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力】长鑫存储项目建设情况得到肯定;

2018-07-25 14:00:54 来源: 老杳吧
1.长鑫存储项目建设情况得到肯定,CEO朱一明参加座谈会;
2.RISC-V首度被我国列入扶持对象,上海已成RISC-V重要“据点”;
3.2020年中国需要70万集成电路人才,如何解决缺口?
4.4万亿元!东莞将发力这五大重点新兴产业领域!
5.工信部: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核心技术取得突破;
6.都在说“万亿级产业”,成都的突破点在哪?
1.长鑫存储项目建设情况得到肯定,CEO朱一明参加座谈会;
7月21日,省委书记李锦斌深入合肥市,调研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等情况,实地调研合肥长鑫12吋存储器晶圆制造基地项目。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创新这个最大优势,擦亮创新这个最优品牌,树立创新这个最好形象,着力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让创新在江淮大地蔚然成风、风生水起。

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陶明伦,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宋国权,副省长、省国资委主任何树山以及相关省直部门负责人一行陪同调研。合肥市委副书记、市长凌云,市委常委、经开区管委会主任杨伟,市政府副市长王文松,市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负责人,长鑫存储兼睿力公司CEO朱一明,产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雍凤山,产投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兼长鑫集成电路公司董事长袁飞等陪同调研或参加座谈会。

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时称赞合肥是“养人”的地方,是创新的天地,要求下好创新先手棋。两年多来,合肥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依托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敢于“无中生有”,善于“小题大做”,涌现出了一批创新成果。李锦斌一行冒着高温酷暑,来到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深入了解厂房建设、技术研发和项目进展等情况,强调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从事这一行多久了?”“现在是什么岗位?”“觉得合肥的创新环境怎么样?”李锦斌与研发人员亲切交流。得到肯定答复后,李锦斌十分高兴。他指出,自主创新是开放环境下的创新,企业处在创新的第一线,要发挥现有基础,集中优势资源,创造优良环境,聚集更多人才,加快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实现新突破。

调研中,李锦斌主持召开座谈会,在听取长鑫项目相关情况的汇报后,他对项目建设的质量和速度给予了充分肯定。李锦斌强调,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核心技术要掌握在自己手里,要瞄准关键核心技术,在原始创新上率先求突破、走在前。要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在协同创新上率先求突破、走在前。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增强创新需求敏感度,鼓励和支持企业成为研发主体、创新主体、产业主体,推动更多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针对长鑫项目发展的有关诉求,李锦斌明确,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将给予长鑫项目全力支持。同时,他要求,长鑫项目应以重要节点工作为基础,打造行业内具有重要影响力和重要竞争力的发展极。

会前,李锦斌一行实地参观了项目沙盘和洁净室。合肥产投
2.RISC-V首度被我国列入扶持对象,上海已成RISC-V重要“据点”;
其他媒体消息(文/小北)近期,上海市经济信息委发布了《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关于开展2018年度第二批上海市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集成电路和电子信息制造领域)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项目申报通知),其中有一项内容便是将从事RISC-V相关设计和开发的公司作为扶持对象。上海成为国内第一个将RISC-V列入政府扶持对象的城市。

涉及RISC-V项目申报的内容:
基于RISC-V指令集架构的处理器芯片方向
支持基于RISC-V指令集架构、32位及以上的处理器芯片的研发及产业化,内核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方向一:面向物联网和工控应用领域,具有优异的性能、功耗、面积等指标,优先支持有明确用户合作协议的项目。项目执行期内累计销售收入不低于2000 万元。

方向二:面向智能终端应用领域,主频不低于1GHz,性能不低于1.5 DMIPS/MHz,支持双精度浮点运算,支持主流操作系统、多核技术及缓存一致性。项目执行期内累计销售收入不低于1000 万元。

由此可见,上海鼓励基于RISC-V自主处理器的研发及产业化。

从国家政策层面对于RISC-V进行支持,我国并非第一家。2017年,印度政府表示将大力资助基于RISC-V的处理器项目,使RISC-V成为了印度的事实国家指令集。

为何上海会成为我国首先推出RISC-V支持政策的城市?一方面,上海市政府认可RISC-V的先进性、开放性以及逐渐完善的生态;另一方面,上海是RISC-V在中国首度亮相的城市,是RISC-V打开中国市场的首站,在RISC-V技术与生态方面相较其他城市更具优势。

RISC-V 基金会于2017 年 5 月与 NVIDIA 在中国上海交通大学合作举办了第六届 RISC-V 研讨会,来自学术界和工业界的中外代表200余人参会,这是首个在北美以外地区举办的 RISC-V 研讨会。今年6月,RISC-V Day也是在上海举办的。由此可见,“上海”是RISC-V扩展全球市场的一个重要布点。

今年以来,RISC-V进行了不少开拓中国市场的动作,例如将SiFive及晶心科技引入中国市场,并落户上海,以提升RISC-V能见度与打造完善生态环境。

晶心曾表示,SiFive和晶心携手合作,上海将作为推动RISC-V引领创新风潮的起点。由于RISC-V开放式、可扩展的架构,适用于AI、IoT、ADAS等新兴热门领域。RISC-V指令集架构有望成为中国国产芯片设计核心的明日之星。

近两年来,RISC-V得到了学术界与产业界的广泛关注与重视,RISC-V架构的行业认可度快速提升。RISC-V基金会已经吸纳了包括谷歌、高通、苹果和特斯拉等主流企业在内的100多家企业会员。西部数据、AMD、美光、谷歌、三星等国外科技巨头都在用RISC-V做一些芯片项目;华为、中兴等国内大企业,以及部分中小型企业与创客群体也纷纷加入RISC-V基金会。尽管如此,对于刚刚起步的RISC-V而言,生态仍是最大的短板。

如今,Arm已经意识到了来自RISC-V的威胁。本月早些时候,Arm开设了一个“质疑”RISC-V架构的网站riscv-basics.com,遭到了众多厂商和自由软件社区的“怒怼”,随后该网站下线。短期来看,RISC-V很难撬动手机等由Arm垄断的市场。业内一致认为,在一些新兴的边缘领域,RISC-V与Arm处于同一起跑线,两者将形成正面竞争,RISC-V在成本等方面具有优势,Arm在生态等方面具有优势。

据悉,RISC-V在国内已形成了一定的气候。国内企业界其实已开始积极参与RISC-V开源社区、一批爱好者们正积极参与RISC-V社区建设、已有研究机构基于RISC-V开展前沿研究(例如,一些航天院所也是早已启动了基于RISC-V处理器的预研项目)。(校对/春夏)
3.2020年中国需要70万集成电路人才,如何解决缺口?
其他媒体消息(文/小北)集成电路作为智力密集型产业,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根本。《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6-2017)》显示,目前我国集成电路从业人员总数不足30万人,按总产值计算,到 2020 年人才缺口预计将达到70万人,所有半导体企业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和机遇。

7月23日,由南京江北新区管理委员会主办的2018集成电路人才发展高峰论坛在南京隆重召开,从产学研不同角度对集成电路人才需求、培养进行解读。

集成电路人才短缺,如何破?
清华大学教授、微电子所副所长吴华强在《无处不在的集成电路与人才需求》的演讲中,分享了清华大学王志华教授对我国集成电路人才需求量的估算:依据世界先进集成电路企业的年人均产值,2017年全球集成电路市场约4200亿美元,人力需求大致67~135万人之间。若我国在2020年实现全产业销售10000亿人民币,以人均产值140万元计算,需要70万人的规模。

吴华强教授强调,我国微电子技术和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已经到来,而集成电路人才缺口巨大,需要加大力量,多种力量培养集成电路人才。


集成电路人才最大的来源便是高校,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珂分享的一组数据深刻反映了高校集成电路人才输出量难以与需求量匹配的情况。以2015年全国大学微电子专业毕业生为例,本科毕业生19192人,硕士8084人,博士679人,相比于实际的人才需求,差距巨大。尽管这两年高校新工科相关专业进行了扩招,微电子专业扩招情况尤为突出,但仍然难以与企业的需求相匹配。


此次人才发展高峰论上,嘉宾一致认为,企业在集成电路人才的培养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校企合作是当下培养集成电路人才的有效方式之一,但该模式也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

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显示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主任汤勇明表示,集成电路领域产学合作有其内在动力,首先是高校的需求,可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满足行业对人才的工程素质和能力要求,可以接触行业的最新技术和工具;另外就是企业的需求,包括产品/技术的推广,后备员工的培养和选拔,以及潜在新技术和新产品研发等。与此同时,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和隐忧,即可持续性,具体表现在是否具备双赢模式、是否有稳定运行机制、是否有稳定运行的团队等。

浙江大学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研究所所长、杭州国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发起人张明表示,国家非常清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但高校培养的人才对于企业需求和产业发展是脱节的,所以,国家才提倡新工科建设,提倡专业学位,专业学位和企业联合培养,围绕企业需求,帮助企业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成长为适应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但是近些年,一直存在一个问题:老师觉得学生是培养给企业的,企业希望和学生签三方协议,但是学生不愿意,企业觉得是在白培养。因此,需要明确目标,而目前没有相应的考核指标。如何培养,需要企业、高校、政府合力破解。

对于集成电路人才短缺的问题,Linkedin大中国区产品方案总监陈琛认为,建设集成电路产业人才队伍,除了建设好自身的人才培养体系外,也需要引进海外人才。据悉,领英全球半导体人才有68.3万,其中有中文语言能力的有11.6万。其中,华为每年有6000技术人才的招聘通过领英完成。

此外,关于集成电路人才的成长,新思科技人力资源总监Helen Bao表示,政府、行业、大学、人才要联合在一起,才能实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对于留住现有员工以及吸引新的员工加入,Helen Bao认为,企业要有好的企业氛围&创新实践,Synopsys设立了三维人才发展实践地图,以综合评定人才的专业技能和行为表现,最终落实到业绩和贡献上来。

南京集成电路实力&育人之术
目前,各省市区都在支持并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南京江北新区便是其中的典型的代表,台积电落户江北,带来马太效应。据悉,截止到今年五月,整个江北新区已经吸引了集成电路企业140余家。

江北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陈潺嵋女士表示,江北新区正全力打造“两城一中心”,其中“芯片之城”的建设目标,就是以台积电等龙头项目为支撑,以展讯通信、Arm、Synopsys等顶尖芯片设计企业为引领,以现有140余家集成电路企业为基础,构建IC设计为引领的集成电路完整产业链,努力建设千亿级产业集群。


南京集成电路企业的聚集对于人才提出了“质”与“量”的要求。据悉,于2017年成立的南京集成电路产业服务中心在集成电路人才供应上扮演着先锋的角色,与高校联盟、专业机构合作,培养实战型、应用型人才,并对接企业需求引进高端人才。

在本次集成电路人才发展高峰论上,还举行了ICisC人才实训基地启动仪式、龙芯行业应用拓展中心暨华东培训中心揭牌仪式。


同时,南京集成电路产业服务中心、东南大学、赛灵思共同签署“全国大学生FPGA暑期学校”合作协议,并且针对暑期学校的十佳团队以及优秀学员进行颁奖。(校对/春夏)

4.4万亿元!东莞将发力这五大重点新兴产业领域!
近日,东莞市发展和改革局正式发布《东莞市重点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东莞未来将发力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五大重点新兴产业领域。

《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五大新兴产业领域将带动东莞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将东莞建成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中心和创新型城市。

根据《规划》,东莞五大重点新兴产业领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新材料领域、新能源领域、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等。


《规划》指出,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新一轮湾区经济引领时代发展的关键节点,东莞必须依托电子信息制造、装备制造等现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机器人和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关键新兴产业,形成重点突出、布局合理、质量效益显著的重点新兴产业发展新格局。

五大重点新兴产业领域东莞将怎样布局呢?

《规划》指出,东莞要立足产业自发集聚基础,结合产业发展空间需求,以营造产业生态与推动产城融合为导向,为东莞重点新兴产业在空间尺度上构建“一核三带十区”的发展布局,打造十大产业集聚区,升级东莞产业发展新阵列。

构建“一核”。依托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以及众多集聚发展的新型研发机构,构建以松山湖高新区科技研发创新和高技术产业为源头驱动的重点产业发展核心区,完善松山湖片区创新创造集聚功能,发展总部基地、创新平台、服务中心等,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


中国散裂中子源靶站

打造“三带”。三带包括西部高端高新产业带、中部创新创造产业带、东部智能制造产业带。其中,西部高端高新产业带主要是发挥水乡新城、滨海湾新区的“临海”优势,对接深圳西部发展轴,在深度、广度上拓展新兴产业发展新空间,集聚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智能终端;中部创新创造产业带主要是依托松山湖高新区,融入港深莞“世界新硅谷”活力高能带,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集聚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技术产业、机器人;东部智能制造产业带主要是依托东莞临深片区,积极对接深圳东部、中部发展轴,发挥制造业集聚优势,集聚发展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


集聚“十区”。集聚区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重点新兴产业领域,包括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新一代信息通信产业集聚区、智能终端产业集聚区、工业机器人产业集聚区、高端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聚区、先进材料产业集聚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高性能电池产业集聚区、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和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区。

《规划》指出,到2025年,五大重点新兴产业领域发展成为新支柱,重点新兴产业规模年均增长18.6%以上,总规模超过40000亿元。再经过若干年努力,拥有一批掌握前沿引领技术和现代工程技术的企业。持续突破一批原创性、颠覆性技术,成为全国重要的新兴科技与产业创新发展策源地,支撑经济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建成国际一流的先进制造中心。

新兴产业将成东莞发展新动能

从中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太平手袋厂到世界杯上的足球、“大力神杯”纪念品、世界杯系列钥匙圈……“东莞制造”与世界已经有了密切联系。在过去改革开放40年的时间轴上,东莞依托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家具制造等“五大 支柱、四大特色”产业不断优化升级,创造了“世界工厂”的美誉。

数据显示,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达7582亿元,位居全国第19名,五年来年均增长8.39%,是唯一列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地级市。

思沃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技术人员正在装配全自动贴膜机。

时至今天,东莞要实现新的发展突破,东莞制造业转型升级迈入新阶段已经是箭在弦上。在粤港澳大湾区和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叠加机遇的背景下,战略新兴产业正成“世界工厂”东莞新的追逐目标,既要形成新的产业集群,也希望用新技术加速改造传统优势产业。

今年以来,东莞在产业发展上接连“出招”,陆续发布《东莞市支持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东莞市重点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等一系列产业政策,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机器人和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关键新兴产业,倾全市之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崛起和聚集,为东莞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这些“大动作”的背后,意味着东莞打响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突围战”,同时加速了东莞的产业革新速度和力度。


台一盈拓生产的液态金属手机壳。

五大新兴产业领域发展路线图

1
新一代信息技术
目前,东莞电子信息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在2017年GDP占比达15.1%。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电子信息产业同比上升5.4%,是对东莞贡献率最高的产业之一。

《规划》显示,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是以新一代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通信、智能终端为重点突破方向,抢抓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机遇,加快实施智能化战略,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在人工智能、信息通信、智能终端、核心元器件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抢占5G网络、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高端环节”,加快从制造向智造转变。

值得一提的是,《规划》重点提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建设工程,以建设泛在智能化基础设施平台和组建集成电路设计和封测中心为核心,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发展。

2
高端装备制造
随着“机器换人”的浪潮席卷而至,东莞高端装备制造业(机器人和智能装备)迎来高速发展,在2017年GDP占比高达7.8%。

《规划》显示,以工业机器人、高端智能制造装备为重点突破方向,加快培育发展服务机器人,积极布局高端激光装备制造,紧抓全球产业变革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发展机遇,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推进示范应用和产业化,打造东莞“智能制造”品牌,将东莞建设成为服务湾区、影响国际的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产业基地。

《规划》重点提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建设工程,建设智能制造关键共性技术平台、高端机器人研发平台,以及搭建智能化工厂改造体系。


3
新材料
数据显示,2017年东莞新材料产业产值约660亿元,企业超280家,在金属合金、功能玻璃、高分子复合材料、覆铜板、氮化镓衬底等方面具备产业基础。

为了进一步推动新材料领域的发展,东莞将依托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和散裂中子源(CSNS)大科学装置等,大力凝聚国内外在材料领域具有优势的高校院所,引进海内外高端科研团队,重点发展先进材料、加快布局前沿材料,打通从基础科学发现、关键技术突破到产业应用的完整创新链,积极推动材料科学重大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以中子科学城为核心,培育发展龙头企业和一批创新能力强的中小型创新科技企业,打造完整的先进材料产业链,努力将东莞建设成为国际先进材料产业的研发高地、先进材料产业化基地和产业集聚区。

建设散裂中子源新材料研发孵化基地、建设半导体材料研究中心、建设纳米材料与器件研发应用平台是东莞发力新材料产业建设工程的三大创新举措。

4
新能源
随着新能源公交、纯电动出租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等普及,新能源出行能否成为东莞街头的一道风景线?数据显示,2017年东莞锂电池产业规模超400亿元,消费电子类锂电池产值占全国的25%,位居全国第二。新能源领域拥有汇嵘能源、迈科新能源、杉杉电池、中汽宏远、钜威动力、易事特、阿尔派、五星太阳能、东莞南玻等骨干企业。

为了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规划》提出以新能源汽车、高性能电池为重点突破方向,重点突破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和高性能电池,大力发展新型能源和智慧能源技术,推进项目示范应用和高技术产业化,促进产业链协调发展,形成若干国际、国内知名品牌,推动东莞新能源产业实现新跨越。

5
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
近年来,东莞重点发展新兴战略产业,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就是其布局之一。数据显示,在东莞这片热土上,东阳光药业、博奥生物、三生集团、广济集团、广东瀚森药业等180余家生物技术企业、277家医疗器械产业企业扎根其中。

《规划》显示,东莞将以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为重点突破方向,积极布局生物保健,发展大健康产业,推动布局生物技术服务产业,抢抓全球生命科学和生物科技发展浪潮,推动国内外大型生物研究机构和企业在东莞发展,突出前沿性、原创性技术创新,着力突破创新药物、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壮大大健康产业集群。

东莞正在处于转型升级
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将是提升广东产业整体素质、
增创产业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
未来值得期待! 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Sophie
半导体行业观察
摩尔芯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