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小国芯片崛起:韩国芯片为何能与美国抗衡?
韩国的信息化水平和电子政务水平均处于领先地位,电子采购系统和管理模式近年来开始向亚洲非洲等地区的国家输出,并逐渐形成种产业。韩国政府把信息化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其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中期是韩国信息化建设的萌芽阶段。 韩国在这一阶段确立了以引进科学技术为主的发展路线,并成立了专门机构为韩国的政府部门、产业管理机关、研究机构和高校提供科技信息服务,为开展统计分析工作而引进计算机,IT 产业初步发展。
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是韩国信息化的全面发展时期和电子政务的准备阶段。 在第二阶段,韩国的半导体和电子产品制造占据世界领先地位,在公共行政管理、国防、安全、财政、教育研究五个关键领域建立了国家基本信息系统,同时金融和服务业等民间部门信息化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一阶段是韩国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时期。
第三阶段,21世纪初至今是韩国信息化建设的成熟完善期和电子政务发展的活跃升级期。 这一阶段韩国重点抓数字信息化技术,通过信息化与传统产业相融合,提升行业信息化应用来加快发展步伐。同时韩国政府公共部门基本奠定了电子政务框架,提高了行政效率,改善了公共服务质量。
2011年以后韩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出口额超过日本,韩国信息产业贸易顺差排名世界第二。韩国存储芯片和液晶面板的产额超过世界总额的50%,同时电视机和移动电话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36.9%和27.6%,智能手机市场的全球份额上升到20%以上。
2012年,韩国的宽带用户数达到1800万户,互联网平均速度和平均峰值速度均为世界第一,分别达到16.7MB/S 和46.8 MB/S随着2001年实施的“信息化村计划”,韩国的信息网络村已接近800个,实现了广大农村与地方行政信息网连接,极大地缩小了城乡信息化差距。
韩国《中央日报》2017年披露的数据显示,当年韩国每卖出1000元的产品就有170元是来自半导体,占整体出口比重已远超钢铁、造船、汽车等韩国传统优势产业。可以说,韩国政府对于整个信息化产业的建设和对于芯片开发的扶持是前所未有的,正因为企业环境的良好,促进了整个芯片产业的发展。
韩国芯片发展的重要节点1959年,韩国金星社,也就是今天的LG公司,研制并生产出该国第一台真空管收音机,这被认为是韩国电子产业的开端。彼时,韩国企业连自主生产真空管的能力都没有,只能完成进口元器件组装。而相比之下,中国南京无线电厂已经于1953年生产出了全国产化的电子管收音机,并大量投放市场,所以说,我们国家曾经的电子技术的发展是高于韩国的发展水平的。
上世纪60年代中期,不少美资企业感受到来自日本半导体行业的第一轮竞争压力,它们开始在国外投资低成本的装配生产线,其中就包括韩国,但是韩国政府并没有放弃对于自主技术的研发,反而政府加大了对于整个电子技术发展的扶持力度,1975年,韩国政府公布了扶持半导体产业的六年计划,强调实现电子配件及半导体生产的本土化。
1986年10月,韩国政府开始执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共同开发计划》,要求以政府为主、民间为辅,投资开发DRAM芯片核心基础技术,投入资金1.1亿美元扶持电子技术的发展。1984年,三星公司完成了64K DRAM芯片的研发,当时其研发速度还落后于美国数年; 1988年,三星宣布完成了4MDRAM芯片的设计,此时其研发速度仅比日本晚6个月; 1992年,三星开发出了64M DRAM芯片,随后开始向惠普、IBM等美国大型企业提供产品,实现了在技术和市场上赶超美日的目标。短短的几年时间,已经将技术发展达到了世界的领先水平。
三星研发半导体、量产芯片产品的DS事业预计在2018年一季度营业利润将达到11万亿韩元,占据三星该季度全部利润的七成,三星作为韩国芯片发展行业的顶梁柱,可以说,对于整个韩国的经济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实际上,早在70年代,三星只不过是一家生产家电的小企业,伴随着国家对于芯片发展的扶持和各国芯片的发展状况,三星决定涉足芯片产业,李秉喆一度向美国镁光及日本夏普派遣员工,以获得半导体产业的初期技术,但是过程非常不顺利。
因此,政府出面,上世纪50~60年代前往欧美发达国家留学的韩国学子,在韩国政府的吸引政策下,陆续回到韩国加入产业化过程,三星招聘了近140名人才,并用了将近2年时间向三星的工程师及高管们传授半导体产业的经验及技术。
1983年,历经多年努力,三星的首个芯片工厂在京畿道器兴地区落成,并在投产后很快便开始量产64位芯片。很快,三星开发了256位芯片、486位芯片,并正式进入全球芯片市场的竞争中。
1996~1999年期间,全世界DRAM芯片的年营销额呈现负增长态势时,三星却在此时积极兴建它的四个分厂,该策略对日后三星DRAM芯片产值的丰收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三星之所以成功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创业者的企业家精神,芯片产业是一种典型的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型产业,其很难跳过一代芯片、进入下一代;而进入下一代的研发,则需要非常高的人力资本及研发成本,才能触发量的优势。
没有足够使用量且背负大量投入的压力下,后发企业只能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命运。三星的企业家们对于技术的追求和锲而不舍地完成上一任的心愿,实现了现在的三星,也创造了芯片发展的新局面。
当然,不可忽视的是韩国政府对于人才的教育与培养,1999年,韩国教育部为建设研究型高校,并最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水平的研究中心大学及具有世界特色的专业,耗费3.6万亿韩元及13年时间,发起“BK21”(BrainKorea21)计划,向580所大学、专业或研究所进行精准、专项支援。在此影响下,韩国大学掀起半导体专业热潮,三星对于成均馆大学的投资以及半导体工学系的创办,也是在该时段开始的。2005年,成均馆大学与三星电子合作,创办半导体工学系,该系被指定为韩国教育部“创新型专业”,并每年为包括三星在内的韩国企业培养芯片产业的人才。
韩国芯片发展的启示第一、加大政府扶持,提供研发开发经费
韩国电子业为能维持强势竞争力,莫不大力投入研发和技术创新工作, 不论对主流商品开发时效的掌握,生产制程技术改良、尖端电子产品或关键零组件开发皆不遗余力,运用大批人力、物力和财力以求掌握商机。另外,根据韩国科技部的资料显示,1992年韩国工业界投入研发经费占营业额比例已达1.8%。其中电子工业1992年投入研发金额达15.57亿美元,投资于研发经费占营业额比例更高达4.44%。可见韩国电子业对研发的重视。
第二、贯彻国际化战略,积极培养人才
韩国加强在先进国家设立研发中心,吸引杰出人才贡献所学。在赴海外投资营运方面,根据韩国中央银行统计指出,韩国电子业截至1993年底 累计对外投资10.26亿美元,其中设立海外工厂达221处,金额为 5.29亿美元,设立销售网点计158个,投资4.55亿美元,设立研发中心计18个,投资4,200万美元,且近年来则有朝亚太地区投资趋势,中国大陆是重点投资地区。另外,最近韩国厂商国际化策略中,最引人注目的则是三星以3.8亿美元买下美国个人电脑大厂AST40%的股权。
第三、共同研发新产品,合理规避风险
目前韩国主要出口电子产品为半导体,个人计算机、音响制品、彩色电视机、录放机、映像管、录像带、微波炉、电冰箱等,未来产品开发重点则以半导体类的TFT型液晶显示装置、特殊应用IC(ASIC)、高记忆容量的动态随机存取内存、消费电子类的高分辨率电视、数字式录放机和摄影机、有线电视系统、信息计算机类的多媒体产品、交换通讯类的码多分址存取(简称CDMA)式移动通讯系统、异步传输模式交换设备、整体服务数字网络、传真机、宽频信息网络相关软件及装置等为主,多家企业共同研发,有效地规避研发的问题,提高整个国家的发展水平。
复旦大学副教授张涛则撰文则指出,韩国整体产业政策模式有一个制度背景,就是基本上不鼓励合资政策,其目的就是要防止技术锁定,防止国内企业太依赖于国外的技术。此外,韩国还大力鼓励产业竞争和企业家精神发挥作用,让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这使得韩国整体产业能够取得良好表现。
同为亚洲国家,韩国的芯片发展如火如荼,这也同样说明了,我们也可以做到,芯片对于电子产品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零件,如何发展芯片必须作为我国下一步电子产业发展的重点,不可以太过于依赖国外的技术,防止技术的锁定,抑制我国的产业发展。
- 半导体行业观察
- 摩尔芯闻
最新新闻
热门文章 本日 七天 本月
- 1 共筑国产汽车芯片未来,中国汽车芯片联盟全体大会即将开启
- 2 国产EDA突破,关键一步
- 3 摩尔斯微电子推出突破性物联网连接平台 新型 MM6108-EKH05 评估套件助力开发人员创建下一代物联网解决方案
- 4 芯片老化测试插座,这家公司享誉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