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陈南翔:功率半导体是最适合突破的中国机会!
在上周召开的中国集成电路制造年会上,华润微电子有限公司常务副董事长陈南翔,接受了半导体行业观察的采访,分享了对于功率半导体、中国特色市场、中国半导体产业内配性等多方面的精彩见解,主要观点如下:
1)中国半导体产业内配性, “两头在外”现象严重 :2017年国内集成电路制造产能(370亿)和国内设计公司需求代工规模(670亿)不匹配,其中国内设计公司在国内晶圆厂代工销售额为190亿元,缺口较大;
2)中国集成电路 自给率有望持续提高 :2017年为不到10%,预测2025年有望提升至18.8%。意味着中国集成电路规模要从190亿美元提高到675亿美元;
3)中国半导体产业 成功率与出生率 问题。出生率目前很高,但存在资源分散的问题,应该更加关注成功率以及提高产业 人均产值与人均收 入 ,增加对人才的吸引;否则高校培养的人才再多,他们不选择半导体产业才是真正的问题。
4)装备、人才、市场均已完备,功率半导体是最适合国内企业实现 规模上的突破 ,进入到世界级的第一方队的绝佳机会;
5)华润收购重庆中航微电子后,将中航微扭亏为盈,12吋产线蓄势待发,面向功率半导体应用12吋硅片衬底材料是 量产关键因素 ;
6)最先进工艺、产品和商品之间从不划等号,市场是检验成功的 唯一标准与方式 。
装备、人才、市场,功率半导体的中国机会
聊到功率半导体,陈南翔表示,这其实是 最适合国内企业实现规模上的突破,进入到世界级的第一方队的绝佳机会 。
早在1977年,从他高考进入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当时的名字是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学习半导体器件开始,一路深造到博士,已在该领域聚焦了数十年。陈南翔表示,他坚定看好功率半导体的原因有三:
1.无论从产品和制造上,现在国内已经具备了功率半导体所需的装备能力。
除德国英飞凌拥有12寸产线外,全球大多数功率半导体产线为6寸/8寸,甚至4寸/5寸线仍在运营,中国的现有的装备跟全世界一流企业比,一点都不输,而且本土产业链,从晶圆制造到封装到测试,已日趋完善。
2.专利过期和人才流动消除了专利和Know-how的门槛。
华润对全球功率半导体技术人才做过测算,其中约20%是华人,经过多年的人员的流动,国内也逐渐掌握了技术Know-how。
3.中国拥有功率半导体应用增长最快、潜力最大的特色市场。
中国在全球率先普及LED照明,也是全球最大的LED照明工业生产国;中国电商做物流的标配——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三轮车,也非常具有本土特色;此外,全球唯一的30万伏高压直流输电电网、领先的高铁轨道交通、电动汽车和充电桩,手机/平板中的大量电源管理芯片,三电(电机、电池、电源)都是近在眼前的中国机会。
陈南翔认为,这些中国特色市场,一定会造就一批企业,只要这个企业对中国的国情和消费者有深刻的理解,它就能够有一个 巨大的成长机会,这是一个过千亿的市场 。
功率半导体行业,大多数是以IDM公司在运作。把2017年中国半导体行业功率器件企业的 前十名收入加在一起 ( 82 亿元) ,不及美国一家单设计公司,这既是实力上的距离,也是成长的空间。
收购重庆中航微电子并将其扭亏为盈
2017年8月,华润微电子收购重庆中航微电子,进行了全方位整合,除常规的组织架构、人事、文化整合外,陈南翔表示,最重要为以下三点改变:
1.业务定位改变
过去,重庆中航微的定位介于产品公司和晶圆代工之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晶圆代工,80%业务来自销售自己的产品即8寸晶圆片,另20%来自为客户代工。收购后,中航的定位不再作为open foundry,而会聚焦在销售自己的产品;
2.走成品化路线
在华润接手中航微之前,自产8寸圆片加上封装、测试,打上自己品牌后卖出的成品的年度销售额不超过1亿元,而合并之后,销售额快速提振,今年差不多实现3亿元;
3.梳理客户关系
中航微的原有客户包括设计、封装、测试客户和贸易商,合并后,华润对会客户进行更清晰地定位,用市场化方式扶持优质客户,逐步淘汰非优客户。
华润把市场竞争分成两类,一类是好的竞争对手、好的竞争;一类是坏的竞争对手、坏的竞争。好的竞争和竞争对手,能让企业走得更快、更高、更强;而坏的竞争则会破坏整个产业环境。华润的市场筛选原则是 为产业优胜劣汰 。
特别的,陈南翔强调,华润收购中航微后,更关心功率器件的市场秩序和产业良性发展,因此会对具有产业核心价值的客户,如功率器件排名第二的江苏扬杰科技等,加大支持力度;同时,对走廉价低质、不注重品控的贸易商,逐步淘汰。
经过这三点举措,从2017年12月28号正式挂牌,以及提前四个月进场协作,经过一年左右的时间,中航微的产线十年来第一次扭亏为盈,销售额大幅提升,且盈利状况持续改善。据陈南翔透露, 产能也从4万片/月增加到5.1万片/月,2018年底有望达到5.3万片/月 。
12寸蓄势待发,硅片衬底材料是关键因素
据悉,华润合并中航微后,亦将12寸功率半导体产线提上议程。中航的厂房、动力设施、净化车间都是现成的,且中航的产线原接手自台湾茂德的12寸存储产线,整个设施都是按照12寸的标准来规划和建设的,只要买套设备装机,产线就可以最快、最省地启动。
陈南翔透露,目前12寸的产线仍在等待硅片衬底材料这一个 关键因素 。由于功率半导体所需的硅片衬底与普通CMOS不同, 需要深度的重掺杂衬底 ,目前全球只有一家供应商在做研发和小规模试制,目前还只供给英飞凌,没有完全产业化。
但注意到,今年是6月份,英飞凌宣布在奥地利正式投资新建一条12英寸功率器件产线,说明它对硅片衬底材料的供给已经有相当大的把握,这一信号,也给华润以很大的信心,等到所需的特种衬底材料能够顺利量产后,华润的12寸产线就可以顺利启动。
展望未来这条12寸产线的定位,陈南翔表示,会走两条路,同时做自有产品和晶圆代工,用晶圆代工的强运营管理、强品质控制要求,来培育整条产线的竞争力。
最先进工艺、产品和商品之间从不划等号!
陈南翔认为,特色工艺晶圆代工,现有的商业模式还可以持续;但追逐摩尔定律的主流晶圆代工商业模式,遇到了很大的挑战。
10nm的设计成本是28nm的4.5倍 ,并且对销售规模的要求也同步提升, 规模效应要求更高 (销售规模需求超过设计成本的10倍),增加了 开发风险 。
以28nm的12寸长寿命周期节点来测评:逻辑电路设计企业规模至少6.3亿美元(42亿元),相当于2017年中国设计企业的第6大公司规模。
目前鲜有国内本土公司能够承受7nm的设计费用。客户数量的急剧减少,对晶圆代工来讲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为什么呢?
晶圆代工公司开发一个工艺平台,需要高昂的研发费用,但考虑到今后有可能十几家大客户来用这个工艺平台,十几家一分担,对于每一家都能承受。但现在面临一个问题,走到先进工艺节点,可能就一两个客户在用,实际上开发的就是一个工艺技术,而不是平台。
例如走到7纳米以下,全球能够在7纳米真正做到产业化的公司实际上不多,对于晶圆厂来说,如何绑定这些极少的客户呢?台积电为大客户开发圆片级封装等附加服务,就极大地增强了客户粘度。
陈南翔总结到,光有技术,不一定能取得商业上的成功;但如果没有技术,商业肯定是很难成功的。技术是一个充分条件,但还不构成必要条件。 最先进的工艺技术跟最先进的产品,和最先进的商品,之间是没有划等号的。
采访/撰文 Monica
今天是《半导体行业观察》为您分享的第1715期内容,欢迎关注。
关注微信公众号 半导体行业观察(ID:icbank) ,后台回复以下关键词获取更多相关内容
功率半导体 | 量子计算 | 国产存储 | 自动驾驶 | 被动元件 | 开源 | 格芯 | 封装 | 展会
回复 投稿,看《如何成为“半导体行业观察”的一员 》
回复 搜索,还能轻松找到其他你感兴趣的文章!
关于摩尔精英
摩尔精英是领先的芯片设计加速器,重构半导体基础设施,让中国没有难做的芯片。主营业务包括“芯片设计服务、供应链运营服务、人才服务、企业服务”。覆盖半导体产业链1500多家芯片设计企业和50万工程师,掌握集成电路精准大数据。目前员工200人且快速增长中,在上海、硅谷、南京、北京、深圳、西安、成都、合肥、广州等地有分支机构和员工。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摩尔精英
相关文章
- 半导体行业观察
- 摩尔芯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