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投资人,请走出半导体“低端陷阱”
近年来,随着政策与环境的变化,我国半导体产业呈现出飞速发展的趋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每年进口总额约2000亿美元,超过了石油进口的总额。
现如今也有非常多的中国厂商在做芯片,为什么还需要如此庞大的进口量?
在2019安创未来科技创新“芯”大会上,北极光创投合伙人杨磊给出解释:“进口的大多是高端产品,而目前的中国市场充斥着低端产品,中高端很少,需求没有落实,所以真正的机会不在低端。”
左: 杨磊 中:杨宇欣 右:朱力
同时杨磊补充道:“从投资者角度来说,在过去的十年甚至二十年里,低端市场已经非常饱和了,不要陷入’低端陷阱’。”
杨磊指出了如今中国半导体市场的弊病,厂商习惯用山寨廉价占据份额,进行同质化竞争,对于他来说,这样的厂商没有任何投资价值。
怎么区分高低端厂商?
那到底如何区分高低端厂商?杨磊给出了这样的解释。
高端和低端的划分往往是技术的划分。就拿手机图像传感器来说,如果一个厂商只能做到200万像素,那无疑没有任何优势,而当一个厂商可以做到1300万像素,那确实在这个领域有了一席之地。
从低端到高端很难,有个别公司比如华为,成功实现了从低端到高端,是为因为其本身拥有场景和客户,而大部分企业死在了从低端到高端的路上。
从华为看,也许会有人觉得工厂想到中高端,场景会是核心。其实真正的点还是在技术,华为的跨越也是技术的跨越,场景只是起到推动作用。中国不缺场景,缺技术突破。高低端并不是简单市场需求导致技术的分裂,而是技术有没有办法去跨越当前的瓶颈。
想要实现技术的突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人才就是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在杨磊看来,投资低端是一件非常不值得去做的事情,现如今真正缺少的是优秀的团队,一个优秀的团队加上资金的推动,才有可能实现技术革新。
优秀的半导体团队长什么样?
然而想要寻找一个优秀的半导体团队又谈何容易?
杨磊分享了他的做法:“在我要做一个项目之前,我会确定好自己的方向。把问题分给对应的几类人去解决,这个团队里的这几类人都具备产业经验,最好是经过多个产品周期的,从产品最开始设计一直到最开始卖。”
同时他也解释了自己为什么不愿意去选择学院派:“我曾经多次说我不看好学院派,我自己本身是博士,我知道我自己有几斤几两。从一个博士到一个产业其实有很远的距离,我非常喜欢产业老兵,喜欢这些对产品有敬畏感的人。不要一上来就是说自己能做世界第一,要有敬畏感知道这事不容易,难在什么地方,要难在什么地方自己跨越什么都说不清的人,基本上没机会了。”
如今中国有肥沃的生长土壤,也有不少人才开始陆续回国,对于中国来说其实已经不缺人才。杨磊谈到:“中国的人才缺的是质而不是量,真正有用的产品,好的半导体人才是经历了产品周期的,因此最起码需要5-10年的时间。”对此,光鉴科技创始人兼CEO朱力也表示赞同,人才需要慢慢积累。同时安创加速器合伙人杨宇欣先生补充道,就半导体行业来说,在硅谷工作的基本都是中国人和印度人,在美国没有可以投资的土壤,并且想要撼动大公司非常难,但国内有市场。
“国家投入从互联网地产开始逐渐往核心科技走,政策投入意味着相关投资人、上市公司、大的公司资源都会往科技方向来投入,这就造成了企业的快速成长。因为最终要做的是产品端,若想要最快的出产品,大部分人会选择在深圳的孵化器待几个月把产品熬出来。”朱力说道。
光鉴科技
在一大批回国人才中,朱力就是其中的一个。
他在2018年创立光鉴科技。使用世界上最前沿的纳米光学技术,结合数据驱动的创新算法,实现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新3D视觉解决方案。
朱力说道:“3D对于消费应用场景是一个全新的技术,在很多的展会都在讲3D,但是真正会用3D的公司非常少,需要我们这样的公司去提供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我们团队不光是在结构光还是3D这两种技术的应用上都有完整的方案,相对于现有的方案很明确有提升,我们希望通过这个迭代,能够成功解决一些痛点。”
对于光鉴科技来说,做到成本低,性能低是他们的目标。朱力提到,对于iPhone来说,可以容忍成本高,但对于中国市场,就要做到权衡,在性能上妥协,这是光鉴科技寻找新的答案的原因。
关于技术突破方面,朱力也有自己的理解。在这个阶段科技行业创新是必然的,只是“follow”的厂商没什么机会。技术行业不想互联网有相对的局限性,国内厂商完全可以选择更好的国外产品。
现如今中国已经产生了非常多优秀的半导体企业,但与国际巨头相比仍然存在差距。唯有政策支持,行业集中研发突破新技术,才有可能拉小差距甚至弯道超车。
- 半导体行业观察
- 摩尔芯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