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时代,ARM凭啥成为巨头的最爱?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 《 天下杂志》,如果您认为不合适,请告知我们,谢谢!
最近科技界的镁光灯,聚焦在距离硅谷隔着大西洋的剑桥小公司。它叫“ARM ”(ARM )。从台湾半导体天王台积电、全球EMS 制造业龙头鸿海,到全球工业电脑龙头研华,都找上它。
一家出身剑桥的公司,最近很威。
IP 公司ARM(ARM) ,10 月27 日宣布和全球工业电脑龙头研华合作,布局全球物联网平台。
“现在只是物联网局的刚开始而已,成功或者失败,端看我们能提供多少价值给使用者、客户,”研华科技总经理何春盛指出。
今年七月,日本软银决定以320 亿美元收购IP 龙头ARM ,溢价高达43% 。一时之间让这家出身英国剑桥的隐形冠军,突然站到镁光灯下,许多人突然好奇,到底谁是ARM ?
终端消费者不认识ARM ,因为他做的是芯片架构的授权,去年全世界使用ARM 授权的联网设备芯片已经超过150 亿颗。全世界超过9 成的智能手机都是ARM-inside 。
因此,10 月22 日,台积电运动会会后记者会,在场记者追问董事长张忠谋的热门问题之一,就是怎么看待这个世纪并购。
张忠谋坦然回答,软银董事长孙正义本来要飞来台湾向他亲自承诺,并购之后ARM 与台积电的合作关系不会改变,后来因台风延期。
过去台积电和ARM 就有密切的合作,ARM 在台湾的研发中心就在新竹,离台积电非常近。且在软银公布了并购消息后,和软银有紧密合作关系的鸿海,一直想跨足半导体业,近期也频频传出,要携手ARM 到深圳盖半导体研发中心,重心放在物联网时代来临,将涌现的半导体需求。
再加上研华,ARM 已经和台湾代工、半导体、工业电脑三大巨头有合作关系。
有趣的是,过去ARM 多和半导体相关产业有比较密切的合作,且轻资产的公司架构,财务体质一直很好,会接受软银并购,科技界大吃一惊,也看不明白,为何软银想买ARM ?
在美国西岸旧金山26 日举办的ARM 全球开发者大会上,软银董事长孙正义自己亲口说出了,让所有人都好奇的原因。
“ARM 的芯片将推动人工智能走向奇点(singularity) ,”孙正义在演说中指出。
美国科幻作家佛若文奇提出“技术奇点”。意思是未来的某个时期,当机器达到强人工智能时,智商将超过人类,将对人类社会造成巨大冲击。
未来超级电脑能控制卫生医疗到交通运输等,让人恐惧也让人兴奋。孙正义认为好好运用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带来便利。
近年软银在人工智能领域耕耘,譬如服务性机器人Pepper 里就放入工智能的程式,让机器人能对情绪信号做反应。Pepper 在额头和嘴巴都装有相机模组,左眼配有感测器,可侦测距离。透过相机搜集到人类表情讯息,麦克风记录人的声音,经过软件分析后判断人类的喜怒哀乐。
孙正义认为,到2018 年,物联网设备的数量将会超过移动设备,“到2021 年,将会有18 亿台个人电脑,86 亿台移动设备,157 台物联网设备,”孙正义预估,这也反映出软银透过ARM ,想藉由上游芯片开发一路到终端应用服务,进一步布局发展物联网业务。
但站在ARM 的角度,为什么要让软银买?过去和半导体厂合作的ARM ,跨到和软银、研华这类下游业者的合作,有何好处?
工研院产经中心电子组副组长杨瑞临曾在软银公布此并购案时分析,未来是走向“智能机器”的时代。智能机器具备新兴运算处理、人工智能软件和5G 传出三大核心。处理器运算核心和人工智能关系密切,也是智能机器的关键技术。
他观察,ARM 拥有处理器运算IP ,也积极研发神经网路运算架构,这架构关系着智能机器的运架构,正好可以补足软银布局智能机器的版图。
“ARM 也可能正在布局人工智能软件技术,跳脱IP 的层次,布局和智能机器运算有关的软件,”杨瑞临分析。
在27 号的桃园龟山的研华供应商夥伴大会现场,ARM 物联网事业部策略副总经理Krisztian Flautner 也透露,基本上和研华、或软银合作,“是和服务提供者建立直接的关系。”
对这家近期火红的公司而言,将开启不一样的新商业模式。
【关于转载】:转载仅限全文转载并完整保留文章标题及内容,不得删改、添加内容绕开原创保护,且文章开头必须注明:转自“半导体行业观察icbank”微信公众号。谢谢合作!
【关于投稿】:欢迎半导体精英投稿,一经录用将署名刊登,红包重谢!来稿邮件请在标题标明“投稿”,并在稿件中注明姓名、电话、单位和职务。欢迎添加我的个人微信号MooreRen001或发邮件到 jyzhang@moore.ren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摩尔精英
- 半导体行业观察
- 摩尔芯闻
最新新闻
热门文章 本日 七天 本月
- 1 NVIDIA重磅出击:三台计算机助力人形机器人飞跃
- 2 TSN芯片,上车!
- 3 奕行智能(EVAS Intelligence)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加速推出RISC-V计算芯片产品,共同助力新时代到来
- 4 智能驾驶拐点将至,地平线:向上捅破天,向下扎深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