重点是如何能准确控制过程,这就要求对离子能量进行精确控制。如果离子能量太大,它本身就会把硅原子溅射掉,那么这就不是一个自我限制的过程。
另外,用哪一种离子来做这个工艺也非常重要。可以想象,如果离子本身会和晶圆起反应,那么它就不止会腐蚀一层原子,而会不断腐蚀下去;同样,如果离子本身的质量太小,就很难把足够的能量传递下去。
因此,在原子层刻蚀过程中,最重要的,也是首先要做的,是对离子进行能量控制,使其能够被比较合适地应用于整个化学过程。而泛林集团提供的方案能够很好地控制这个过程。在采访中Richard Gottscho博士提到,泛林集团通过在腔内注入氯气,氯分子被吸收到表面形成氯化层,从腔室中除去未反应的氯气,然后注入氩离子轰击晶圆,除去薄氯化层不需要的部分。
原子层刻蚀
拆分这个过程,比如晶圆表面要刻硅,就让很多中性氯原子进来,之后它会吸附到硅上面。这个过程有一个流量,也就是多少个氯原子传输下来。过去,氯离子传输快的地方,硅就被刻蚀得多,传输慢的地方就刻蚀得比较慢,造成不均匀的结果。
而泛林现在的做法则是这样:先把氯传输到晶圆表面,但它只是吸附,并没有起反应。由于单原子的氯非常均匀地吸附在晶圆表面,因此不均匀度就被排除了。氯表面吸附一旦满了之后就会停下来,之后就把腔体里含有氯的气体全部排出,只剩下芯片表面有氯原子。
这时候我们再用带电的离子去轰击它,如果能量合适,把氯原子打出以后,氯原子带着底下的硅就形成二氯化硅,这样就做成一个原子层的刻蚀。
传统的刻蚀方法是根据离子的多少来决定刻蚀的程度,而在原子层刻蚀中,因为在芯片表面预先有了氯,所以在碰到离子时,有氯的地方就会继续刻蚀,而没有氯的地方就不会再继续,这就很好地解决了均匀度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完成整个刻蚀过程,泛林集团提出了synergy理论:从氯原子和硅原子的键能和相应分子的大小,算出所需要的离子质量以及形成离子的能量,根据该能量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相应质量的元素及其对应的化合价,从而形成需要的离子,进而完成一个完美的原子层刻蚀。
需要多大质量的离子、用多少能量把它理想地传进来。按照这个能量数据,在元素周期表里去找相应质量的原子,把它变成几价的能量,把它的离子打下来,进而完成一个完美的原子层刻蚀。根据泛林的理论,相应的离子基本上都能找到。
“我们在硅的地方提出了一种算法叫synergy model,在刻蚀硅的时候,synergy大概可以做到90%,刻蚀一些金属的时候,几乎可以做到百分之百。因此对于原子层刻蚀,我们从理论到实践都做到了非常精细的地步”, Gottscho博士说。
从现状来看,速度、成本等问题成为限制原子层刻蚀的重要因素,很多厂商也因此望而却步。但就Gottscho博士看来,原子级工艺可以从本质上减少制造带来的可变性,且已经准备好进行大批量生产,甚至已有几个关键客户开始采用这种工艺。
“原子层刻蚀正在给我们的工艺制程打开一个新的窗口”,Gottscho博士说道。
文/半导体行业观察 李寿鹏
今天是《半导体行业观察》为您分享的第1575期内容,欢迎关注。
R
eading
推荐阅读(点击文章标题,直接阅读)
关注微信公众号 半导体行业观察 ,后台回复关键词获取更多内容
回复 兆易创新 ,看与兆易创新公司相关的文章
回复 摩尔定律 ,看更多与摩尔定律相关的文章
回复 材料 ,看更多与半导体材料相关的文章
回复 面板 ,看更多面板行业的文章
回复 晶体管 ,看更多与晶体管相关的文章
回复 晶圆 ,看晶圆制造相关文章
回复 士兰微 ,看更多与士兰微公司相关的文章
回复 展会 ,看《2017最新半导体展会会议日历》
回复 投稿 ,看《如何成为“半导体行业观察”的一员 》
回复 搜索 ,还能轻松找到其他你感兴趣的文章!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摩尔精英
- 半导体行业观察
- 摩尔芯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