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谋专栏】高通苹果和解给中国产业带来的思考

2019-04-18 14:00:10 来源: 半导体行业观察

4月17日,高通与苹果宣布和解:放弃全球范围内所有诉讼,并达成一系列合作。高通与苹果的和解,固然双方都会受益,但高通更是胜利者。

面对苹果这样的“超级甲方”,许多公司都以进入苹果供应链为荣。 而如果与苹果交恶,短则业绩大幅下降,长则公司前景黯淡。 此前Imagination和Dialog等芯片公司均因被苹果“抛弃“而“没落”。 但高通不仅能够跟苹果分庭抗礼,最终还在商业和法律的交战中获胜。 能够让苹果这个霸主低头,让作为超级客户的甲方服软,看是高通的胜利,更是芯片的胜利、平台的胜利和坚持的胜利。

高通与苹果的和解对全球产业有着重大影响,对中国产业更有着深远的启示意义,尤其是在涌现出——终端公司做芯片、平台公司被低估、造芯新势力风起云涌——三种新潮流的当下。 芯谋研究认为要认真分析和思考背后的产业逻辑与商业意义。

一、产业分工合作的重要性

或许是华为做芯片巨大成功的诱惑,或许是中国芯片概念的召唤,当今国内不少终端公司开始自做芯片,小米、格力、大疆,不一而足,“外购不如自做”的观点甚嚣尘上。 固然“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产业的分分合合都在变化中, 但就芯片产业来说,归根到底是规模经济。 中国超过99%的系统公司自己所需求的芯片数量是支撑不起自己做芯片的规模。 战术上,几乎所有的系统公司都摊薄不了做芯片的研发、生产、IP/EDA购买、人力等投入费用; 战略上,多数公司对芯片的理解和投入也制约了其芯片的“增值性”给终端产品带来的价值提升。 此前小米雄心勃勃地成立松果公司做手机处理器芯片,但几经周折,最终“丛林深处无松果,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在对芯片的理解、投入和坚持上,华为是独一无二的,也是不可复制的。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君不见,华为对于芯片的深刻理解、其内部长期的技术积累、每年巨额的研发投入,以及对芯片产业链上下游的重视,是其它公司难以企及的。 每家公司还是有自己不同的定位,做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盲目学别人,最后反而丢失了自己。

芯片作为一个规模经济产品,在当今技术门槛更高、研发投入增大、需求全面化的当下,更不适合系统公司自主芯片,尤其是主芯片。 对大多数系统公司来说自做芯片理论上正确,实践上不通。 这更像是美丽的罂粟: 看起来很美,实际上却是毒药。 多数公司尤其是中小公司切忌盲目自做芯片,更不要盲目地求大求全。 如果针对自己的产品应用,做一些特色的小芯片,家有余粮的话,可以“小赌怡情”。 但主芯片和大多数标准芯片,还是要遵从“产业分工、协同合作”的规律。 无论从成本、技术、产品还是供应商管理,这都是正确的。 顺商业潮流,应产业规律,做好产业分工、找好自我定位更符合当今中国公司的现状。

二、平台芯片的重要性

高通向苹果供应的是基带芯片,这是平台芯片。 与苹果手机整机相比,虽价格不高,但价值很大。 能有着与价格不相对应的作用,是因为前期巨额的研发投入,这也是平台芯片的巨大价值。 财大气粗的英特尔在高通苹果和解后选择“默默退出以成全”,这种“成人之美”的背后也是研发平台芯片的苦难艰辛和风霜雨雪。

业内有人认为,苹果会购买华为的芯片。 但根据芯谋研究的分析和判断,这根本就不可能。 一方面,苹果和华为在终端上的竞争日趋激烈,在终端市场上的交锋短兵相接,又怎会在核心芯片供应上彼此信任呢? 除市场竞争以外,目前的国际形势也难以让双方信任地合作。 更重要的是,目前华为的基带芯片并不具有开放性。 华为用得得心应手,其它公司未必拿来能用。 从“华为”到“开放”再到“苹果”,这里面有一系列技术上的问题需要解决。

随着手机产业的快速整合,以及三星、华为等终端企业自主研发主芯片,高通、联发科和展锐等平台芯片公司面临巨大挑战。 但平台芯片的研发生产非一朝一夕之举,而是经年累月之功。 夸张地说,平台芯片公司是不可再生的。 所以愈在此时,平台芯片的重要价值和稀缺性愈加凸显。 从稀缺性、支撑性和溢出性来说,高通、联发科和展锐等平台公司的价值被严重低估了。 展锐目前作为大陆唯一的开放的手机平台性芯片,其独特性和不可再生性被忽视了。 对平台芯片公司的评价更要看到其对于系统终端产品的溢出价值,对于产业生态的支撑效应。

三、坚持 的重要 性

基带芯片的竞争不仅仅是芯片的竞争,更是一个软硬件系统性的综合竞争。 不仅需要支持全模全制式,还包括其与软件、操作系统等生态链的形成与融合,是一项庞大的系统性工程,历经多年的积累沉淀,这不是新公司能够企及的,也不是从其他领域跨界就能轻易成功的。

同样,芯片行业需要技术的积累、人才的沉淀、持久的投入。 不仅高通、展锐等平台芯片公司,同样包括台积电、中芯国际、华虹等芯片平台。 为何芯片产业能够容纳老人,甚至许多须发灰白的老人仍是产业的中坚力量,就是因为芯片产业需要积累。 人才如此,企业更如此。 芯片行业如同窖藏“历久弥香”,必须“喜新更喜旧”。

在基带领域甚有积累的英特尔不算跨界,但最终还是退出了。 就是在这个沉重、严峻、无情的产业规律面前的交的一次学费。 反观我们国内却涌现出一批造芯新势力,他们有着花哨的名字、诱人的噱头、全新的商业模式、惊人的市值,虽然个个成立才一两年,却讶然占据媒体的C位,更甚至某些资本或者政府,“喜新厌旧”,将中国芯的厚望寄托在他们身上。 但芯片产业的规律却决定了他们还需要至少十年的考验。 在这个行业你可以一夜成名,但不可能一年成功! 你可以一天融资过亿,不可能一年出货过亿。

后记

高通与苹果的和解,对产业肯定还有这更加深远的后续影响,但对中国产业来说, 找好自己定位、加强产业合作、尊重产业规律、加大技术研发,确是最深刻和急迫的。

*免责声明: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半导体行业观察转载仅为了传达一种不同的观点,不代表半导体行业观察对该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果有任何异议,欢迎联系半导体行业观察。

责任编辑:Sophie
半导体行业观察
摩尔芯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