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中美纠纷下腾飞的东南亚半导体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他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将导致公司从中国转移到越南和亚洲其他国家进行生产。
如果按照特朗普所编写的剧本发展,有些生产企业将迁出中国,那么,又能有哪些东南亚国家可能成为下一个生产重镇?(本文只针对半导体行业进行论述)
越南
2013年,越南半导体技术产业受到了越南政府的关注,并在当时被列入国家九个重点产品目录。当年,越南为了实现年均营业额达20亿美元的目标,除了政府的支持以外,越南相关企业和院校也相应的加强了技术发展人才的培训,增加集成电路工厂,注重将半导体技术行业与国家发展战略结合起来。
Technavio的市场研究报告指出,电子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成为越南半导体市场的主要增长动力之一,直至2021年。消费者对移动设备和家用设备等电子产品的品味和偏好不断增加,这增加了对半导体的需求。此外,视频点播系统的日益普及以及消费者对需要复杂半导体的电子移动设备中的大型显示器的偏好也增加了对半导体的需求。根据Technavio的行业研究分析师的预测,到2021年,这个市场将以超过20%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除此之外,由于数据中心市场的推动,也进一步促进了越南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据悉,越南政府已将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确定为促进该国发展的关键部分之一,并计划到2020年使其成为一个先进的ICT国家。为实现这一目标,越南政府在2010 - 2020年期间拨款85亿美元用于发展信息通信技术。
目前包括英特尔、三星以及捷普(Jabil)均已在胡志明市当地的西贡高科技园区经营多年。现在有很多外资企业选择在胡志明市周遭的省分:同奈(Dong Nai)、平阳(Binh Duong)或西宁(Tay Ninh)省、河内等地投资设厂。
据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亚洲)估算,2010年,中国的制造业工资不过每小时2美元,而到了2016年已上涨至3.9美元。相比之下,越南的制造业工资仍然在每小时1美元左右,其廉价劳动力的优势更为凸显。也因此,越南也被视为中国的替代品。
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是亚洲最重要的半导体出口市场之一,仅次于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和台湾。
集成器件制造商(IDM)和专用代工厂是马来西亚最主要的两种半导体公司。IDM主要设计,制造和销售自己的半导体,如英特尔或三星。当地的专用铸造厂或晶圆厂很像“雇用工厂”,可根据客户的规格制造半导体。第三类公司则是无晶圆厂公司,它们设计半导体并将制造业外包给其他具有备用制造能力的代工厂或IDM。
同时,马来西亚也是世界第7大电子产品出口地,亦是全球封装测试的主要中心之一。据了解,东南亚在全球封装测试市场的占有率为27%,单单大马就贡献了其中13%。大马投行分析员曾表示,从2018到2022年,本地电子领域的每年平均营收成长率料达9.6%。“无论是电子代工(EMS)、外包封装测试(OSAT)或是电子产品的研发与设计,大马业者已成功巩固他们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位置。”
目前,马来西亚有超过50家半导体公司,其中大多数是跨国公司(MNCs),包括AMD,飞思卡尔半导体,ASE,英飞凌,意法半导体,英特尔,飞兆半导体,瑞萨,X-FAB和德州仪器等。其中,以英飞凌为例,英飞凌自1973年开始在马来西亚通过其位于西门子半导体集团的马六甲工厂开始运营。英飞凌随后从西门子股份公司剥离出来。马来西亚是美国和欧洲以外唯一一家在英飞凌进行全面集成制造,包括前端和后端业务,包括晶圆制造,半导体芯片组装和测试的地方。除了国际厂商以外,马来西亚本地的半导体公司还包括Unisem和Inari。
由此可见,经过多年的发展,马来西亚在半导体产业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和规模。国际企业在该国的发展,也使得马来西亚拥有了相对完善的产业链来发展半导体。加之,马来西亚拥有足够的人力和成本优势,也使得其可能成为下一个东南亚半导体产业重地。
泰国
泰国电子信息产业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只有一些小型的电器和电子装备厂。70年代期间,随着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泰国电子信息产业逐步发展起来。80年代后期,随着东亚新兴工业化经济体产业转移的推进,泰国电子信息产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期,成为泰国重要制造部门。目前,电子信息产业在泰国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电子信息产品已成为泰国第一大出口创汇产品。
据中国贸易网数据显示,2017年,泰国电子行业的总贸易额约为710亿美元,其中出口收入约370亿美元。2017年,泰国主要出口电子产品为电子硬件组件(包括硬盘驱动器)和集成电路。泰国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硬盘出口国和生产国。同时,泰国在集成电路和半导体领域享有同等声誉,因为泰国是东盟地区这些电子产品的主要制造基地之一。
泰国的电子信息产业企业约有2068家企业。其中,约有15%为大企业,85%以小企业居多,行业工人60万人,其中65%在大公司工作,35%在小企业工作,产业分布应用电器、家用电器、计算机硬盘、集成电路等产业为主。目前泰国电子产业正处于调整生产结构的初期阶段,以符合全球市场需求,如增加对集成电路、印刷电路板和半导体等全球市场需要的产品的投资,且这些电子产品是智能手机、汽车电子系统和无线射频识别系统等电子零部件的组成部分。
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是继泰国之后东南亚地区第二大汽车制造枢纽。据印度尼西亚工业部副部长Harjanto透露,印度尼西亚政府计划引入一种财政机制,该机制可为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和汽车制造商提供税费减免政策;此外印度尼西亚还将同对电动汽车需求较大的国家签订关税特惠协议。
据悉,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经济体,拥有巨大的红土镍矿石储备,其是驱动电动车的锂电池的关键原料。因此印度尼西亚当局有意凭借巨大的红土镍矿石储备,成为地区性的锂电池生产主力并以此满足快速增长的电动车消费需求。Gartner表示,从长远来看,预计印度尼西亚将成为亚太地区的替代电子设备制造地。
除此之外,据去年外媒报道,苹果代工企业和硕科技公司也计划在印度尼西亚巴塔姆岛(Batam)开始运营新工厂。此外,和硕将对印尼新制造工厂计划长期投资3亿美元。
菲律宾
菲律宾电子制造业是20世纪70年代后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在国外投资者大量持续投资的刺激下,菲律宾电子信息产品在90年代后期取代农产品成为出口创汇的主要产品。
据菲律宾统计局统计信息,2013年,菲律宾电子信息产品的出口值高达239.3亿美元,占菲律宾全年出口额的49.5%,刺激国内外投资额达91.8亿美元,雇佣劳动力达220万。菲律宾的电子信息产品主要分汽车电子、通讯及雷达、半导体组件/设备、消费类电子产品、控制仪表、电子数据处理器、医疗/工业仪表、办公设备和电信设备等几类子产品。
同时,由于菲律宾受过教育、且会说英语的工人有很多,这也成为了促使公司最终选择了这里的原因之一。
新加坡
1990年代后期,新加坡已经是继美日韩台之后的半导体产业重镇。来自EDB的报告显示,新加坡半导体相关企业数量到21世纪第一个十年末已经超过300家,分别来自北美、欧洲、日本等多个地区,其中包括40家IC设计公司、14家硅晶圆厂、8家特制晶圆厂、20家封测公司以及一些负责衬底材料、制造设备、光掩膜等产业周边企业。新加坡半导体的产能在全球的比重已从2001年的6.3%上升至2009年的11.2%。
2010年的数据显示,半导体已成为新加坡重要的支柱性产业,占电子制造业58%的份额;同时,新加坡半导体的产能在全球的比重已从2001年的6.3%上升至2009年11.2%,由此,新加坡成为了全球半导体行业的产业重镇。2009年,新加坡把特许半导体卖给了中东财团控股的GF,2011年把星朋科技卖给了大陆长电科技,新加坡开始了半导体领域的战略大撤退。
针对当前半导体行业的现状,新加坡政府重新调整战略,推出规模数十亿美元的奖励方案吸引外商投资,同时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包括新自动化技术和物联网,新加坡第四次工业革命蓄势待发。
新加坡未来经济委员会将精密制造视为新加坡的关键成长动能。在“研究、创新与企业2020计划”支持下,新加坡政府提拨32亿新元,投注于精密制造工程。这个看似远大的目标正紧锣密鼓筹备中,新加坡制造业第4次工业革命蓄势待发。
智能精密制造融合了新自动化技术和物联网,前者例如机器人、积层制造和无人车载具(AGV),后者例如云端运算、增强现实(AR)和机器学习。一旦转型成功,新加坡所有工厂,尤其是大型厂房的竞争力将独步全球,试想新加坡工厂都朝着这个目标迈进,制造业将持续为新加坡贡献20%的经济成长。
综合以上信息来看,这些东南亚国家均在半导体行业拥有一定的积累。这些国家与我国半导体现状相比,普遍都存在着人力成本低的优势。但我国拥有着相对完善的半导体产业链,有利于上下游结合发展。
- 半导体行业观察
- 摩尔芯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