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中国大陆Fabless公司数量有望突破3000?
上周,从网上看到一则来自芯谋研究(ICwise)的预测,主要涉及中国大陆的IC设计企业(Fabless)数量。在去年爆发的中兴,以及今年的华为事件之后,举国都更加重视芯片的自主可控,这将会带来更多的资金和相关资源投入,估计到2020年底,中国大陆的Fabless公司将突破3000家!
3000家IC设计企业,对于半导体从业者来说,看上去确实是个略显恐怖的数字。但从过去几年中国大陆的半导体产业,特别是IC设计业的发展轨迹来看,从现在开始,用一年半的时间,达到这一数字,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
2014年后Fabless数量猛增
中国于2014年制定集成电路业发展纲要,并推出了“大基金”,揭开了源于顶层设计的大规模发展本土半导体产业的序幕。也就是从那以后,我国的IC设计企业开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了出来。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2016年,在长沙举行的ICCAD 2016期间,当魏少军教授宣布,我国的IC设计公司从2015年的736 家,大幅增加到1362家的时候,整个会场,以及会场附近酒店里的半导体从业者大吃一惊,有人甚至认为这是一个错误的统计数字。
不过,仔细想一想,这一爆炸式的增长状态,与我国的国情,以及半导体产业态势是相符的。
2017年,来自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统计显示,国内芯片设计企业数量趋于稳定,全国共有约1380家设计企业,比2016年的1362家多了18家,总体变化不大。
由于芯片设计的附加价值比较高,因此,我国的半导体设计市场近几年发展速度迅速,2017 年设计市场规模已经超越封测,成为我国半导体行业最大的细分市场。
到了2018年,情况又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当年,全国共有1698家设计企业,比2017年的1380家多了318家,数量增长了23%。这是2016年设计企业数量大增600多家后,再次出现大增的情况 。
从统计数量上看,除了北京、上海、深圳等传统设计企业聚集地外,无锡、成都、苏州、合肥等城市的设计企业数量都超过100家,西安、南京、厦门等城市的设计企业数量接近100家,天津、杭州、武汉、长沙等地的设计企业数量也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可见,中国大陆的IC设计企业增长已经呈现出了遍地开花的态势,而这种发展态势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而在国际半导体贸易壁垒高起的情况下,这种发展态势肯定会持续下去。这是外在原因。
而内在原因方面,之所以出现这种快速增长的状况,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1.随着《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的颁布实施,各地发展集成电路的热情高涨,出台了不少鼓励政策;
2.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我海外留学人员的吸引力大增,一批留学归国人员回国创业,出现了不少初创型设计企业;
3.各地政府采取各种优惠措施吸引国内成熟企业异地开设分支机构;
4.部分设计企业在完成并购重整以后,核心人员再创业形成了一批新企业。
这里要特别说一下“大基金”。
“大基金”,完成了基金一期1387.2亿元出资,带动社会资金超过7000亿元,促进集成电路产业成为社会资金投资热点。
在承诺投资额占比方面,IC制造业占60%,设计占27%,封测占8%,装备占3%,材料占2%。
可见,一期投资的重点是半导体制造,IC设计次之,占比为27%。而设计与制造又是相辅相成的,制造会促进设计业的发展,这在下文会介绍。
Fabless业产值增长情况
来自华芯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的统计数字显示,2015年,全球IC设计业产值为805.2亿美元左右,年增长率为负,约为-8.5%。而2015年中国大陆IC设计业产值达到1234.16亿元,增长幅度超过了25%。
2016年二季度,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大陆地区设计业销售额首次超过台湾地区。中国大陆地区集成电路设计业销售额达到401.6亿元人民币;台湾半导体协会公布的台湾地区集成电路设计业销售额为1697亿元新台币,折合成人民币约为359.5亿元。
2018年,中国大陆IC设计全行业销售约为2576.96亿元,比2017年的1945.98亿元增长32.42%,增速比上年的28.15%提高了4.27个百分点。按照当时美元与人民币1:6.8的兑换率,全年销售达到378.96亿美元,在全球集成电路设计业的占比再次提高。
未来,按照《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的要求,到2020年,集成电路设计业的销售总额要达到3500亿元人民币。以2018年的全行业销售总额做基数,在未来两年中只要实现16.6%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就可以达到。其实,如果我们维持每年25%的增长率,则2020年全行业的销售将超过4000亿元人民币。
从业人数稳定增长
作为轻资产型企业,Fabless的核心资产就是人,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对于一家IC设计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来自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统计数字显示,2016年,人数超过1000人的IC设计企业达到12家,与2015年的7家相比多了5家,人员规模500~1000的企业有20家,比2015年多了5家,人员规模100~500的有123家,比2015年多了10家。
2017年,规模超过1000人的企业达到16家,比2016年的12家多了4家;人员规模500~1000人的企业有20家,与2016年持平;人员规模100~500人的有121家,比2016年减少2家。但总数88.62%的企业是人数少于100人的小微企业,共1223家,与2016年的比例持平。
虽然人员规模超过1000人的企业数量增加了33%,但拥有100~1000员工规模的企业数量基本稳定。
2017年我国芯片设计业的从业人员规模与2016年基本相同,大约为14万人。
2018年,人数超过1000人的企业达到18家,与2017年的16家相比增加了2家;人员规模在500~1000人的企业有21家,比上年增加1家;人员规模在100~500人的有126家,比上年增加5家。但占总数90.28%的企业是人数少于100人的小微企业,共1533家,比上年多了310家。
2018年,我国芯片设计业的从业人员规模与2017年相比有明显增长,大约为16万人。
大力发展IC制造业,促进设计企业成长
我国集成电路制造业在2017年销售额为1390亿元,2018年攀升至1767亿元。
然而,我国的晶圆代工厂和本土IC设计企业在产值方面出现了严重的不匹配,业内将这种现象称为“两头在外”:本土晶圆代工厂给国外设计商做代工,同时国内的IC设计公司也在依靠海外代工厂去生产。
据统计,2017年,中国晶圆代工产业规模为440 亿元,其中,本土代工规模为 370 亿元,外资在国内设立的晶圆代工厂产值为70亿元。
中国本土 IC 设计企业为本土晶圆代工贡献的营收为190 亿元,占比51%。 2017 年中国 IC 设计企业对晶圆代工需求约为671 亿元,中国本土晶圆代工厂提供给本土 IC 设计公司的产能仅能满足 28.3%,还存在 481 亿元的缺口,这比 2013 年增加了 130%,因此,“两头在外”现象更加显著。
代工模式出现之后,全球集成电路设计行业一直呈现持续增长的势头。2015年全球IC 设计业规模出现小幅萎缩后,2016年该市场再次实现增长,2018年全球 IC 设计行业销售额为 1139亿美元,在近几年半导体市场出现疲软的情况下,代工制造给IC设计业带来了不少增长点。
挑战和机遇
在以上诸多因素的推动下,我国IC设计企业数量,从2018年的近1700家,到2020年底,增长到3000家,是完全有可能的。
但是,在数量急剧膨胀的同时,IC设计业的问题和隐患依然存在。
例如,我国芯片设计业提供的产品尚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尽管我国设计业的销售在2018年达到2576.96亿元人民币,按照当时美元与人民币1:6.8的兑换率,全年销售达到378.96亿美元,根据世界半导体理事会的统计,2018年全球半导体销售收入达4771亿美元;因此,以集成电路设计业为代表的中国集成电路产品在全球的占比为7.94%,比2017年的7.78%仅提升了约0.16个百分点。微处理器、存储器等高端芯片领域还在呼唤我国企业的创新成果。
另外,人才极度匮乏的状况仍然没有改观。2018年设计业的人均产值刚刚达到了160万元人民币。按照这一数值,如果2020年要达到3500亿元人民币,则设计业从业人数要达到22万人。这意味着在2018年的基础上,要新增6万人,其中80%是技术人员。然而未来两年我国高校能够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总数大概只有3.5万人,存在1.3万人的缺口。这仅仅是从数量上进行计算,实际情况则要严峻的多。由于存在巨大缺口,目前设计企业在吸引人才上煞费苦心。人才成本急剧攀升,总的人力成本也随之升高。这又进一步加剧了人才队伍的动荡。
再有,中国设计产业在核心架构与 EDA 工具方面仍然依赖国外授权。
还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各地方盲目上马半导体项目的问题,这在过去几年曾经多次出现,而随着自主可控意识的不断增强,IC设计企业数量快速膨胀,是否会加剧这一状况,还需要观察和应对。
不过,我国IC设计业的总体发展是正向的,特别是随着5G和物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原本落后的产业状态明显改观,新技术和产业缩小了我们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在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质量也在跟进。
- 半导体行业观察
- 摩尔芯闻
最新新闻
热门文章 本日 七天 本月
- 1 NVIDIA重磅出击:三台计算机助力人形机器人飞跃
- 2 首次!芯联集成2024年度毛利率转正
- 3 奕行智能(EVAS Intelligence)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加速推出RISC-V计算芯片产品,共同助力新时代到来
- 4 智能驾驶拐点将至,地平线:向上捅破天,向下扎深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