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第三极”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
2018-07-16
14:30:53
来源: 老杳吧
点击
最新统计显示,今年1月至5月,武汉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3%,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4、0.6个百分点,创2015年以来同期最好水平。
其中,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西湖区)表现抢眼: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9.8%,工业投资增幅19.4%,招商引资到位资金总额达预期目标进度42.2%,均高于武汉经济开发区和东湖高新区,首次排名武汉三大国家级开发区之首。
临空港工业经济为什么跑得这么快?
“隐形冠军”冲刺“第三极”
东西湖区是武汉六大新城区之一,曾是全省县域经济“隐形冠军”,多项经济指标位列全省前三,财政收入多年位居全省区县第一。
2011年,东西湖区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行政区、开发区“区区合一”管理体制。虽位列武汉第三大国家级开发区,但当时GDP只有沌口、光谷的一半甚至更低,企业规模、创新发展、对外开放存在不小差距,“第三极”效应尚不明显。“在新城区中稳居前席,但与两大开发区相比就没了底气。”武汉临空港经开区管委会主任、东西湖区委书记陈邂馨提出,作为国家级开发区,临空港经开区应担当起“第三极”重任,勇于向沌口、光谷看齐。
2017年,临空港工业投资总额首次进入全市前三,仅次于沌口和光谷,成为武汉工业版图的“第三极”。
同年,临空港经开区首次提出,用5年时间使全区GDP、工业总产值实现倍增,赶上另外两个国家级开发区现有水平。
既要高速度,更要高质量
5年倍增,意味着每年需保持10%左右的增长,在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如此增速是否可行?
临空港经开区领导班子研判后认为,高质量发展并非低速度增长,只要坚持良性、健康的经济发展思路,守住绿色发展底线,激发创新发展活力,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可以实现高速度增长。
2017年,临空港将招商引资列为“一号工程”,同时按高质量发展要求,为招商引资设定两条“底线”:高污染、高能耗,与国家发展理念不符的项目坚决不要,坚持绿色发展是下限;不“先进”、不“创新”,不符合全球产业发展方向的项目坚决不要,坚持创新发展是上限。
拼搏赶超,临空港发展优势迅速释放,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积淀多年的工业基础和产业配套使大项目落户无后顾之忧;丰厚的财政实力使全区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补齐发展短板;农垦区土地国家所有的独有优势,使得项目落地土地审批、征迁速度远快于其他城区……
陈邂馨介绍,从数据上看,去年至今,临空港经开区实现高质量与高速度并行——
经济发展实现中高速增长:2017年全区招商引资协议投资总额5896.9亿元,项目签约数、投资强度、开工数均创历史新高;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600.9亿元,增速91.4%,居全市第一。
经济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弘芯半导体、葛洲坝、京东方、美国康宁、中金数据等新兴产业、重大项目落地,初步形成芯片、显示屏、智能制造、网络安全和大数据、新能源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预计到2020年,这“五朵金花”主营业务收入可突破1400亿元。
破解项目落地难题
项目落地速度,反映营商环境的好坏,考验干部作风的优劣。
临空港经开区狠抓作风建设,促项目落地。建立主任联席办公会、项目动态管理、联合督查考评等创新机制,同时营造“为担当者担当”的氛围,为“想做事、敢担当”提供“容错空间”。
允许企业在条件基本具备前提下,经过相应程序提前开工建设。“容缺受理”曾是各地破解项目落地审批难的有效举措,但在“不做不错、多做多错”思维影响下,往往束之高阁。临空港经开区明确,只要在制度允许范围之内,可以大胆使用“容缺受理”。
经过努力,临空港将新增工业项目工程建设审批时间减至120个工作日。全区共受理容缺工程项目200余项。华润雪花啤酒100万千升/年项目5月顺利投产,航达航空科技产业园、协和医院、华新怡宝纯净水车间、梦想特区创意产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顺利推进。
今年以来,京东方10.5代液晶显示屏、美国康宁玻璃基板项目顺利开工;国家网安基地建设进展迅速,总签约额已达2655亿元;深圳西湖、亿纬锂能、武汉氢阳、扬子江汽车等新能源产业加速聚集……
临空港经开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东西湖区长彭涛介绍,全区2017年及以前签约项目开工率达到72.5%,2018年签约项目开工率达到60%。投资130亿元的武汉众维亿方大数据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不到1个月。“数千亿元的投资项目将持续释放新动能,推动全区经济指标持续向好。”记者 成熔兴 通讯员 宋亮
其中,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西湖区)表现抢眼: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9.8%,工业投资增幅19.4%,招商引资到位资金总额达预期目标进度42.2%,均高于武汉经济开发区和东湖高新区,首次排名武汉三大国家级开发区之首。
临空港工业经济为什么跑得这么快?
“隐形冠军”冲刺“第三极”
东西湖区是武汉六大新城区之一,曾是全省县域经济“隐形冠军”,多项经济指标位列全省前三,财政收入多年位居全省区县第一。
2011年,东西湖区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行政区、开发区“区区合一”管理体制。虽位列武汉第三大国家级开发区,但当时GDP只有沌口、光谷的一半甚至更低,企业规模、创新发展、对外开放存在不小差距,“第三极”效应尚不明显。“在新城区中稳居前席,但与两大开发区相比就没了底气。”武汉临空港经开区管委会主任、东西湖区委书记陈邂馨提出,作为国家级开发区,临空港经开区应担当起“第三极”重任,勇于向沌口、光谷看齐。
2017年,临空港工业投资总额首次进入全市前三,仅次于沌口和光谷,成为武汉工业版图的“第三极”。
同年,临空港经开区首次提出,用5年时间使全区GDP、工业总产值实现倍增,赶上另外两个国家级开发区现有水平。
既要高速度,更要高质量
5年倍增,意味着每年需保持10%左右的增长,在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如此增速是否可行?
临空港经开区领导班子研判后认为,高质量发展并非低速度增长,只要坚持良性、健康的经济发展思路,守住绿色发展底线,激发创新发展活力,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可以实现高速度增长。
2017年,临空港将招商引资列为“一号工程”,同时按高质量发展要求,为招商引资设定两条“底线”:高污染、高能耗,与国家发展理念不符的项目坚决不要,坚持绿色发展是下限;不“先进”、不“创新”,不符合全球产业发展方向的项目坚决不要,坚持创新发展是上限。
拼搏赶超,临空港发展优势迅速释放,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积淀多年的工业基础和产业配套使大项目落户无后顾之忧;丰厚的财政实力使全区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补齐发展短板;农垦区土地国家所有的独有优势,使得项目落地土地审批、征迁速度远快于其他城区……
陈邂馨介绍,从数据上看,去年至今,临空港经开区实现高质量与高速度并行——
经济发展实现中高速增长:2017年全区招商引资协议投资总额5896.9亿元,项目签约数、投资强度、开工数均创历史新高;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600.9亿元,增速91.4%,居全市第一。
经济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弘芯半导体、葛洲坝、京东方、美国康宁、中金数据等新兴产业、重大项目落地,初步形成芯片、显示屏、智能制造、网络安全和大数据、新能源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预计到2020年,这“五朵金花”主营业务收入可突破1400亿元。
破解项目落地难题
项目落地速度,反映营商环境的好坏,考验干部作风的优劣。
临空港经开区狠抓作风建设,促项目落地。建立主任联席办公会、项目动态管理、联合督查考评等创新机制,同时营造“为担当者担当”的氛围,为“想做事、敢担当”提供“容错空间”。
允许企业在条件基本具备前提下,经过相应程序提前开工建设。“容缺受理”曾是各地破解项目落地审批难的有效举措,但在“不做不错、多做多错”思维影响下,往往束之高阁。临空港经开区明确,只要在制度允许范围之内,可以大胆使用“容缺受理”。
经过努力,临空港将新增工业项目工程建设审批时间减至120个工作日。全区共受理容缺工程项目200余项。华润雪花啤酒100万千升/年项目5月顺利投产,航达航空科技产业园、协和医院、华新怡宝纯净水车间、梦想特区创意产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顺利推进。
今年以来,京东方10.5代液晶显示屏、美国康宁玻璃基板项目顺利开工;国家网安基地建设进展迅速,总签约额已达2655亿元;深圳西湖、亿纬锂能、武汉氢阳、扬子江汽车等新能源产业加速聚集……
临空港经开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东西湖区长彭涛介绍,全区2017年及以前签约项目开工率达到72.5%,2018年签约项目开工率达到60%。投资130亿元的武汉众维亿方大数据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不到1个月。“数千亿元的投资项目将持续释放新动能,推动全区经济指标持续向好。”记者 成熔兴 通讯员 宋亮
责任编辑:Sophie
- 半导体行业观察
- 摩尔芯闻
最新新闻
热门文章 本日 七天 本月
- 1 东方晶源YieldBook 3.0 “BUFF叠满” DMS+YMS+MMS三大系统赋能集成电路良率管理
- 2 NVIDIA重磅出击:三台计算机助力人形机器人飞跃
- 3 奕行智能(EVAS Intelligence)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加速推出RISC-V计算芯片产品,共同助力新时代到来
- 4 智能驾驶拐点将至,地平线:向上捅破天,向下扎深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