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方或接盘JDI:国产面板巨人的的一路逆袭

2017-10-19 16:40:25 来源: 日经中文网
正在进行经营重建的日本显示器(JDI)集团计划以有机EL为支柱完成重建。日本显示器出资15%的JOLED公司自主开发了低成本生产方式,将进行量产投资。同时,日本显示器自身也开始选择支援企业。首先开始征集合作企业,为量产智慧手机用面板共同实施2000多亿日元投资。苦恼于资金周转的日本显示器计划在2018年春季之前确定支援企业。
 
 
日本显示器8月宣布,2017年内将确定包括引进外部资本在内的根本性经营重建措施。10月开始以海外的竞争对手为中心筛选合作企业。
       
在生产方面,日本显示器计划对现有的「蒸镀方式」进行改进,最早2019年量产智慧手机用小型有机EL面板,而不是利用JOLED自主开发的「印刷方式」。同时,JOLED将使用自主方式生产工业设备和电视等使用的大中型面板。日本显示器希望通过在集团内部掌握两种生产方式应对广泛的需求。
   
为实现量产智慧手机用有机EL面板,日本显示器似乎要求候选的合作企业负担2000多亿日元资金。资金将被投向日本显示器在日本国内的工厂,确立量产技术后,以向合作伙伴提供技术的方式返还投资。日本显示器在有机EL与液晶面板通用的驱动部分竞争力较高。将确立有机EL特有的发光部分等的控制技术,对抗韩国三星电子。
 
 
显示器行业的投资金额巨大。由于难以在日本找到合作对象,大陆、韩国、台湾的同行将成为有力候选。据悉,目前除京东方科技集团(BOE)外,华星光电(CSOT)等中国大型面板企业也显示出了兴趣。
 
日本显示器选好共同投资合作伙伴后,计划到2018年3月前制定包括资本注入在内的经营重建措施。该公司的高管表示,「将来打算接受多家企业的出资」。持有日本显示器36%股份的最大股东日本产业革新机构计划逐渐减少持股比例,预计2018年内日本显示器的股东构成将发生较大变化。
 
盛极一时的JDI是怎样败落的
 
日本显示器公司(JDI)是全球最大的中小尺寸LCD面板厂,且为苹果LCD面板主要供应商之一,如今却面临可能连亏四年,必须向外求援的窘境。在苹果新iPhone手机将全面采用OLED面板下,JDI的营运势必受到严重冲击,尽管JDI已投入OLED研发,但能否赶得上苹果的需求,外界已打上问号。
 
JDI是日本官民基金「日本产业革新机构」(INCJ)主导下,合并索尼、东芝、日立旗下的中小尺寸面板事业,于二○一二年四月成立,二○一四年三月十九日以九○○日圆在东证一部挂牌上市。但过去三个会计年度,JDI年年亏损,今年度预料也难逃亏损命运,使得股价越跌越惨,周四收一八○日圆,创上市以来最低,市值也萎缩至一一九○.八亿日圆(约三二九亿台币)。
 
JDI的营运每况愈下,主因无法降低合并索尼、东芝、日立中小尺寸面板事业后的既有成本,以及中小型LCD面板的需求不振,加上中国LCD面板厂削价竞争。苹果二○一八下半年推出的新iPhone手机将全面采用OLED面板,对JDI的冲击更大,因苹果对JDI采购LCD面板的数量只会逐年减少,而苹果对JDI营收的贡献度超过四成。
 
尽管JDI已开始投入OLED研发,但南韩三星电子和乐金电子已领先好几步,且研发OLED技术需要持续的资本支出,在JDI已连亏三年的情况下,大股东是否愿意继续大手笔金援,不无疑问。何况,JDI宣称OLED须等到二○一九年才能量产,届时产品的良率如何?能否赶上苹果需求?都是一大问号。
 
JDI为了降低财务压力,已进行公司重整,包括关闭和整并LCD面板生产线,大幅裁员近三成,在其OLED产品前景未明下,包括鸿海在内的外援部队,若要投资JDI,可能要做好买到一个烂摊子的心理准备。
 
京东方的逆袭给中国制造带来的启示
 
连日本媒体本身都对京东方给予肯定,可以看到这家国内企业的确用实力赢得了大家的认可。但这些承认背后是京东方人多年来的筚路蓝缕
 
京东方的前身是北京电子管厂,是一家老牌军工企业,由于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电子管技术被半导体技术逐步替代,北京电子管厂的产品无法适应市场的需求,以至于连年亏损。在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后,京东方开始了自我救赎之路。
 
当时摆在京东方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条是与境外企业的合资之路,另一条是自主创新之路。但考虑到其他同领域企业在发展路上的前车之鉴,都证明靠市场或合资是换不来技术的。因此,京东方放弃了合资的发展路线,选择了自主研发的道路。
 
然而自TFT-LCD技术被美国人研究发明后,先后在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产业化,已经发展了30年,京东方要靠自己的力量迅速弥补这30年的技术差距难度非常大。
 
这时,正恰逢在韩国现代集团因为过度扩张、负债太重,要出售旗下的液晶业务,京东方果断选择了开展海外并购,切入面板领域。2003年2月,京东方以3.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韩国现代电子的液晶业务,恰逢当时15英寸液晶面板的价格一度窜升至每片230美元,使京东方当年营收达到破纪录的111.8亿元,猛增133.7%;实现净利润4.03亿元,比上年增长386.7%。
 
至此,中国液晶显示屏开始步入自主生产之路。
 
在收购了韩国现代电子的液晶业务后,京东方在北京亦庄投资12亿美元建设了一条5代线,并于2005年5月量产。与此同时,京东方积极整合收购的液晶业务,学习消化TFT-LCD的技术,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京东方每年都会拿出十几亿的投入支持研发创新,约占营业收入的7%。正是持之以恒的高投入,使京东方在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逐渐缩小和日韩厂商的技术差距。
 
然而,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液晶面板的市场周期进入衰退阶段,15寸面板价格一路跌至145美元。到2005年,面板价格持续低迷,加上京东方在北京5代线量产初期良品率不高,以及5代线投产当年13亿元的设备折旧,致使2005年京东方亏损16亿元。
 
在2006年,面板价格继续下降,京东方再度亏损超过17亿元。就在京东方持续亏损、资金困难之际,北京市政府同意了京东方提出的将北京市国资委下属企业的28亿元借款转成京东方的股份的建议,这使京东方可以向政府或者特定的“战略投资者”增发股票以获得足够的资本金,使今后政府投资、市场运作的发展模式逐渐形成。
 
在充分利用政府资源的情况下,京东方也积极自救,启动了“3020”行动,提高产品价值30%,降低单位成本20%,以速度和品质重新掌握主动权。全体员工被动员起来,提出了几千项改善措施,使得生产成本大幅降低。
 
为了稳定队伍,京东方将员工工资提高了20%到40%,进一步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另外,京东方重组销售部门,将销售小组派驻到客户的工厂,直接提升客户服务的响应速度,到2006年,京东方的客户已经包括了三星、LG、飞利浦和戴尔等公司。
 
2007年6月,全球液晶面板市场开始回暖,当年7月京东方在中国区销量已经达到每月5.5万片,至2007年底,京东方终于走出这拨产业低谷,实现净利润7亿元。
 
撬动政府产业扶持资源,适时拓展新款产品
 
在2007年扭亏为盈后,京东方遂开始加大投资,在2008年投资34亿元启动成都TFT-LCD4.5代线的开工建设,其生产的小尺寸液晶屏,主要用于移动多媒体终端上。2008年秋,京东方又与合肥市签订了6代线资金框架协议,合肥市承诺出资60亿元,并承诺在增发不成功时保底90亿元。
 
2015年,利用前期实力积累,尤其充分利用政府产业扶持资源,京东方启动了合肥10.5代线、福州8.5代线,以及原有重庆8.5代线的扩产项目。这其中,投资300亿元人民币的福州8.5代线,生产55英寸及以下的液晶显示屏和模组等产品;在合肥投资400亿元建设全球第一条10.5代线;在重庆投资35亿元增加8.5代线产能。和以往一样,京东方充分利用了各地政府的产业扶持政策,总共735亿的投资中很大一部分也是依靠地方国资和银行来解决合肥10.5代线和福州8.5代线,京东方只需先行出资总投资额的10%用作注册资本,注册资本与所需资金的差额部分,则由京东方与地方国资一同寻找银行贷款。
 
可以看出,多年在技术研发和产能扩张上的高投入换来的是丰硕的果实。京东方2015年实现全球手机显示屏市场的占有率达22%,平板电脑显示屏市场占有率达35%,新增的专利申请量就达6156件,累计可使用专利已超过4万件,一举实现了全球业内年新增专利申请量、产品首发覆盖率、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面板市占率、高性能超大尺寸产品市占率、毛利率五个全球第一。
 
回到本次京东方攻进苹果的供应链事件,也绝非偶然,而是过去十多年里长期坚持大力投资自主研发带来的深厚技术底蕴,以及经济衰退周期历练、充分利用各地政府资源的必然结果。
责任编辑:星野
半导体行业观察
摩尔芯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