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时钟失调,恐是阿尔茨海默病前兆

2018-03-26 14:00:25 来源: TechNews
ca1349540923dd54b79c25e1db09b3de9d824848

白天打瞌睡,晚上无法一觉到天亮──小心阿尔茨海默病悄悄上门。

2017 年诺贝尔生医奖主题“生理时钟”(circadian rhythm)已被证实与许多脑部活动息息相关,包括生理时钟失调会影响记忆力及学习力等,一项近期发布于美国医学会《JAMA》 期刊的研究指出,生理时钟紊乱可能在阿兹海默临床症状出现前就会产生。

这项研究针对 189 名平均年龄 66 岁、无任何阿兹海默临床症状的年长个体进行生理时钟追踪。其中一部分受试者透过正子电脑断层造影(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扫描来检测脑部是否有类淀粉蛋白斑块(amyloid plaques)存在;一部分受试者透过脑脊液检测有无阿兹海默相关蛋白质存在;还有一部分同时接受两项测试

结果显示,其中 139 名受试者未发现有象征阿尔茨海默病前临床期的类淀粉蛋白存在,这些受试者几乎全部都有正常的睡眠/觉醒周期,除了一小部分因高龄、睡眠呼吸中止或其他因素有生理时钟被扰乱的问题。

而另外 50 名受试者的脑部扫描或脑脊液检测,则发现有异常结果,这些受试者全部都有严重的生理时钟干扰问题(由他们晚间休息及白天活动的时间来定义)。即便在控制了睡眠呼吸中止、高龄及其他干扰睡眠等因素后,睡眠/觉醒周期紊乱现象仍旧存在。

所有受试者都穿着类似跑步监测的设备在身上,为期一至两周,同时每天早上也要完成详细睡眠纪录。透过白天及晚上的活动监测,研究团队得以了解受试者如何分配 24 小时的休息与活动时间。在白天及夜晚有短暂活动及休息的受试者,脑部发现类淀粉蛋白的机会大增。

睡眠时类淀粉蛋白浓度会下降

研究第一作者 Erik S. Musiek 说,“参与此研究的受试者并没有睡眠不足的问题,但他们的睡眠是片段式的,晚上连续睡 8 小时跟白天分次小睡结果很不一样。”

这项人体研究结果呼应了 Musiek 研究团队对小鼠进行的试验,这项与 Geraldine J. Kress 共同合作的研究近期发布于《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期刊,发现生理时钟干扰会加速类淀粉蛋白斑块于脑中的形成,此现象与阿尔茨海默病有强烈关连。

Musiek 在乙型类淀粉蛋白沉积症小鼠身上研究生理时钟紊乱带来的影响,透过将生理时钟的调控基因破坏,达到干扰生理时钟目的。

“两个月后,相较于生理时钟正常的小鼠,生理时钟遭干扰的小鼠多出相当程度的类淀粉蛋白斑块,同时其脑部类淀粉蛋白浓度周期也发生改变。这是第一个证明生理时钟受到干扰会加速斑块沉积的数据。”

先前于华盛顿大学进行的人体及动物研究都发现,类淀粉蛋白浓度的昼夜波动可预期,睡眠时类淀粉蛋白浓度会下降,许多研究同时显示睡眠被干扰或无法充足睡眠时浓度会上升。

“在这项新研究中,我们发现临床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其生理时钟活动模式有较多片段,白昼间也有较多非活动或睡眠期,夜间有较多活动期。”华盛顿大学医学院(Washington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副教授 Yo-El Ju 如此说。

到底是生理时钟紊乱导致阿尔茨海默病?还是阿尔茨海默病改变了生理时钟?Musiek 和 Ju 都表示,目前还太早为这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下定论。

“但至少我们了解到像这样的生理时钟失调现象,很有可能成为疾病前临床期(preclinical Alzheimer’s disease,尚未有临床症状产生的阿尔茨海默病)的生物指标。我们希望在未来能够持续追踪这些受试者,继续了解是否他们的睡眠及生理时钟问题会提高发展出阿尔茨海默病的机率,又或者是阿尔茨海默病会持续对大脑造成影响而导致睡眠及生理时钟问题。”

  • Body clock disruptions occur years before memory loss in Alzheimer’s

(首图来源:百度百科)

文章来源:http://technews.cn/2018/03/26/body-clock-disruptions-occur-years-before-memory-loss-in-alzheimers/

责任编辑:Hsu CF
半导体行业观察
摩尔芯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