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是如何跳进芯片这个大沟里的?

2020-07-08 14:00:07 来源: 半导体行业观察

来源: 内容来自公众号「 中国电子报 」,作者:张心怡,谢谢。


近日,有消息称联发科无线通讯事业部总经理加入OPPO,在手机芯片部门任职,引起外界对于OPPO手机芯片研发力度和进度的探讨。“造芯”是技术、人才、资金密集型产业,却挡不住手机厂商接连“跳坑”的决心。无论是全球出货量位居前列的三星、苹果,还是国内的“华米OV”,都在推进移动芯片的自研或合作研发。手机厂商为何“芯”事重重?“造芯”的主要难点在哪里,又将为手机厂商带来哪些值得付出高额人力物力的利好?


OPPO踏入“马里亚纳”


OPPO引起外界对于自研芯片的猜测,可以追溯到2017年。根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2017年11月,OPPO创始人及CEO陈明永成为雄立科技投资人,而雄立科技的核心业务是设计并销售高性能、低功耗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IP以及嵌入式系统。同年12月16日,OPPO出资300万元成立了上海瑾盛通信科技。2018年9月,瑾盛通信在经营范围增加了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及服务等项目。由于2017年小米发布了澎湃S1,OPPO投资半导体公司并成立一家从事通信技术和芯片设计的企业,也被视为将竞争能力向上游延伸的信号。

2019年,OPPO在欧盟知识产权局申请商标“OPPO M1”,注册类别为手机芯片及多核处理器芯片。后来OPPO向媒体回应称M1是一款在研协处理器。在1个月后的OPPO未来科技大会上,陈明永表示未来三年OPPO总研发投入将达500亿元,主要关注前沿技术,包括底层硬件核心技术以及软件工程和系统能力。今年2月,OPPO在内部文章中,宣布了芯片研发计划“马里亚纳”。

值得注意的是,OPPO还积极参与了5G领域的专利布局,且保持了较快的专利增长速度。据日本技术贸易株式会社统计,截至5月17日,OPPO在全球5G标准专利族声明者中排名第九,5G标准专利族声明量已经达到980族,而不足半年前,这一数字还只有647。对5G标准的参与和专利布局,将为OPPO在5G时代的“造芯”计划带来更多的主动权。

马里亚纳海沟的最深处是已知海洋的最深处,这样一个“深不见底”的命名,多少传达出OPPO对于自研芯片周期之长、难度之大的估量。

集邦咨询分析师姚嘉洋指出,无论是华为、三星或是苹果,都在自有处理器的开发上,花费了至少七八年的时间才有今天的成果,所耗费的人力、资金与物力十分惊人。OPPO若要组建一支手机处理器研发团队,恐怕需要五六百人以上的研发团队,购入相关的硅智财与EDA工具。若没有决心投入至少三至五年左右的时间,恐怕投入的成本无法有效回收,这对于公司经营是不小的负担。

业内专家向记者表示,资金不是自研芯片最关键的问题,技术、专业人才、完备有效的网络和仪表调测支持才是关键要素。

“OPPO造芯有利于国内人才培养,是一件好事。从工程角度,在有效的市场时间窗口内,做出真正稳定可靠,足以支持其手机稳定商用的量产芯片,难度不小,先致以祝福。”该专家向记者表示。

手机芯片设计到底难在哪儿


手机厂商自研芯片以芯片设计为主。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有观点认为芯片设计相对晶圆制造并没有那么困难,尤其在市面上已经有一些成熟的IP或架构可以采纳的情况下。对此,业内专家向记者表示,因为Fabless不涉及芯片的制造和封装测试,就认为设计难度不大或门槛不高,是非常错误的。

“同样是蜂窝移动通信芯片的设计,有的芯片可以卖200多美元,如高通最新的5nm 5G多模手机芯片,有的只能卖几十个美分,如NB-IoT芯片。这和设计复杂度强相关,而且难度是非线性增加的。”该专家向记者表示。

专家指出,计算类芯片相对容易,但仅仅是相对,因为ARM等公司已经有了成熟的IP和参考设计,大多数情况下,芯片设计方买来IP和参考设计,像搭建乐高一样组合起来形成产品,通过优化力度形成性能差异。但无线通信类芯片的最大难度在于通信物理层和协议栈的设计,要做到功能完备,性能完善,与所有网络侧设备的互联互通一致性,以及与其他芯片平台终端的良好互通,需要极其复杂的设计和测试验证,包括海量的实验室测试和外场测试,产品稳定周期多以年来计。

“对应的通信技术标准,其文本大多只规定所要实现的结果和状态,但对于实现方法和细节缺乏指引,‘know how’才是通信类芯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价值所在,也是新入局者最大的门槛所在。”该专家指出。

在5G时代,先进制程和SoC越来越成为旗舰手机的标配。一方面,先进制程让手机可以集成更多功能,也提升了设计和验证的复杂度;另一方面,SoC对于芯片设计的模块集成和系统整合能力提出要求。同时,5G手机基带要对3G、4G进行兼容,要形成竞争优势,还要与自家手机产品的软件生态进行适配,性能、功耗上也不能落后于主流芯片,可谓困难重重。

“基带芯片技术难度大,更重要的是专利问题。像CDMA专利绝大多数被高通把持,所以设计芯片就需要获得高通授权,能设计全网通芯片的企业只有高通、海思、三星和被授权的联发科等少数几家企业。手机厂商要造芯成功,要解决专利问题,要有强大的研发团队,不断积累自己的专利。”赛迪顾问高级分析师吕芃浩向记者表示。

手机厂商为何“偏向虎山行”


为什么明知手机芯片自研是一块难啃的大骨头,手机厂商还是接连“跳坑”?其实,从手机出货量中不难看出,自研芯片已经成为手机差异化竞争的亮点。当前手机出货量全球排名前三的三星、华为、苹果,都具备手机芯片甚至基带芯片的自研能力。

简单来说,自研芯片能带给手机厂商多方面的利好。一是提升品牌溢价能力;二是能够通过软硬件一体化提升手机性能,形成差异化能力,如果同一批上市的手机只能使用高通或联发科的最新芯片,就只能在摄像、屏显等少数领域寻找差异化卖点,这对于已经呈现红海竞争的智能手机领域来说并非长久之计;三是能够更自由地安排上市时间,不需要根据芯片厂商的量产时间、产品路线来规划自己的产品,更好地占据市场主动权。

在芯片自研上,手机厂商可谓几家欢乐几家愁。三星凭借IDM厂商模式保障了芯片自研能力,而苹果、华为则通过提早布局、多年研发、具备首创性技术等优势,在自研芯片站稳脚跟。

苹果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对芯片研发的投资,并与Acorn、VLSI共同成立ARM,为掌上电脑Newton开发计算平台。2008年,苹果在前三代iPhone产品采用定制化芯片的基础上,成立了芯片自研团队,在2010年推出首款自研SoC A4,之后保持了一年一代SoC的更迭速度。华为本身是做通信技术和通信设备出身,在通信领域有着深厚的专利积累,且在2003年左右进军手机市场,2004年左右就启动了对手机芯片的研发,至2013年推出全球首款四核SoC,已经有了九年左右的技术积累。

基于先发优势和多年的研发投入,苹果、华为的自研芯片不仅在性能、功耗、制程上满足市场需求,还通过首创性技术形成了差异化竞争能力——例如苹果在2013年率先推出了64位手机处理器A7,华为于2017年推出首款首款内置NPU的AI处理器麒麟970——在部分领域实现了对移动芯片的引领。

小米旗下的松果电子也在2017年推出了自研处理器澎湃S1,并搭载在小米5C。但是,这款芯片并没有覆盖小米的其他机型,后续版本也反复跳票,至今未能推出。从定位来看,澎湃S1采用28nm制程,同年推出的苹果A11、麒麟970已经用上10nm,澎湃S1并没有瞄准高端市场。但在中低端市场,仅小米5C一款机型的销量,难以收回芯片研发成本,也不符合中低端机型薄利多销的策略。随着小米的发展战略从围绕手机走向“手机+AIoT”双核心,松果电子部分团队也拆分组建为大鱼半导体,从事AIoT芯片研发。近日,有消息称小米将于联发科合作定制芯片,而此前Vivo也曾与三星合作研发Exynos 980,Vivo基于终端消费者的用户需求数据,可以在芯片设计阶段就反馈给三星,对芯片进行优化。据悉,双方的合作研发让芯片的上市时间缩短了2-3个月。

合作研发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产品上市时间,并在芯片设计阶段反应手机厂商的需求,但依然对手机厂商的人才、研发投入提出要求。Vivo芯片技术规划中心高级总监李浩荣表示,在与三星的合作中,Vivo投入了500多名专业研发工程师,历时10个月,将积累的超过400个功能特性无形资产补充到了三星平台。可以说,“造芯”没有捷径,无论自研还是合作定制,人才、研发、资金都是入行的硬指标。手机厂商有“跳坑”的勇气已经不易,但更重要的是如何保持长期的持续性投入,真正取得突破性进展,让“造芯”从“深坑”变成手机厂商站得更高、走得更远的垫脚石。


*免责声明: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半导体行业观察转载仅为了传达一种不同的观点,不代表半导体行业观察对该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果有任何异议,欢迎联系半导体行业观察。


今天是《半导体行业观察》为您分享的第2364期内容,欢迎关注。

推荐阅读


历史转折中的晶圆代工五虎

华为对中国半导体意味着什么?

一文看懂ATE,国产机会在哪里?


半导体行业观察

半导体第一垂直媒体

实时 专业 原创 深度


识别二维码 ,回复下方关键词,阅读更多

联发科|存储| CMOS |晶圆| FPGA |苹果 |5G|英伟达|射频


回复 投稿 ,看《如何成为“半导体行业观察”的一员 》

回复 搜索 ,还能轻松找到其他你感兴趣的文章!

责任编辑:Sophie
半导体行业观察
摩尔芯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