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为工作了14年算老吗?
来源:内容来自「华为人」,谢谢。
在华为工作N年的人
总会遭遇同样一个问题
你为什么还在华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剪去西窗剩烛几许?唯有朝露知。在华为,早已习惯了忙碌。与朋友小聚的时候,常有人说,你们华为太累了,加班、出差、抢修……诸如此类,我常常是耸肩微笑,半开玩笑地跟他们吹嘘一下,忙碌也是一种资本啊,猪每天都在圈里睡觉,最后的宿命是砧板。大伙付之一笑,我却任由思绪飘向远方……
记得有一天收到公司“无线二十年纪念指环”的那一刻,激动不已,转身看向窗外,蔚蓝的天空中似乎有时间在流淌,缓慢、凝重,剔透的质感中略带一丝苍凉。于是你不得不正视,这虽然和曾经过去的无数个清晨一样,有阳光洒在办公区绿萝上的倒影,有汽车行走在人民广场上的鸣音,有保洁阿姨扫把掀起的微尘……然而当你走到镜子前,看着里面那已截然不同的沧桑脸孔,想起昨晚儿子还大喊抱怨“爸爸的胡子长得真快,扎人好痛!”时,你知道,这是不同的。
时间远走,无线没有忘记那个当年为之奋战又辗转多个部门的老兵,指环上镌刻的名字是一种铭记,一种认可,一种荣耀。握在手中时,沉甸甸的心情一下将时间凝固了,心绪起伏,百感交集……
成长,为自己的错误埋单
2004年的那个夏天,刚刚工作一年并没有什么社会经验的自己,懵懂地走入了华为的大家庭,我甚至还记得在天津代表处面试时,那位纪姓考官脸上鼓励的微笑,仿似昨日。那一年,公司无线大发展,我有幸从TCL手机终端行业跨进了华为通信网络的门槛。刚进公司就是紧锣密鼓的培训,在坂田百草园气派、儒雅、现代化的气息中,我惊诧于一家通信公司竟然还有自己的大学,身边同样是一张张“惊魂未定”的脸孔,那是来自不同部门一起培训的兄弟。原本还很陌生,但在这样家一般的氛围中,我们很快都熟识了起来。
学习的日子里同样很忙碌,白天参加企业文化的培训,晚上还要分组讨论,每一天都安排得毫无缝隙。公司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时间的可贵,企业文化的养成,深植于日后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这是华为人修炼的第一步,自然是不可小觑。感觉像是又回到了象牙塔的时光,听课,做笔记,和同学争论,还有晚自习,以及晚自习之后那近在咫尺的烧烤一条街,烤蔬菜、大肉串,在露天大排档下,和一起培训的兄弟几人喝一箱啤酒,微醺的烟色中,我们畅想着自己的未来,以及,华为的未来。这种与公司一起成长的感觉,让人心潮澎湃。
大队培训收获了太多华为人的文化:“首问负责制”、“一次性把事情做对”、“烧不死的鸟是凤凰”、“板凳要坐十年冷”、“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
培训结束,踌躇满志地回到长春。虽然只是一名新员工,可觉得自己满血归来,一定会大展身手。难忘的是第一次出差升级,虽然十一月的吉林已经有雾凇降临,可无心观景,内心充满了忐忑和期待,或许是出于给新人锻炼的机会,导师允许我独立进行升级前的操作准备工作。那时机房里古董一样的BAM小型机,感觉有点像马路上碰瓷儿的那样弱不禁风,鼠标早已不知去处,所有升级文件的拷贝、替换操作都需要用键盘来完成。
跟预期一样升级并不顺利,忘记了是因为什么失误导致出现报错,当晚和蔼的导师画风突变,异常严厉地批评了我:“
这不是简单的电脑操作,这是通信设备升级!升级失败是要影响几十万用户的!
”导师及时出手,最终力挽狂澜。那时按照公司流程规定,如果升级失败回退就是重大事故,现在想起来依然一头冷汗,难以忘怀。升级结束后导师给我详细讲解了升级工作的影响、关键点以及遇到问题如何分析处理的思路,让我着实受益匪浅,成长许多,同时也让我感受到了华为人严谨的工作态度和通信人身上不容犯错的责任。
新员工光有理论认识是不够的,要淬炼才能真正成长。 工程开局中另外一次乌龙,让我意识到了自身能力的欠缺。作为工程督导我开启了第一次软交换开局,当时A、B两个局点同时施工, PDF电源线长度要求分别是60米和90米,工程队协助分货,错将90米线缆分发到A局点,我发现线缆冗余较长无法布线,因为没有施工经验我直接指挥施工队截断多余部分开始布线,而分发到B局点的线缆长度不足90米又根本无法布放到客户配电机房取电。后来导师出马求助客户协调库存线缆资源进行弥补。那段时间质疑的声音在代表处和客户处此起彼伏,对于新员工,这次教训可谓是深入骨髓。这之后,我需要与客户通过大量的技术沟通和工作配合,来争取客户的信任。
尽管在局点割接上线后客户的信任得到了重建,但在开局过程中来自客户的压力却让我连续几天茶饭不思,尤其看着客户那不时闪现的怀疑眼神,脸上发烧,心中苦涩无比。
通信行业真的需要一次性把事情做对,否则需付出更多的代价和成本来买单
,
这次事件对于我个人工作和生活都有很大的触动,既是一次教训,也是一生宝贵的财富。
导师用实际行动引导着新员工的成长,把华为传帮带的文化体现得淋漓尽致。而我也在使用同样的方式影响着后来的新员工,与兄弟们一起进步。一个负责任的导师,可以让新员工少走很多弯路,每每想起曾经的过往,由衷地感谢我的导师!
特殊的行业和特殊的团队
毋庸置疑,通信行业的特殊性,长年累月的出差早已波澜不惊,加班更是家常便饭。每一次通信保障现场的坚守和成功,都展现了客户对华为的信赖和认可,华为的优质服务已然成为一张与合作伙伴共赢的名片,历经大大小小的保障不胜枚举。
2010年某地市突遇暴雨洪灾,代表处紧急协调资源并安排各专业工程师奔赴灾区抢通业务,客户与我们一道深夜驱车踏上去外县机房现场的征程。当时外县城市交通、电力几近瘫痪,洪水肆虐过的道路泥泞不堪,树枝烂木、广告牌子等各种杂物被冲到路上到处都是。兄弟们要不时停下来将陷入泥坑的汽车推出来,每个人都是满身泥泞,一路上可谓无比艰辛。曾经对这个物产丰富、风景秀丽的县城还心存向往,彼时这里只剩下破碎的面容,拼凑出我内心难以自持的恐惧。
责任大于一切,我们分秒必争,业务抢通后客户与我们一起激动不已,以至于到现在客户还时常提起。而此后每次出差这个地市,随着火车到站时刻的迫近,内心都会泛起涟漪。一想到这座城市曾因我们的努力而改变,心中都会涌起无比的自豪感。 披星戴月并非是通信行业的专属,这个行业真正与众不同的是给你永生难忘的经历。
忙碌着的芸芸众生,同样并非只有华为一家。
但这里燃烧着的激情却鲜有其他行业可比。
忙碌,使人忽略了时间的流逝,对于华为人来说这绝非矫情。
坂田百草园的时光,不是鲁迅先生笔下的三味书屋,却一样有着神奇的魔力;
一线开局的难忘岁月让你不知从哪一刻变成了老员工, 可你又不得不承认,能在华为成为老员工,那就是一枚勋章,是最好的褒奖。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公司这个大家庭,我学到了很多,未来要学的更多!同时,还要说明的是,老员工都是从新员工淬炼来的,我的十四年和更多老华为人相比,我想我还走在成为老员工的路上……
希望这看似遥远却近在眼前的一点感悟,可以给刚进公司的新员工一些参考 , 二十青葱、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时间未老,理想还在——继续伴着公司一起成长!
今天是《半导体行业观察》为您分享的第1805期内容,欢迎关注。
推荐阅读
★ AI芯片最强科普
关注微信公众号 半导体行业观察(ID:icbank) ,后台回复以下关键词获取更多相关内容
华为 | 中美贸易 | IPO | 财报 | 被动元件 | 开源 | 射频 | 5G | 展会
回复 投稿,看《如何成为“半导体行业观察”的一员 》
回复 搜索,还能轻松找到其他你感兴趣的文章!
关于摩尔精英
摩尔精英是领先的芯片设计加速器,愿景“让中国没有难做的芯片”,业务包括“芯片设计服务、供应链管理、人才服务、孵化服务”,客户覆盖1500家芯片公司和50万工程师。我们致力于提供ASIC设计和Turnkey解决方案,从Spec/FPGA/算法到芯片交付,包括:芯片架构规划、IP选型、前端设计、DFT、验证、物理设计、版图、流片、封装和测试服务等。 自2012年以来,我们的团队一直专注于积累技术能力,帮助客户实现最优芯片性能,并支持Turnkey、NRE、专业咨询和驻场等灵活服务模式。 摩尔精英目前全球员工200人,总部位于上海,在北京、深圳、合肥、重庆、苏州、广州、成都、西安、南京、厦门、新竹和硅谷等地有分支机构。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摩尔精英
相关文章
- 半导体行业观察
- 摩尔芯闻
最新新闻
热门文章 本日 七天 本月
- 1 村田开发超小尺寸、超低功耗的Type 2GQ GNSS模块 以匠心品质助力实现万物互联时代
- 2 智能驾驶拐点将至,地平线:向上捅破天,向下扎深根
- 3 TSN芯片,上车!
- 4 Allegro MicroSystems重新定义传感技术,推出全新紧凑型封装电流传感器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