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NOTE 7炸了,这家国内公司恐成最大赢家
最近一个多月来,相信是三星进入新世纪以来最艰难的日子,在八月份发布新旗舰Note 7后,本应可以凭着强悍的性能,完美的显示吸引一大批消费者抢购,而实际上NOTE 7的市场关注度也在平缓上升,多方利好让三星成为媒体的宠儿。
但好景不长,频发的NOTE 7炸机时间,再度将三星推向风口浪尖。最后三星不得不宣告全球召回刚发布的Galaxy Note 7,但国行版本除外。就是因为这个决定,三星受到了国内消费者的口诛笔伐。根据三星官方声称,做出这个决定的原因是因为国行用的是不同电池供应商。
联想到多年以来,国外各大公司经常出这类事件。上网搜索大众、三菱、宜家等国际知名品牌,再加上“中国地区不予召回”关键词,可以搜出无数条负面新闻,引发激烈的歧视猜想。这次三星的决定也引起了中国广大消费者的非议。
针对这一爆炸事件,三星公司也很快被国家质检总局约谈。三星(中国)宣布自9月14日起,召回2016年7月20日至2016年8月5日期间制造的部分Galaxy Note7,涉事手机数目达到1858台。若干国内航空公司出于安全考虑,也紧跟国外航空公司出台了禁止携带Galaxy Note7登机的规定。这是对三星大陆市场的连续打击,让“三星让手机变手雷”的流行观点一时难以平息。
直至到日前,有消费者在贴吧透露,NOTE 7国行版本也发生了爆炸事件,将三星召回事件推向了高潮。
紧接着另一单国行NOTE 7爆炸事件又见于报端。三星中国不得不联合国内厂商做了一个检测,并在昨日发出了检测报告。报告显示,国内NOTE 7爆炸的原因是因外部加热导致。
三星NOTE 7国内电池的供应商ATL也出了一份声明,这次爆炸于电池无关,发热源来自于电池本身。
从三星本身的报告和ifixit拆解的评测报告看来,整件事是因为电池供应商的选择问题而导的。至于本来相安无事的国行Note 7,是因为什么原因而爆炸,我们无意去推测,也不会轻率去判断三星国行NOTE 7的安全性。
从编者角度看来,通过这次NOTE 7爆炸事件,我认识了一个有国内电池人才黄埔军校之称的ATL(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按照三星的说法,国行版本之所以不需要召回,就是因为选用了它做电池供应商。
ATL:国内电池行业的黄埔军校
前面提到,中国版的Galaxy note7用的是ATL的电池,这家公司的全称是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翻译过来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于1999年的电池厂商。短短16年,ATL从默默无名的小公司成长为了一个让世界锂离子电池行业尊重的公司。在消费类软包锂电池上,ATL成了这一品类的代言人,一骑绝尘,市场份额接近50%。
ATL做电池,就选择了寸灵活多变、不太适合自动化的聚合物软包电池作为创业方向。因为当时市场上圆形电池、方形电池等产品是索尼、松下等日企的天下。他们自动化程度很高,质量整齐划一,中国企业很难与其竞争,只有这块才有可能是突破口。
于是ATL就购买了美国贝尔实验室的聚合物锂电池的专利授权。但他们不知道的是那项技术暗藏着一个致命的缺陷。当时全球二十几家购买了专利授权的企业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陷阱,包括小小的ATL。
拿到专利授权的ATL开始试制聚合物软包电池。但他们发现,按贝尔实验室配方做出来的电池有个要命的问题——反复充放电后,电池会鼓气变形,以至于不能继续使用。而专利授予人则表示,电池鼓气是一个本质问题,他们也不知道怎样解决。被授权的全球二十几家企业也都没人能解决这一问题。
面对困难的ATL对照带回来的电解液手册,将可能的问题聚焦在电解液成分上。因为锂电池能使用的温度上限是85度,贝尔实验室的电解液中,有些成分沸点大概93度,非常接近锂电池温度上限,这可能会是一个关键点。
于是ATL技术团队根据这个思路讨论了一个下午。接着联系电解液生产企业,弄出了七个新配方,排除了低沸点的化学物质。然后赶紧准备样品,进行测试。两个星期后,终于有两个配方做出来的电池竟然真的不鼓气了。
凭借不鼓气的电池成品,ATL的新研发了大部分的生产制程,最终实现了聚合物软包电池的产业化。在全球二十余家获得贝尔实验室授权的企业中,ATL是唯一一家将该项技术成功量产的公司。
经过多年的发展,ATL已经发展成为国内顶级的电池企业,有电池人才的黄埔军校之称,行业人士甚至认为国内锂电设备厂80%都是他家培养出来的,就连靠做电池起家的比亚迪离ATL都有三年的差距。而ATL服务的客户包括了苹果、宝马,还有这次涉事的三星。
(听说ATL的电池份额一开始是力神从韩企抢过来的,但自己生产不出来,就转给了ATL,所以所这就是神助攻?道听途说,不作实啊!)
从该公司官网上看,ATL的总部位于香港,在大陆地区的广东东莞、福建宁德等地拥有三家电池公司,而生产手机电池的子公司位于东莞。具体集团分布如下图所示。
ATL集团架构
追根溯源,ATL隶属于日本著名电子器件公司TDK,最初是由著名的硬盘磁头生产商新科里面的部分人创建的,而新科是隶属于TDK这家日本公司。
起初ATL资源紧缺,很多时候都找TDK帮忙,后来日方提出两个方案,第一是被日资收购,第二是不允许再找新科寻求帮助。无奈之下ATL只好选择被收购。后来ATL经过多年的埋头苦干技术积累,再加上领导层次的远见,2011 年自动化的改造之后逐渐成为国内锂电第一。
后来ATL在福建建立了总部,目前成立了CATL,这家公司绝大部分由原先的ATL高层占股份,已经可以说是一家中国的公司。而东莞ATL目前还没有上市,出资方也暂时没有找到任何中国背景。因此,可以认为这家企业属于在华日企。由于浓重的日本背景,锂电业内人士经常戏称厂内同行为“二鬼子”。
根据国际权威调研机构IIT发布数据,2013年ATL在全球聚合物锂电池行业持续排名No.1。
全球聚合物锂电池行业出货排名(2012和2013)
今年1月在北京举行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中,ATL总裁曾毓群说:“我们的理念是引领国产化,所以设备国产化率是86%,材料是88%,带动了相当多的电池企业上市。”他还指出ATL已投资超过4亿人民币,每年研发经费在6~7亿人民币,ATL在国内的地位是得到很多行内人士和客户的认可的。
2016年苹果全球供应商名单,ATL的两家工厂位列其中(红箭头所指)
正如很多人所说,ATL是一个很舍得投钱做研发的公司,也是国内最强的锂电池公司。
透过现象看本质,剖析国内锂电现状
这次NOTE 7爆炸事件,让国内消费者对于ATL的了解加深,同时也让人明白到中国制造的实力(虽然说是日企控股,但和国内真的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让人清楚到中国锂电的进步。但中国的电池厂商到底能有多少竞争力呢?我们不妨看看国内销量靠前、知名度高的几个厂家,从中一窥真相。
国内旗舰手机采用的电池的部分情况如下表所示(注,表中未列出该手机的所有电池供应商,而是仅就已经报道的拆机新闻作出的统计)。
互联网品牌的手机一向以低端、性价比的表现赢得粉丝喜爱,典型厂家如小米、魅族,不仅具备快速充电技术,而且作为两个厂家的主打产品,小米5和魅族MX6手机分别选用的是飞毛腿、德赛,两个国内厂家作为电池供应商。由此可见,国内厂家在满足快充、大容量这两个智能手机电池的加分条件之下,基本安全还是可以保障的。这两款互联网模式营销的高性价比手机,在国内也有数百万上千万的销量,可见其可靠性还是有保证的。
而具备品牌溢价能力的华为、三星、苹果、OPPO、ViVo厂家的旗舰级手机,无一例外的选用了非大陆厂商,如ATL、SONY以及台湾新普。同时,公认溢价较高的锤子手机,采用的也是韩国LG的电池。这也证明,在高档次、高溢价的手机品牌中,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厂商,都倾向于选择国外的电池供应商。
可以说,尽管三星强调了中国区的销售的手机由于采用了中国本地制造的电池而未发生安全隐患,实际上和中国的电池企业并没有什么关系。而且,中国的电池厂商们目前也没有受到国内外智能手机厂家的青睐。
本次三星手机的爆炸事件也给予了国内厂商很大的机会。毕竟,小米、魅族巨大的出货量之下,国内电池也没有产生如此可怕的后果。借此机会继续进步,甚至突破ATL、SDI等国外厂家对高端旗舰手机电池的垄断,也是指日可待的。
手机锂离子电池已经是一个高度分工的产业。正负极材料、导电剂、粘接剂、铜铝箔、隔膜、电解液、铝塑膜等原料,都长期依赖国外进口。目前并没有哪个厂家实现了手机电池的全产业链的覆盖,全球的锂离子电池生产厂商在这里都是公平的。
而手机电池的电芯组装和电池封装是制造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工序。电芯组装出来后,将来成品电池的容量和性能就已经确定了。但还需要经过封装,电池才算完成了制造过程。实际上,我们见到的电池厂可能仅仅完成电芯组装或者是电池封装的一个工序,或者两者皆有。
对电池封装厂商来说,电芯厂商无非就是一个原料供应商。而且封装厂商直接与手机客户对接,拥有更好的品牌效应和商业话语权。例如,我们拆开手机后可以看到手机是被哪家封装的,但很难弄清楚到底是哪个厂商制造的电芯。
尽管这两个工序同等重要,缺一不可。但电池包装上展示的厂商,大都是封装厂商,而非同等重要的幕后英雄——电芯厂商。我想,国产电池所面对的最大挑战,无疑就是和ATL和SDI一样,迅速完善整套产业链,让世界看到中国造。
最后,说说为什么锂离子电池为何会爆炸
随着智能手机技术硬件配置日益提高,屏幕也越来越大,智能手机单位时间的耗电量也是成倍增加。而大部分手机用户又对手机的便携性有很高的要求。因此,作为手机重要零配件的电池,需要不断的提高容量并缩小体积。
同时,由于电池技术所限,智能手机大都需要一天一充电,快速充电的电池也逐渐成为了智能手机的标配。
但是,快速的充电技术意味着电池需要承受快速的能量注入,而更小更轻的电池则意味着电池能量密度的提升。在高能量、小体积的背景下,电池爆炸无疑是非常危险的。手机内部空间拥挤且外壳几乎是完全密闭,这是符合爆炸的条件的。三星旗舰手机甚至大都具备防水性能,这对电池的发热、散热的要求很高。
爆炸现象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大量能量在短时间和小空间内集中释放。可以说,完全没有电量的电池几乎不可能存在爆炸的可能性。
而几乎所有的电池爆炸事件,其能量的来源都是电池内储存的电能。
正常情况下,电池的电流是在严格的控制下进行输出,尽管会有一定的发热量,但很快就通过手机设计的散热系统进入了空气中。而一旦电池的电流失控,急速产生的热量就可能引发电池爆炸。
总结
一直以来,中国制造一直被冠以“不可靠”的名头,但这次NOTE 7事件之后,ATL的强势表现让很多国外消费者和媒体改观,甚至有有些媒体都直呼不可思议。虽然ATL有外资背景,但从诞生的那一刻起,该公司就赋予了很多“中国”的元素,而这件事也表明,只要中国的专家们能够沉下心去做技术,戒掉一些急功近利的想法,终有一日能够取得成功的。希望ATL的成功能够给正在大兴建设的中国半导体一些积极指导。 摩尔精英
【关于转载】:转载仅限全文转载并完整保留文章标题及内容,不得删改、添加内容绕开原创保护,且文章开头必须注明:转自“ 半导体行业观察icbank”微信公众号。谢谢合作!
【关于投稿】:欢迎半导体精英投稿,一经录用将署名刊登,红包重谢!来稿邮件请在标题标明“投稿”,并在稿件中注明姓名、电话、单位和职务。欢迎添加我的个人微信号MooreRen001或发邮件到 jyzhang@moore.ren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半导体高薪职位
- 半导体行业观察
- 摩尔芯闻
最新新闻
热门文章 本日 七天 本月
- 1 山海BMS AFE SHQ89系列,高性能、高可靠、高安全,EV+ESS国产最优解!
- 2 产品良率提升利器:轻蜓光电 3D AOI 设备在功率半导体中的应用
- 3 2024“中国芯”出炉!赛昉科技昉·惊鸿-7110荣膺优秀技术创新产品奖
- 4 113款产品获奖!第十九届“中国芯”优秀产品征集结果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