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专家:中国半导体不会重蹈日本覆辙
日前,《日本经济新闻》刊文称,美国正在讨论针对来自中国的全部进口商品启动征收第四轮额外关税。此外,还禁止向世界最大通信设备企业华为出口美国产品,显示出美中围绕高科技产业的主导权展开竞争的局面。该报针对今后的展望采访了东京理科大学研究生院教授若林秀树。 若林秀树认为,美国对半导体等行业的封锁政策,其结果将会使中国变得更强大。
采访实录节选如下:
记者问:您如何看待美国对华为的出口禁运?
若林秀树答: 中美贸易摩擦与华为问题的根源有所不同。早在特朗普上台以前,美国就出现了担忧中国半导体领域发展的趋势。此前就开始通过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审查来限制中国对美国的高科技投资。
美国警惕的似乎是华为在新一代通信标准5G领域的崛起。对于从通信终端到基站等有关5G的技术,华为进行了全面的垂直整合,5G今后将成为新的基础设施。此外,5G还与物联网、自动驾驶和军事密切相关。
问:在高科技兴亡史中,此次有关华为的动向在历史上应如何定位?
答: 高科技兴亡史是掌握行业结构的主导权之争。在大型计算机、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时代,控制核心技术的各个企业都掌握了主导权。5G的特点是超低延迟和同时连接众多设备,它将拉开掌握继智能手机之后的新主导权争夺的序幕。
华为在5G领域全面掌握终端、基站、无线芯片组、通信用半导体、中央处理器等相关技术。简直称得上最强的垂直整合样板。不仅是通信,华为还有能力掌握物联网的基础设施。在5G时代,掌握基础设施的企业将变得强大。5G时代的产业结构将再次改变,苹果和英特尔存在衰落的可能性。
问:日本也和美国经历过半导体摩擦。今后的中美高科技摩擦前景如何?
答: 中美高科技摩擦不会在短期间内结束。中美的主导权之争将成为常态,犹如重回冷战时代。
问: 美国对中国的封锁正在加强,如何看待中国高科技的走向?
答: 关于半导体等高科技,中国或将在5至10年后实现国产化。封锁政策的结果反而是使中国变强大。在个人电脑、电视、白色家电、液晶面板和通信基础设施领域,中国已经取得胜利。10年以内,在半导体、机器人、核电、医疗和人工智能等领域,中国也存在席卷市场的可能性。
世界的优秀人才聚集于美国,为推动美国变得强大作出了贡献。如果贸易保护主义加强,人才的流动也将改变。从中长期来看,如果优秀人才不再流向美国,美国将勒住自己的脖子。
前车之鉴:风头正盛的日本半导体被美国打败
1980年代中期,日本半导体的销售额高达2兆日元,占世界市场总销售额五成以上。据美国半导体工业协会(SIA)统计,1984年美国半导体市场的营业额为116亿美元,1987年则增至181亿美元,其中日本所占比例由14%上升到20%。
这很快引起了美国的忌惮。1985年,SIA发布一项报告,指出“日本半导体对美国高科技产业、防卫产业的根基构成安全保障方面的威胁”,把威胁上升到美国国家安全层面。
SIA在报告中提出了这样的逻辑:
高科技武器离不开电子技术,但电子技术又离不开最新的半导体技术,如果美国半导体技术落后的话,那么在一些关键元件上将不得不使用日本技术,但外国货源并不可靠,特别是战争期间很有可能出现断供,美国若放任日本在半导体领域发展,就将威胁国家安全。
SIA的这份报道不仅是写给美国政府看的,它还将这份报告公开发行。
就这样,出于“维护国家安全”的目的,美国在1986年强制要求日本签署促进美国半导体出口、发展的《日美半导体协议》,其主要内容就是限制日本半导体对美国出口份额,以及扩大美国半导体对日本出口份额。
强迫日本签完协议,并不意味着美国对日本半导体的打压就结束了。 1987 年,美国以日本在第三方市场倾销为由,要求日本赔偿 3 亿美元,这其实就相当于对日本制造的电脑、电视等商品加征 100% 的报复关税。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在 1991 年的新半导体协定中明确写入美国的半导体在日本市场占有率必须维持在 20% 以上。
当时的谈判桌上,有一个今天很多中国人熟悉的人 —— 莱特希泽,他在 1980 年代就参与了日美经贸谈判。
但所幸,中国不是日本,中国人也不会重演日本人当年的悲剧。
- 半导体行业观察
- 摩尔芯闻
最新新闻
热门文章 本日 七天 本月
- 1 共筑国产汽车芯片未来,中国汽车芯片联盟全体大会即将开启
- 2 国产EDA突破,关键一步
- 3 Ampere 年度展望:2025年重塑IT格局的四大关键趋势
- 4 思尔芯第八代原型验证S8-100全系已获客户部署,双倍容量加速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