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让英特尔起死回生,安迪格鲁夫的传奇一生
2020-02-17
14:00:03
来源: 半导体行业观察
来源:内容来自「财讯网」,谢谢。
2016年3月21日,被全球科技界喻为「硅谷之父」的安迪.格鲁夫(Andrew S. Grove)逝世,他不仅奠定了回顾的前瞻科技地位,也是两次让半导体大厂英特尔(Intel)起死回生的关键人物。
享寿79岁,格鲁夫的一生是典型美国梦的代表。
苹果公司执行长库克(Tim Cook)在推特上悼念:
「他爱我们的国家,也充分体现了美国精神。
」
1936年出生于匈牙利的一个中产犹太家庭,原名Andras Istvan Grof,格鲁夫四岁感染猩红热,导致大半生为听觉受损所苦。
根据哈佛商学院企管学教授李察.泰德洛(Richard Tedlow)为格鲁夫撰写的传记中提到,为治疗因猩红热所引起的耳朵发炎,医师凿去格鲁夫耳朵后方的骨头;
后来回到家中疗养,母亲给他买了一只木偶解闷。
「我在木偶的耳朵后方凿开一个洞,然后包扎,它看起来就像我一样,」格鲁夫回忆道。
泰德洛认为,格鲁夫的这项举动,展现了他不轻易为创伤所击倒的韧性。
格鲁夫的童年、少年亲历了二战的蹂躏。
5岁时,他眼睁睁看着父亲被送往劳改营;
8岁那年,德国纳粹全面占领匈牙利,父亲下落不明,格鲁夫跟随母亲改名换姓,藏匿在一个基督教徒的家庭。
战后,格鲁夫与母亲回到自小生长的布达佩斯,家乡的满目疮痍,在小小的格鲁夫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烙印,「自此,我不再为任何事情感到惊讶。
」从现实抽离的麻木情感,泰德洛判断,是格鲁夫日后遇到任何挑战均能处变不惊的原因。
德军撤离,苏联军队进驻,为了反抗共产独裁统治,匈牙利于1956年爆发革命。
在这场血腥镇压中,已是布达佩斯大学大二学生的格鲁夫,看着同伴被射杀、逮捕,于是决定逃离这个早已面目全非的国家,他的目标是美国纽约。
格鲁夫和一名朋友逃到奥地利边境,数周后,登上一艘载满难民的船只,前往纽约。
当这艘船驶进纽约港,格鲁夫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
「眼前的这些房子,从未遭受炮弹轰炸,是多么不可思议。
」
到了纽约,格鲁夫投靠住在布朗克斯一座小公寓内的亲戚。
他入读纽约市立学院的化学工程系,尽管听觉受损,英语也不灵光,聪明过人的格鲁夫凭着毅力,以班上第1名成绩毕业。
格鲁夫的秘诀是透过读唇语,将老师上课的内容记录下来,下课后,再搭配字典,一一解密。
1958年,格鲁夫认识了同是匈牙利难民、同在餐厅打工的伊娃。
直至格鲁夫去世,两人结缡近一甲子,育有两名女儿。
曾与格鲁夫一同在哈佛商学院教课的罗伯.柏格曼(Robert Burgelman)透露,伊娃多次旁听丈夫授课;
课后,还不断与丈夫讨论授课内容,甚至暗示哪些地方值得改进。
有一次,连伊娃的母亲也来了;
据说,格鲁夫那次有些恼怒,因为伊娃的母亲评价女婿的表现时指出,格鲁夫忽略了坐在教室左边的学生。
「由此不难发现,格鲁夫对自我要求甚高,因为他身边不乏对他抱持极高期待的人。
」柏格曼说。
年少的格鲁夫一度向往当记者,12岁的他多次将日常观察写成文章,投稿青少年期刊。
然而,就在格鲁夫当记者的叔叔被苏联共产党逮捕,这本期刊不再接受格鲁夫投稿,原因是「写作水准大不如前」。
格鲁夫心知肚明,这是搪塞的理由,「突然间,新闻工作不再吸引我」。
婚后,格鲁夫偕同妻子搬到阳光充沛的加州,并在当地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完成博士学位。
60年代初,格鲁夫加入快捷半导体(Fairchild Semiconductor),带领一组研发团队,负责研究如何在矽晶圆上制作电晶体。
这时期也是硅谷发展的初始阶段。
1968年,英特尔两名创办人罗伯特.诺伊斯(Robert Noyce)、高登.摩尔(Gordon Moore)招揽格鲁夫加入,负责生产记忆体。
回忆这一段,格鲁夫曾这么说:
「起初加入英特尔,我害怕死了。
我放弃一份稳定的收入、一项熟悉的工作,挑起一副陌生的担子,十分恐怖。
」
英特尔的第一次危机肇始于70年代末,来自日本的业者以低于市价一成横扫市场。
时任主席的格鲁夫强制员工每天无偿加班两个小时,迅速在市场上推出号称将能改变电脑运算的先进微处理器i432,但是i432的效能比起竞争对手慢了5至10倍。
格鲁夫于2001年的访谈中坦承犯错,「我们的产线是以生产记忆体为主,我当时讨厌死了微处理器。
」
如今回顾,格鲁夫决定砍掉英特尔的记忆体事业,投入微处理器,是一项明智之举。
然而,做起来谈何容易!
「我们一度失去方向,在死亡幽谷徘徊,」格鲁夫这么告诉泰德洛。
格鲁夫询问时任执行长的摩尔有何想法,摩尔坦言,假设董事会决定剔除两人职务,新任执行长的当务之急应该是「立刻退出记忆体市场。
」格鲁夫顿感错愕,反问摩尔:
「既然如此,我们何不自己动手?
」英特尔花了3年时间才真正完成转型。
随后的发展,成就硅谷另一个霸主诞生。
此前,「蓝色巨人」IBM是大型计算机市场的主导者,个人电脑崛起,给英特尔及刚冒出头的微软绝佳机会。
康柏电脑(Compaq)采用英特尔的微处理器及微软作业系统,迅速打破IBM垄断,也造就英特尔及微软把持个人电脑产业逾40年的风光地位;
Wintel(微软和英特尔的联盟)一度成为牢不可破的产业定律。
英特尔的另一次危机则发生于1994年。
此时,格鲁夫大力主推的「Intel Inside」行销已相当成功,英特尔成了家喻户晓的品牌。
不料,数百万个有瑕疵的微处理器流通市场,引起上千名客户不满,在媒体大肆报导之下,反弹声浪愈来愈大,英特尔被迫花了将近5亿美元平息众怒。
格鲁夫再度颠覆市场期待,并非是英特尔发生了任何即刻的危机。
他听取克里斯汀生(Clay Christensen)亲自讲解「创新的两难」,决定在竞争对手伺机而动前,于1998年推出微处理器Celeron,抢攻低价市场。
管理风格强硬的格鲁夫,笃信数字管理、奖罚分明。
他最有名的管理哲学是「有建设性的冲突」,任何问题摊开来讲,不惜吵上一架。
据说,格鲁夫在气头上时,会拔下助听器,用力摔在桌子上;
挺得住的员工,所获得的回报也相当惊人。
2000年网科泡沫时,英特尔市值高达5000亿美元,数千名持股员工晋身百万富翁。
格鲁夫于2005年卸下主席一职。
坚信成功是失败的开始,惟有偏执者幸存,将大半生奉献给英特尔、半导体科技的格鲁夫,不仅体现了这门生存哲学,也不忘对美国科技业耳提面命。
格鲁夫反对外包生产制造,也不认为透过新创企业创造就业机会是正确途径。
他于2010年给《彭博》的投书中写道:
「放弃制造业,等于切断科技发展的重要历练。
」这段警世之言,希望不会随着格鲁夫的离世而被忘记。
*免责声明: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半导体行业观察转载仅为了传达一种不同的观点,不代表半导体行业观察对该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果有任何异议,欢迎联系半导体行业观察。
今天是《半导体行业观察》为您分享的第2222期内容,欢迎关注。
『
半导体第一垂直媒体
』
实时 专业 原创 深度
识别二维码
,回复下方关键词,阅读更多
“芯”系疫情
|AI
|TWS
|ARM
|
存储
|
CMOS|德州仪器|MEMS
回复
投稿
,看《如何成为“半导体行业观察”的一员 》
回复
搜索
,还能轻松找到其他你感兴趣的文章!
责任编辑:Soph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