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斯伟董事长王东升:看好RISC-V,推动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生态落地
2024-07-26
11:34:24
来源: 李寿鹏
点击
经过十几年的厚积薄发,RISC-V已然成为了芯片行业的一颗璀璨明星。
根据 Omdia 的研究数据显示,RISC-V 芯片将在21世纪20年代成为全球的强势芯片,到 2030 年市场份额将达到近 25%。Omdia同时预测,2024 年至 2030 年间,基于 RISC-V 的芯片出货量将保持每年 50%的增长。其中,仅 2030 年就将达到 170 亿颗芯片出货量的峰值。
在Omdia 看来,除了传统的工业和汽车等应用外,新兴的人工智能将会是RISC-V另一应用爆发点。这除了归因于RISC-V本身精简、开放、模块化和可扩展等优势外,低功耗也将是RISC-V在人工智能市场备受欢迎的原因之一。正因为潜力如此巨大,来自全球各地的企业、科研机构和大学都纷纷投身到RISC-V阵营中。国内在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在RISC-V的发展方面更是如火如荼。
北京奕斯伟计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股力量。
RISC-V:王东升的“芯”尝试
据介绍,北京奕斯伟计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奕斯伟计算”)是一家以RISC-V为基础的新一代计算架构芯片与方案提供商。自2019年创立以来,奕斯伟计算坚定RISC-V计算架构自主研发,推动RISC-V架构芯片产品的规模化应用。
目前,奕斯伟计算已形成软硬一体的全栈平台,拥有32位和64位系列化CPU IP。32位自研CPU IP覆盖从超低功耗电子标签到高能效无线连接等多种嵌入式应用场景;64位高性能自研CPU IP也在多媒体、无线路由、边缘计算等应用场景落地;车规级32位、64位的CPU IP应用于车用微控制器、辅助驾驶、车联网等场景。
在问到为何选择RISC-V时,奕斯伟董事长王东升告诉半导体行业观察:“在规划奕斯伟计算发展路线的时候,我们发现其他友商已经把Arm和X86做得非常好,更重要的是,第四次产业革命来了,AI时代来了,我们需要对整个计算机、通信、电子等ICT技术和系统重新思考,这是我们选择做RISC-V的时代背景。”
回看王东升过去几十年的职业生涯,这个决定可以说是他“为改变世界做点什么”创业理念的又一次实践。众所周知,王东升在1993年临危受命,担纲拯救京东方的前身—一家连续多年亏损且濒临破产的企业,他带领创立京东方,并战略性选择进入当时的前沿科技方向—液晶显示领域,领导京东方发展成为半导体显示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帮助中国解决了“缺芯少屏”的“屏”的问题。
一直深耕在半导体行业(半导体显示也是大半导体范畴)的王东升从京东方卸任后,受邀加入奕斯伟,开始了“芯”事业的探索。经历一番考量,王东升决定将fabless芯片和方案作为奕斯伟的主要业务之一,并于2019年9月成立了奕斯伟计算公司,希望以RISC-V为旗,再创集成电路领域的新奇迹。
王东升重申,奕斯伟计算创立时的定位就是做AI时代以RISC-V为基础的新一代计算架构芯片与方案提供商。“我们的初衷是希望做对行业发展有帮助的事,对国家和世界有贡献的事。”王东升强调。
值得一提的是,在芯片行业当前的所有架构中,RISC-V是唯一一个从发展初期开始,中国就深度参与,并发挥重要贡献的全球范围开放指令集架构及生态。选择这样一个架构,既有利于跟国际生态保持接轨,又有助于实现自主创新。
王东升说,RISC-V是一个新鲜事物,生态还不完善,需要产业链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推进技术的进步和生态的创新。具体而言,则需要底层芯片、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和应用场景等上下游生态伙伴之间开放合作、协同创新和共建共赢。
基于上述观察,奕斯伟计算提出了共建RDI(RISC-V Digital Infrastructure:RISC-V数字基础设施)生态的倡议。
携手合作伙伴,打造RDI生态
王东升在今日于武汉举办的“RDI生态·武汉创新论坛·2024”致辞中指出,基础设施是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基础设施即文明。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后,我们迎来了人工智能的时代。随之而来的是高能耗、大量的电力和水资源消耗。时代强烈呼唤既能满足安全可靠和高性价比,更要满足高能效,即绿色计算要求的数字基础设施架构和系统。
RISC-V正是这样一个能满足上述诸多需求的架构。王东升说,“五年前我们讲AI时代的原生计算架构可能是RISC-V,现在我们相信RISC-V一定能成为AI时代的原生计算架构。”
王东升首次提出RDI(RISC-V Digital Infrastructure:RISC-V数字基础设施)的产业概念,RISC-V数字基础设施,包含所有采用RISC-V架构的数字基础设施,当中涵盖了底层芯片、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场景方案等内容。他介绍道,奕斯伟计算作为RDI首倡者,也是坚定的践行者,一方面我们将坚定在RISC-V方面的投入,不断夯实技术实力,丰富产品矩阵;另一方面,我们将与生态链伙伴携手合作,推进RISC-V在更多应用场景的落地。希望能从不同层面把平台搭好,让大家一起来完善这个架构,加速RISC-V在基础设施领域落地。
具体而言,奕斯伟计算希望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与上下游生态链伙伴携手合作,共同推动RISC-V产业从基础到应用、从个体到生态、从封闭到开放的全方位发展。通过扎实的技术积累与开放合作的创新模式,为推动绿色、安全可靠和可持续的RDI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做贡献,使其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
怎么去推一个绿色的、安全的、可靠的、性价比合理的数字基础设施呢?王东升认为,“需要有人来牵头,我们业内企业应该承担这个社会责任,通过丰富的产品和方案来支撑落地。”
“奕斯伟计算正在打造一个技术生态平台,从技术架构上分为IP层、芯粒层、芯片层、板卡层和系统层,每个层面都提供开放的软硬件接口,与生态伙伴技术及能力相互整合,共同推动RISC-V数字基础设施的形成。”王东升进一步阐述,“数字基础设施,首先是一个系统的概念,而系统是通过设备的形态来呈现,比如服务器、网络设备、边缘盒子、还有各种各样的终端。设备的内部才是板卡和芯片。芯片在大类上又分成两种形态,一种是SoC的形态,即将不同的IP和功能单元集成为一颗单芯片;另一种是SiP形态,即将各类芯粒或芯片,比如CPU、GPU、DPU等,通过异构集成和系统级封装整合成一颗大的芯片。AI时代,将一颗芯片做到底是行不通的,通过SiP等灵活可变的方式实现异构集成是一个好的选择。”
他举例说,在芯片领域,受困于摩尔定律放缓和快速发展的算力需求,行业转向了专用计算寻求不同类型的算力支持。于是,类似DPU、NPU和GPU这样的新兴算力单元层出不穷。但CPU是一个长官、统筹者,可以把异构、不同的、专业的部队集合起来,整合成不同领域的解决方案。
这就是奕斯伟计算正搭建的技术生态平台的意义。“它是开放的,不同应用领域的软硬件接口都可以开放给我们软件、芯片、设备的合作伙伴。现在产品基本都是数模混合和异构集成的。一个板卡里会有很多芯片,我们可能只做其中一颗;而芯片里面,GPU、DPU等很多单元我们都不做,需要与伙伴一起合作。所以要开放,不吃独食。与芯片公司的合作,Chiplet(芯粒)是非常重要的方式,比如你是专做GPU、DPU的,当我们需要GPU、DPU芯粒的时候,你的产品可以放到我这来,我们组成SiP封装的芯片;反过来,我们的CPU内核也可以提供给你,成为你GPU、DPU的一部分。大家是互为客户、互相合作的关系。AI时代,我们一定要做自己最擅长的部分,更加和谐地合作,像一个军团一样。你做你擅长的应用场景,我组我擅长的解决方案。”王东升解释道。
当然,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软件也是RDI生态关注的重点,这也是奕斯伟计算希望合作伙伴可以积极参与解决的问题。
在RDI生态·武汉创新论坛上,由武汉数据集团、武汉光谷金控集团、聚力开源公司(即RDI聚力联盟,奕斯伟计算是核心发起成员之一)成立的“武汉RISC-V生态创新中心”同步揭牌。该创新中心希望能通过规范制定、测试验证、工程示范、应用推广等手段,共同提升RISC-V技术、产品和系统能力。据了解,一些重点城市也正积极推进RISC-V创新中心的落地,进一步加快RDI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的发展进程。
“RDI生态不只针对国内,更是一个全球性议题,我们需要把碎片化的力量整合成抱团的力量,希望和海内外伙伴共同推动RISC-V数字基础设施的生态创新和产业发展”,王东升说。
奕斯伟计算正在尽力做好“首倡者和实践者”的角色。
写在最后
在王东升看来,RISC-V数字基础设施生态建设、创新和产业发展是必然趋势,更是业内伙伴共同的机遇。为此他坚信,只要业内伙伴齐心协力,秉承“开放合作、协同创新、共建共赢”的理念,就一定能够有所作为,有所贡献。
其实为了解决“缺芯”问题,王东升除了推动奕斯伟计算公司发展fabless芯片与方案外,还通过奕斯伟材料公司从硅片端入手,帮助解决制造端精细度的问题。据透露,奕斯伟材料的12英寸大硅片出货量现在已经是国内头部。
在之前的一场演讲中,王东升曾表示,创业要成功,首先必须敢于脱离舒适区,坚定信念做难而正确的事;其次,是要有开放的心态,善于和国内外伙伴共创共赢,共同为提升我国科技产业竞争力做贡献;同时,更要坚持商业的本质,做好长期价值和短期生存的平衡。
从奕斯伟计算的RISC-V布局和RDI生态推动看来,王东升在集成电路领域的确又走在这样一条道路上。在他看来,RISC-V在未来将会和Arm和X86三分天下。笔者也认为,无论是奕斯伟计算,还是RISC-V,终将在中国芯片领域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让我们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Ace
相关文章
- 半导体行业观察
- 摩尔芯闻
最新新闻
热门文章 本日 七天 本月
- 1 国产EDA突破,关键一步
- 2 在这个平台上,硬件创新跑出了“中国速度”
- 3 汽车大芯片,走向Chiplet:芯原扮演重要角色
- 4 思尔芯第八代原型验证S8-100全系已获客户部署,双倍容量加速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