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内容来自公众号「企业专利观察」,
作者:吴征
,谢谢。
中芯国际(SMIC)正在创造一个科创板上市速度的新纪录。
6月4日,上市委发出首轮问询,创科创板开市以来最快纪录。
6月6日星期六,中芯国际完成首轮问询意见答复的文本准备。
6月7日星期日,上市委公布中芯国际针对首轮问询的答复意见。
看来,
和时间赛跑,已经成为中美半导体产业脱钩后的常态
。
也是第一时间看完了1000多页的招股书和首轮问询的答复意见,530页的专利列表也一页页扫完。但看完后的感觉和预想一样,中规中矩,没有什么突出的特点。
作为一个IP人,其实
最想从招股书中了解三方面内容:专利技术,非专利技术(商业秘密),最新制程
。
但中芯国际在招股书中做到了想给你看的全都给你(530页专利列表),不想让你了解的就寥寥数语(一段话的商业秘密管理体系),根本不想透露的就一带而过(最先进的制程进展)。
与华为崛起的通信领域不同,
奠定集成电路制造这个领域实力和地位的,远不止专利那么简单
。
翻开历史,掌控集成电路制造产业的几个重量级玩家,Intel、AMD/GF、台积电、三星,IBM,加上中芯国际,已经
将产业发展的IP特点定义为“内化于商业秘密,外化于专利布局”
,在加工制造工艺上的迭代试错和人才经验往往更为重要。因此巨头间时而有合作,时而会有专利诉讼。
例如,在3nm制程上,三星就是在和IBM等公司在合作开发。
而去年格罗方德(GF)与台积电之间掀起的全球多地专利诉讼大战,也是雷声大雨点小,最后以双方和解收场。
中芯国际也因为2003年被台积电接连起诉专利侵权和侵犯商业秘密,最终的败诉成为压垮中芯国际创始人张汝京的最后一根稻草。
包括这次中芯国际在招股书中提到的2019年收到美国NPE的专利诉讼,其涉案的四件美国专利也正是该NPE从AMD处购买而来,转手就起诉包括中芯国际在内的多个大厂。
所以专利诉讼最坏的情况不过是割地赔款,像中芯国际与台积电之战,先后赔偿3.75亿美元,外加付给台积电8%的股权和2%的认股权。
但还不足以影响企业的生死,
反而是技术先进度、核心人才和充裕的资本才是集成电路制造行业更为致命的因素
。
这一点恰恰和招股书中中芯国际认为的“行业面临的挑战”的三大因素不谋而合。换个角度看,也可以认为连中芯国际自己都觉得“专利”算不上是行业的挑战。
所以,不要被530页的专利迷了眼。
只有加上招股书之外没披露的,才是真正的中芯国际
。
也许这才是决定中芯国际能“走多快”(最新制程)和“走多远”(商业秘密)的关键。
“公司为缩短与全球最先进制程差距,不断加大先进制程的研发投入,相继完成了28 纳米HKC+工艺及第一代14 纳米FinFET 工艺的研发并实现量产,第二代FinFET 工艺的研发也在稳健进行中,同时不断拓展成熟工艺应用平台”
但对之前网上传闻的在14nm之后的的先进工艺方面的N+1代(可能介于7nm-10nm之间)和N+2代却没有提及。
可见在当前的形势下,中芯国际还是比较谨慎的,对于预研的技术尽可能采取保密的形式,至少在核心元件大部分都还依靠进口来实现的情况下,维持正常运转还是很重要的。谁能知道中芯国际是不是就是下一个华为呢?
另一方面,在集成电路制造领域,在基本结构确定的情况下,工艺流程、控制、管理、试错上面的经验往往是各个企业的核心技术诀窍,是需要大量专业人才不断摸索才能实现最优效果的。
各家巨头对未来技术的研发重点将会继续围绕提高功耗比和尺寸缩小上,以及由此带来的寄生效应等问题,通过引进更先进的EUV光刻技术、新材料的使用来实现关键节点的产业化。
所以这一领域商业秘密反而是比专利更为重要的IP资产
。专利能在结构等容易反向工程的领域发挥作用,但是在其它领域,则不如商业秘密形式保护。
这一点,从台积电诉中芯国际侵犯商业秘密案中就可以看出来。
张汝京在创办中芯国际时,从世大积电(已属于台积电)带领一批原部下,这些人在工厂运营模式和工艺流程上都已经习惯了台积电的管理方式,自然而然的就带到了中芯国际,导致最终中芯国际被判窃取商业秘密。
从台积电出走的梁孟松入职三星后,为三星在45nm、32nm和28nm上缩小与台积电的差距,并在14nm上实现大跃进做出了重大贡献,所以随后引发了台积电对梁孟松的诉讼,并获得法院支持。
所以,招股书更能体现中芯国际IP价值的部分反而是藏在下面这半页纸中。
虽然这半页纸只是简单的公开了中芯国际的非专利技术(商业秘密)管理模式,或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企业商业秘密管理方法,但是还是能看出中芯国际对这块的重视程度是非常高的。
首先,是信息分级管理。
中芯国际内部对所有的数据都进行了保密级别的分类。
其次,
实现了分区管理。
对生产区、办公机密区和普通区实现了物理隔离。
第三,
机密数据细化管理。
对办公机密区进一步细化,从“人、料、物、法、环”五个主要管控方向制定了能够
有效执行
的机密区保护方针。注意“有效执行”,很多企业也有保密办法,但是在执行阶段是大打折扣的,这一点在中芯国际看来是不存在的。
第四,
采用新方式存储存证。
对涉密的信息和数据采取“不落地,无纸化”的云端存储方式,似乎是从涉密人员管理上,进一步杜绝商业秘密纠纷中经常出现的核心人员拷走硬盘中涉密信息行为,而做的保密数据存储和使用存证的方式。
第五,
采取严格的审查模式。
做到“逢出必审,不错不漏”,继续从执行上下功夫。
第六,增强员工保密意识。
通过定期对员工开展信息安全培训,使得知识产权得到更好的保护。从而能避免类似中兴事件的发生。
管窥蠡测,就能知道中芯国际实际在内部执行保密工作上会更加细化。
这对中芯国际未来如能在集成电路制造的底层理论和正向研发上获得持续突破,奠定了更持久和更长远的发展基础。
*免责声明: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半导体行业观察转载仅为了传达一种不同的观点,不代表半导体行业观察对该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果有任何异议,欢迎联系半导体行业观察。
今天是《半导体行业观察》为您分享的第2335期内容,欢迎关注。
『
半导体第一垂直媒体
』
实时 专业 原创 深度
识别二维码
,回复下方关键词,阅读更多
两会|台积电|
RISC-V
|汽车芯片
|
AI
|EDA
|中美|晶圆|射频|
回复
投稿
,看《如何成为“半导体行业观察”的一员 》
回复
搜索
,还能轻松找到其他你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