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芯片分销商芯控股赴港IPO,锐科激光冲刺IPO
2018-05-21
14:01:04
来源: 老杳吧
点击
1.芯片分销商芯控股赴港IPO;
2.锐科激光冲刺IPO:关联交易蹊跷剧增;
3.三安光电业绩不错却遇市值缩水 机构称波动不改长期成长;
4.多家公司今年首次接待机构 北方华创获扎堆调研;
5.紫光集团将开发5G芯片商用终端
1.芯片分销商芯控股赴港IPO;
继小米和歌礼生物宣布登陆港股之后,芯控股国际有限公司(下称:芯控股)也于近日提交了招股说明书,欲登陆港交所主板。虽然不如小米知名,但是在缺“芯”时期,芯控股登陆港股恰如其时。
芯控股采取的仍是红筹模式,上市主体系于开曼群岛注册的有限公司,其经营实体主要位于香港和内地。
在港股上市前,芯控股有两大股东,一个是持股9%的WYCL公司,由创始人何勇全资持有,注册于英属维尔京群岛,另一个持股91%的股东SEIL公司同样注册于英属维尔京群岛,由新加坡上市公司SMPL全资持有,何勇持有SMPL公司2.74%的股份。
芯控股全资持有注册于英属维尔京群岛的Xin Capital公司,Xin Capital则全资持有新晔香港,新晔香港是芯控股旗下经营实体成立时间最早的公司,成立于2001年,且在经营实体体系中处于最终控股地位,具体来看,新晔香港旗下控股5家香港公司和5家内地公司。
截至2017年12月31日,芯控股拥有586名员工,超过86%的员工来自内地公司,从职能看,销售人员占比最多,为35.32%,其次是营运人员,占比为20.82%。
从芯控股的名字看,似乎与因中兴事件而被大众所关注的芯片行业密不可分,而从人员职能分布来看,并未见生产人员的身影。那么芯控股的商业模式究竟是什么样的?
依赖独家授权
据招股书,芯控股的产品组合包括仿真IC、数字IC、射频╱无线IC、存储器、光电子组件及各种无源组件(如连接器、振荡器、电阻器及电容器)。芯控股直接与总部位于美国或欧洲的全球著名IC(集成电路)公司合作,这些公司已向芯控股授出在中国地区分销及销售其产品的分销权,芯控股从而得以向客户提供各种电子组件。
从此可知,芯控股没有生产人员似乎就顺理成章了。
从本质上说,分销是贸易模式的一种,分销商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我们熟知的代理商。
哪怕分销的是科技含量高、且全球市场占有率高的品牌,芯控股的毛利率也并不喜人。
2015-2017年,芯控股的毛利率分别为7.8%、7%、6.5%,一方面均未突破8%,另一方面,呈现逐年下滑的趋势。从《国际金融报》“IPO日报·星榜”栏目选取优质新股的指标来看,芯控股毛利率远未达到40%,从这个角度看,该细分行业并非理想的“蓝海”。
另外,芯控股在风险提示第一条进行了警示。2015-2017年,芯控股于各年度向其五大供货商作出的采购额分别约占采购总额的95.8%、93.9%及92.7%,而芯控股于各年度向最大供货商作出的采购额分别约占采购总额的65.4%、53.2%及53.2%。倘与该等主要供货商订立的分销协议遭终止、中断或以对其不利的任何方式修订或无法重续,则芯控股可能无法提供客户所要求的各供货商的产品。
满足A股“隐形红线”
从资产规模看,芯控股体量并不大。
2015-2017年,芯控股的总资产分别约为2.84亿港元、344亿港元、4.46港元,换算成人民币,2017年总资产约为人民币3.6亿元。
从营业状况看,2015-2017年芯控股的营业收入分别约为51.67亿港元、66.86亿港元、81.2亿港元,对应的归母净利润则为5.17亿港元、8亿港元、8.2亿港元。
虽然港股实行注册制,但港股并非没有财务门槛,在港股主板上市的企业,必须满足三大测试中的任意一个:
第一是盈利测试,要求3年税后盈利大于等于5000万港元,并对每年盈利要求进行了细化,也就是首2年税后盈利3000万港元,近1年税后盈利2000万港元。
第二就是市值/收入测试,要求企业市值大于等于40亿港元,同时最近1年收入大于等于 5亿港元。
第三则是市值/收入测试/现金流量测试,要求市值大于等于20亿港元;并且最近1年收入大于等于5亿港元;以及前3年累计现金流入大于等于1亿港元。
芯控股满足上述要求,而以芯控股的营收和净利规模,芯控股还满足A股有关IPO审核的“隐形红线”:3年净利润高于1.5亿元,最近1年净利润高于8000万元。 国际金融报
芯控股采取的仍是红筹模式,上市主体系于开曼群岛注册的有限公司,其经营实体主要位于香港和内地。
在港股上市前,芯控股有两大股东,一个是持股9%的WYCL公司,由创始人何勇全资持有,注册于英属维尔京群岛,另一个持股91%的股东SEIL公司同样注册于英属维尔京群岛,由新加坡上市公司SMPL全资持有,何勇持有SMPL公司2.74%的股份。
芯控股全资持有注册于英属维尔京群岛的Xin Capital公司,Xin Capital则全资持有新晔香港,新晔香港是芯控股旗下经营实体成立时间最早的公司,成立于2001年,且在经营实体体系中处于最终控股地位,具体来看,新晔香港旗下控股5家香港公司和5家内地公司。
截至2017年12月31日,芯控股拥有586名员工,超过86%的员工来自内地公司,从职能看,销售人员占比最多,为35.32%,其次是营运人员,占比为20.82%。
从芯控股的名字看,似乎与因中兴事件而被大众所关注的芯片行业密不可分,而从人员职能分布来看,并未见生产人员的身影。那么芯控股的商业模式究竟是什么样的?
依赖独家授权
据招股书,芯控股的产品组合包括仿真IC、数字IC、射频╱无线IC、存储器、光电子组件及各种无源组件(如连接器、振荡器、电阻器及电容器)。芯控股直接与总部位于美国或欧洲的全球著名IC(集成电路)公司合作,这些公司已向芯控股授出在中国地区分销及销售其产品的分销权,芯控股从而得以向客户提供各种电子组件。
从此可知,芯控股没有生产人员似乎就顺理成章了。
从本质上说,分销是贸易模式的一种,分销商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我们熟知的代理商。
哪怕分销的是科技含量高、且全球市场占有率高的品牌,芯控股的毛利率也并不喜人。
2015-2017年,芯控股的毛利率分别为7.8%、7%、6.5%,一方面均未突破8%,另一方面,呈现逐年下滑的趋势。从《国际金融报》“IPO日报·星榜”栏目选取优质新股的指标来看,芯控股毛利率远未达到40%,从这个角度看,该细分行业并非理想的“蓝海”。
另外,芯控股在风险提示第一条进行了警示。2015-2017年,芯控股于各年度向其五大供货商作出的采购额分别约占采购总额的95.8%、93.9%及92.7%,而芯控股于各年度向最大供货商作出的采购额分别约占采购总额的65.4%、53.2%及53.2%。倘与该等主要供货商订立的分销协议遭终止、中断或以对其不利的任何方式修订或无法重续,则芯控股可能无法提供客户所要求的各供货商的产品。
满足A股“隐形红线”
从资产规模看,芯控股体量并不大。
2015-2017年,芯控股的总资产分别约为2.84亿港元、344亿港元、4.46港元,换算成人民币,2017年总资产约为人民币3.6亿元。
从营业状况看,2015-2017年芯控股的营业收入分别约为51.67亿港元、66.86亿港元、81.2亿港元,对应的归母净利润则为5.17亿港元、8亿港元、8.2亿港元。
虽然港股实行注册制,但港股并非没有财务门槛,在港股主板上市的企业,必须满足三大测试中的任意一个:
第一是盈利测试,要求3年税后盈利大于等于5000万港元,并对每年盈利要求进行了细化,也就是首2年税后盈利3000万港元,近1年税后盈利2000万港元。
第二就是市值/收入测试,要求企业市值大于等于40亿港元,同时最近1年收入大于等于 5亿港元。
第三则是市值/收入测试/现金流量测试,要求市值大于等于20亿港元;并且最近1年收入大于等于5亿港元;以及前3年累计现金流入大于等于1亿港元。
芯控股满足上述要求,而以芯控股的营收和净利规模,芯控股还满足A股有关IPO审核的“隐形红线”:3年净利润高于1.5亿元,最近1年净利润高于8000万元。 国际金融报
2.锐科激光冲刺IPO:关联交易蹊跷剧增;
本报记者 董曙光 北京报道
近日,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锐科激光”)IPO成功过会,不过,证监会发审委就其股权转让合规性、主营产品毛利率波动大、同业竞争等问题提出问询。
据锐科激光招股书披露,该公司拟公开发行不超过3200万股普通A股,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1.28亿股,募集资金约11.19亿元,投资于大功率光纤激光器开发及产业化项目和中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产业化及研发与应用工程中心项目。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在报告期(2015年~2017年)内,锐科激光相关财务勾稽关系存在异常,其关联交易大幅度增加。对此,锐科激光证券部人士向本报记者回函表示,因公司正处于“静默期”,暂不便接受采访。
营收与现金流不匹配?
公开资料显示,锐科激光是一家专业从事光纤激光器及其关键器件与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2015年~2017年报告期内,锐科激光脉冲及连续光纤激光器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87.75%、95.03%和94.00%,各年占比均在87%以上,是其最为重要的收入来源。同时,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自于国内市场,各年占比均在91%以上。
2015年~2017年,锐科激光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3.13亿元、5.23亿元和9.5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24亿元、0.88亿元和2.80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0.25亿元、0.89亿元和2.77亿元。
虽然锐科激光业绩增长迅猛,但是记者发现,报告期内其相关财务勾稽关系存在异常。
正常情况下,企业的营业收入应该包括两部分,即现金收入和应收款项部分。企业的产品售出后,一部分货款将会以现金的形式收回,反映在现金流量表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中,另一部分则会形成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等商业债权,并按一定的信用政策陆续收回。因此,企业营业收入与现金流入金额以及应收款项部分存在一定的勾稽关系。
2017年,锐科激光实现营业收入为9.52亿元,考虑到其产品在国内销售应税收入按17%的税率计算销项税,由此测算出,2017年锐科激光含税营业收入额约为11.14亿元。而反映其现金流入情况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规模仅为7.30亿元,其中预收款项新增4200万元。
由此可以看出,2017年锐科激光应该新增应收账款或应收票据金额为4.26亿元。不过记者发现,当年该公司应收账款期末较期初新增金额规模约为800万元,新增应收票据为1.12亿元,两项合计新增金额约1.20亿元,相较上述4.26亿元的理论值,该公司当期仍有3.06亿元的营业收入既没有以现金的方式流回企业,也未形成相应的商业债权。
记者测算获知,同样的问题也在2016年出现,当年该公司约有1.66亿元的营业收入既没有现金体现,也无相应的债权,并且和现金流量无法匹配。
招股书未对上述问题作详细披露。记者就上述问题联系锐科激光方面问询,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现金流出合理性存疑
除上述营收与现金流不匹配的问题外,表现其采购业务的现金流出方面的财务勾稽关系也存在异常。
经营活动现金流出的主要项目一般表现为“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其项目规模主要取决于企业营业成本的规模、采购规模、相应的采购政策和企业的实际付款状况等。
据招股书披露,锐科激光光纤激光器主要由光学材料、电学材料、机械件等部分构成。报告期内,该公司采购的原材料主要为有源光纤、无源光纤器件、泵浦源、声光晶体、光隔离器、电源、电子元器件、壳体等。
锐科激光在招股书中陈述,报告期内,由于公司经营规模的不断提升,公司原材料采购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公司中高功率连续系列产品占比不断上升,公司对于电源等电学材料以及壳体等机械件材料的需求提升较快。
记者注意到,报告期内,该公司存货主要由原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发出商品构成。2015年~2017年末,公司存货以原材料、在产品及库存商品为主,合计占比分别为85.16%、88.76%及86.50%。
有会计师指出,判断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出是否合理,可通过利润表中的“营业成本”、资产负债表中的相关商业债务、存货以及预付款项等项目的期初、期末余额的变化情况予以判断和分析。
2017年,锐科激光经营活动流出方面,现金流量表中“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与利润表中的“营业成本”、资产负债表中的“商业债务”(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存货”及“预付款项”等科目的期初、期末有相应的勾稽关系。
考虑增值税影响,记者核算发现,2017年当期公司含税采购总额与现金流及商业债务分别约有3.43亿元的差额。2016年的情况类似,当年公司含税采购总额与现金流及商业债务分别约有1.77亿元的差额。
存大量关联交易
除上述问题外,记者查阅招股书发现,报告期内锐科激光还存在大量的关联交易。
招股书显示,2015年~2017年报告期内,锐科激光经常性关联交易的交易总额分别为6053.18万元、3606.21万元、9490.67万元,合计1.92亿元;偶然性关联交易的交易总额分别为3520.60万元、259.08万元、5974.50万元,合计约0.98亿元。最近三年其关联交易金额占营收比例为16.22%。
可以看出,锐科激光2016年经常性关联交易的交易总额较2015年减少,但其2017年经常性关联交易的交易总额却较2016年增长了163.18%。其2016年偶然性关联交易的交易总额同样较2015年大幅减少,但其2017年偶然性关联交易的交易总额却较2016年增长了2206.04%。
那么,锐科激光为何存在大量的关联交易,且在2017年增幅较大?公司独立经营能力是否存在问题?截至记者发稿,锐科激光方面对此未作回应。
关联交易采购方面,锐科激光对关联方的经常性采购,主要为向苏州长光华芯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和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采购原材料。
2015年~2017年报告期内,锐科激光主要向关联方采购电源板、控制板、芯片、泵浦源等原材料,向关联方采购原材料金额分别为338.15万元、296.87万元和1418.02万元,占营业成本的比重分别为1.40%、0.88%和2.79%。
此外,锐科激光还存在委托关联方劳务情况,委托湖北三江航天红峰控制有限公司加工服务和委托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所技术服务。
向关联方销售方面,锐科激光及其控股子公司主要向关联方客户销售光纤激光器以及提供技术开发。
2015年~2017年报告期内,锐科激光向关联方销售商品及提供服务的金额分别为5318.66万元、2918.76 万元和7848.99 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6.99%、5.58%和8.25%。
记者注意到,锐科激光存在大量的关联交易,也引起了证监会的注意。在《锐科激光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文件反馈意见》中,发审委对其关联交易等问题也提出问询意见。
锐科激光方面在招股书中表示,报告期内,公司经常性关联交易主要为向关联方采购和出售商品、委托加工、提供技术开发服务、租赁生产厂房等,偶发性关联交易主要为工程建设采购、物资采购/接受劳务等,相关交易价格均按照市场化原则确定,符合公允定价原则,未对公司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不过,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诸多上市公司都与关联方之间存在着购销、资金往来、担保抵押、投资等多方面的关联事项。关联交易已经成为影响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同时,该人士指出,关联交易往往损害的是中小股东的利益,对上市公司而言这也是一把“双刃剑”。 中国经营网
近日,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锐科激光”)IPO成功过会,不过,证监会发审委就其股权转让合规性、主营产品毛利率波动大、同业竞争等问题提出问询。
据锐科激光招股书披露,该公司拟公开发行不超过3200万股普通A股,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1.28亿股,募集资金约11.19亿元,投资于大功率光纤激光器开发及产业化项目和中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产业化及研发与应用工程中心项目。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在报告期(2015年~2017年)内,锐科激光相关财务勾稽关系存在异常,其关联交易大幅度增加。对此,锐科激光证券部人士向本报记者回函表示,因公司正处于“静默期”,暂不便接受采访。
营收与现金流不匹配?
公开资料显示,锐科激光是一家专业从事光纤激光器及其关键器件与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2015年~2017年报告期内,锐科激光脉冲及连续光纤激光器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87.75%、95.03%和94.00%,各年占比均在87%以上,是其最为重要的收入来源。同时,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自于国内市场,各年占比均在91%以上。
2015年~2017年,锐科激光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3.13亿元、5.23亿元和9.5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24亿元、0.88亿元和2.80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0.25亿元、0.89亿元和2.77亿元。
虽然锐科激光业绩增长迅猛,但是记者发现,报告期内其相关财务勾稽关系存在异常。
正常情况下,企业的营业收入应该包括两部分,即现金收入和应收款项部分。企业的产品售出后,一部分货款将会以现金的形式收回,反映在现金流量表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中,另一部分则会形成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等商业债权,并按一定的信用政策陆续收回。因此,企业营业收入与现金流入金额以及应收款项部分存在一定的勾稽关系。
2017年,锐科激光实现营业收入为9.52亿元,考虑到其产品在国内销售应税收入按17%的税率计算销项税,由此测算出,2017年锐科激光含税营业收入额约为11.14亿元。而反映其现金流入情况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规模仅为7.30亿元,其中预收款项新增4200万元。
由此可以看出,2017年锐科激光应该新增应收账款或应收票据金额为4.26亿元。不过记者发现,当年该公司应收账款期末较期初新增金额规模约为800万元,新增应收票据为1.12亿元,两项合计新增金额约1.20亿元,相较上述4.26亿元的理论值,该公司当期仍有3.06亿元的营业收入既没有以现金的方式流回企业,也未形成相应的商业债权。
记者测算获知,同样的问题也在2016年出现,当年该公司约有1.66亿元的营业收入既没有现金体现,也无相应的债权,并且和现金流量无法匹配。
招股书未对上述问题作详细披露。记者就上述问题联系锐科激光方面问询,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现金流出合理性存疑
除上述营收与现金流不匹配的问题外,表现其采购业务的现金流出方面的财务勾稽关系也存在异常。
经营活动现金流出的主要项目一般表现为“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其项目规模主要取决于企业营业成本的规模、采购规模、相应的采购政策和企业的实际付款状况等。
据招股书披露,锐科激光光纤激光器主要由光学材料、电学材料、机械件等部分构成。报告期内,该公司采购的原材料主要为有源光纤、无源光纤器件、泵浦源、声光晶体、光隔离器、电源、电子元器件、壳体等。
锐科激光在招股书中陈述,报告期内,由于公司经营规模的不断提升,公司原材料采购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公司中高功率连续系列产品占比不断上升,公司对于电源等电学材料以及壳体等机械件材料的需求提升较快。
记者注意到,报告期内,该公司存货主要由原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发出商品构成。2015年~2017年末,公司存货以原材料、在产品及库存商品为主,合计占比分别为85.16%、88.76%及86.50%。
有会计师指出,判断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出是否合理,可通过利润表中的“营业成本”、资产负债表中的相关商业债务、存货以及预付款项等项目的期初、期末余额的变化情况予以判断和分析。
2017年,锐科激光经营活动流出方面,现金流量表中“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与利润表中的“营业成本”、资产负债表中的“商业债务”(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存货”及“预付款项”等科目的期初、期末有相应的勾稽关系。
考虑增值税影响,记者核算发现,2017年当期公司含税采购总额与现金流及商业债务分别约有3.43亿元的差额。2016年的情况类似,当年公司含税采购总额与现金流及商业债务分别约有1.77亿元的差额。
存大量关联交易
除上述问题外,记者查阅招股书发现,报告期内锐科激光还存在大量的关联交易。
招股书显示,2015年~2017年报告期内,锐科激光经常性关联交易的交易总额分别为6053.18万元、3606.21万元、9490.67万元,合计1.92亿元;偶然性关联交易的交易总额分别为3520.60万元、259.08万元、5974.50万元,合计约0.98亿元。最近三年其关联交易金额占营收比例为16.22%。
可以看出,锐科激光2016年经常性关联交易的交易总额较2015年减少,但其2017年经常性关联交易的交易总额却较2016年增长了163.18%。其2016年偶然性关联交易的交易总额同样较2015年大幅减少,但其2017年偶然性关联交易的交易总额却较2016年增长了2206.04%。
那么,锐科激光为何存在大量的关联交易,且在2017年增幅较大?公司独立经营能力是否存在问题?截至记者发稿,锐科激光方面对此未作回应。
关联交易采购方面,锐科激光对关联方的经常性采购,主要为向苏州长光华芯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和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采购原材料。
2015年~2017年报告期内,锐科激光主要向关联方采购电源板、控制板、芯片、泵浦源等原材料,向关联方采购原材料金额分别为338.15万元、296.87万元和1418.02万元,占营业成本的比重分别为1.40%、0.88%和2.79%。
此外,锐科激光还存在委托关联方劳务情况,委托湖北三江航天红峰控制有限公司加工服务和委托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所技术服务。
向关联方销售方面,锐科激光及其控股子公司主要向关联方客户销售光纤激光器以及提供技术开发。
2015年~2017年报告期内,锐科激光向关联方销售商品及提供服务的金额分别为5318.66万元、2918.76 万元和7848.99 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6.99%、5.58%和8.25%。
记者注意到,锐科激光存在大量的关联交易,也引起了证监会的注意。在《锐科激光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文件反馈意见》中,发审委对其关联交易等问题也提出问询意见。
锐科激光方面在招股书中表示,报告期内,公司经常性关联交易主要为向关联方采购和出售商品、委托加工、提供技术开发服务、租赁生产厂房等,偶发性关联交易主要为工程建设采购、物资采购/接受劳务等,相关交易价格均按照市场化原则确定,符合公允定价原则,未对公司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不过,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诸多上市公司都与关联方之间存在着购销、资金往来、担保抵押、投资等多方面的关联事项。关联交易已经成为影响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同时,该人士指出,关联交易往往损害的是中小股东的利益,对上市公司而言这也是一把“双刃剑”。 中国经营网
3.三安光电业绩不错却遇市值缩水 机构称波动不改长期成长;
三安光电(21.400, 0.00, 0.00%)业绩不错却遇市值缩水 机构称短期波动不改长期成长性
三安光电对近期市值缩水表示很委屈,其相关负责人对《投资者报》记者说:“其实我们最近三年来的非经常性损益每年占净利润的比例都不超过20%,在国外这一比例通常为40%~50%。”
《投资者报》记者 刘露扬
522
2018-5-21
投资者报
近期,受到中美贸易限制以及中兴事件等一系列事情的刺激,有关于发展“中国芯”的呼声日益高涨。谈到“中国芯”,就不得不谈到制作手机芯片的原材料SiC(碳化硅),也是生产LED照明灯的原材料之一。在中国的LED领域,三安光电(600703.SH)作为行业龙头在这一特殊时期也自然备受市场关注。
近期,三安光电公布一季报,2018年第一季度公司净利润大涨40.14%,然而利好并未能带动股价上涨,从2017年11月三安光电股价最高点30.05元算起,公司股价降幅已近四成。
2018年对三安光电来说其实是意义非凡的一年,自2008年登陆A股市场以来,这家上市公司已经在中国资本市场中摸爬滚打了十年,公司由最初的生产钢铁到被借壳生产LED照明设备再到如今的生产芯片;在经历了2008年股灾以及一系列坎坷后,市值也从最初的不到20亿元成长到今天的872亿元,公司市值扩大了40倍有余。
已经走过很多大风大浪的三安光电,能否继续破浪进行?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公司股价如此反常?未来三安光电的投资路径是怎样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投资者报》记者阅读了大量资料并设法联系到了三安光电的一位负责人,得到一些问题的解答。
公司仍具成长性
分析三安光电的股价大跌的原因,首先要从公司的财务情况看起。
三安光电2017年报显示,去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83.94亿元、营业利润38.56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64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销售收入增长了33.82%、营业利润增长82.5%、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长了46.04%。
4月26日,三安光电公布一季报数据显示,公司前三个月实现营业收入19.45亿元,同比下降2.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68亿元,同比增长40.14%。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44亿元,同比增长41.76%。
整体来看,三安光电的成绩不错,不管是2017年净利润还是今年一季度净利润都表现优异,只有一季度的营收出现了略微下滑,财务方面还算健康。
对于营收下降一事,三安光电也给出了原因:“2018年一季度相比去年同期主要是受春节期间放假因素影响较大,去年同期春节在1月,今年春节在2月,务工人员返乡潮对生产进程造成了一定影响。”
对于股价下跌,公司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在公司看来,股价下跌一是受市场情绪的影响,一季度白马股全部都在下跌,跌幅都很大;二是受中美贸易战情绪影响,电子股都在下跌。市场的情绪公司无法改变,实际上公司还是具有良好的成长性。”
对此,太平洋(2.810, 0.01, 0.36%)证券分析师也认为:“与收入端放缓对应的是盈利能力的提升,一季度毛利率达到51.13%,同比提升5.3个百分点,环比提升1个百分点;扣非后净利率达到33.06%,同比提升2.3个百分点,环比提升0.23个百分点,盈利能力仍在持续提升。虽然价格已经回归下降通道,但是公司依靠规模效应和技术研发,有效地降低成本,盈利能力遥遥领先于同行。”
政府补贴居于行业正常水平
对于三安光电市值缩水,也有这样一种担心存在——大额的政府补贴是否会影响三安光电业绩的持续性和成长性?这也导致了部分投资者对盈利能力表现尚可的三安光电出现消极情绪。
通过公开数据,《投资者报》记者发现,2018年3月内,三安光电已三次获得政府补助,共计7.8亿元。
多年以来,三安光电始终都在接受大量的政府补贴,这也并未对公司股价大幅攀升的状况造成影响。
公开数据显示,2010年到2014年,三安光电的政府补贴占净利润一度超过五成,从2015年起,政府补助尽管量在增加,占比还在下降。其中,2015年获得政府补助金8900万美元,补贴占利润比例为28%;2016年获得政府补贴3.5亿元,补贴占净利润16%;2017年政府补贴为4.86亿,补贴占净利润的比重为15.36%。
但是三安光电的这位人士在向《投资者报》记者解释这个问题时有些委屈,他称:“分析一家企业不光看到补贴金额,还应该结合企业的体量来进行分析。一季度收到的补贴为7.8亿元,有5.8亿元是计入递延收益分期摊销的,2亿元计入当期收益。作为战略性新兴行业,各个地方政府对LED和芯片产业的扶持力度都很大,不单单只有我们公司一家获得了补贴。三安光电作为行业龙头,补助金额与公司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相比,补助占比越来越小。”
为了核实该负责人的说法,《投资者报》记者在Wind中查询了电子元器件行业中LED企业情况排名。截至发稿,该行业共有23家上市公司公布年报数据。数据显示,2017年LED行业净利润排行榜上,23家企业总净利润为63.93亿元。前3家公司净利润合计43.35亿元,占23家LED行业A股公司总净利润的67.81%。其中三安光电位居2017年LED行业A股上市公司净利润排行榜榜首,2017年全年净利润31.64亿元,排名第一;木林森(17.970, 0.25, 1.41%)2017全年净利润共计6.69亿元,排名第二;华灿光电(17.270, 0.02, 0.12%)净利润达5.02亿元,排名第三。
查询了木林森和华灿光电以往的公告,《投资者报》记者发现,二者也同样收到了政府补贴。在今年3月30日,木林森子公司获得1.27亿元政府补贴;2017年12月29日,华灿光电子公司获得政府补贴1.49亿元; 2018年3月30日获得政府补贴6959.13万元。以此来计算,三安光电所获得的政府补贴在LED行业中的确处于正常水平。
三安光电相关负责人认为,“公司主要从事LED芯片及化合物半导体芯片,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发展方向,各个地方政府对产业支持力度都很大。其实我们最近三年来的非经常性损益每年占净利润的比例都不超过20%,与其说是依赖政府补贴,倒不如说是主业净利润增长的幅度更大。”■ 投资者报
三安光电对近期市值缩水表示很委屈,其相关负责人对《投资者报》记者说:“其实我们最近三年来的非经常性损益每年占净利润的比例都不超过20%,在国外这一比例通常为40%~50%。”
《投资者报》记者 刘露扬
522
2018-5-21
投资者报
近期,受到中美贸易限制以及中兴事件等一系列事情的刺激,有关于发展“中国芯”的呼声日益高涨。谈到“中国芯”,就不得不谈到制作手机芯片的原材料SiC(碳化硅),也是生产LED照明灯的原材料之一。在中国的LED领域,三安光电(600703.SH)作为行业龙头在这一特殊时期也自然备受市场关注。
近期,三安光电公布一季报,2018年第一季度公司净利润大涨40.14%,然而利好并未能带动股价上涨,从2017年11月三安光电股价最高点30.05元算起,公司股价降幅已近四成。
2018年对三安光电来说其实是意义非凡的一年,自2008年登陆A股市场以来,这家上市公司已经在中国资本市场中摸爬滚打了十年,公司由最初的生产钢铁到被借壳生产LED照明设备再到如今的生产芯片;在经历了2008年股灾以及一系列坎坷后,市值也从最初的不到20亿元成长到今天的872亿元,公司市值扩大了40倍有余。
已经走过很多大风大浪的三安光电,能否继续破浪进行?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公司股价如此反常?未来三安光电的投资路径是怎样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投资者报》记者阅读了大量资料并设法联系到了三安光电的一位负责人,得到一些问题的解答。
公司仍具成长性
分析三安光电的股价大跌的原因,首先要从公司的财务情况看起。
三安光电2017年报显示,去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83.94亿元、营业利润38.56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64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销售收入增长了33.82%、营业利润增长82.5%、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长了46.04%。
4月26日,三安光电公布一季报数据显示,公司前三个月实现营业收入19.45亿元,同比下降2.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68亿元,同比增长40.14%。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44亿元,同比增长41.76%。
整体来看,三安光电的成绩不错,不管是2017年净利润还是今年一季度净利润都表现优异,只有一季度的营收出现了略微下滑,财务方面还算健康。
对于营收下降一事,三安光电也给出了原因:“2018年一季度相比去年同期主要是受春节期间放假因素影响较大,去年同期春节在1月,今年春节在2月,务工人员返乡潮对生产进程造成了一定影响。”
对于股价下跌,公司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在公司看来,股价下跌一是受市场情绪的影响,一季度白马股全部都在下跌,跌幅都很大;二是受中美贸易战情绪影响,电子股都在下跌。市场的情绪公司无法改变,实际上公司还是具有良好的成长性。”
对此,太平洋(2.810, 0.01, 0.36%)证券分析师也认为:“与收入端放缓对应的是盈利能力的提升,一季度毛利率达到51.13%,同比提升5.3个百分点,环比提升1个百分点;扣非后净利率达到33.06%,同比提升2.3个百分点,环比提升0.23个百分点,盈利能力仍在持续提升。虽然价格已经回归下降通道,但是公司依靠规模效应和技术研发,有效地降低成本,盈利能力遥遥领先于同行。”
政府补贴居于行业正常水平
对于三安光电市值缩水,也有这样一种担心存在——大额的政府补贴是否会影响三安光电业绩的持续性和成长性?这也导致了部分投资者对盈利能力表现尚可的三安光电出现消极情绪。
通过公开数据,《投资者报》记者发现,2018年3月内,三安光电已三次获得政府补助,共计7.8亿元。
多年以来,三安光电始终都在接受大量的政府补贴,这也并未对公司股价大幅攀升的状况造成影响。
公开数据显示,2010年到2014年,三安光电的政府补贴占净利润一度超过五成,从2015年起,政府补助尽管量在增加,占比还在下降。其中,2015年获得政府补助金8900万美元,补贴占利润比例为28%;2016年获得政府补贴3.5亿元,补贴占净利润16%;2017年政府补贴为4.86亿,补贴占净利润的比重为15.36%。
但是三安光电的这位人士在向《投资者报》记者解释这个问题时有些委屈,他称:“分析一家企业不光看到补贴金额,还应该结合企业的体量来进行分析。一季度收到的补贴为7.8亿元,有5.8亿元是计入递延收益分期摊销的,2亿元计入当期收益。作为战略性新兴行业,各个地方政府对LED和芯片产业的扶持力度都很大,不单单只有我们公司一家获得了补贴。三安光电作为行业龙头,补助金额与公司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相比,补助占比越来越小。”
为了核实该负责人的说法,《投资者报》记者在Wind中查询了电子元器件行业中LED企业情况排名。截至发稿,该行业共有23家上市公司公布年报数据。数据显示,2017年LED行业净利润排行榜上,23家企业总净利润为63.93亿元。前3家公司净利润合计43.35亿元,占23家LED行业A股公司总净利润的67.81%。其中三安光电位居2017年LED行业A股上市公司净利润排行榜榜首,2017年全年净利润31.64亿元,排名第一;木林森(17.970, 0.25, 1.41%)2017全年净利润共计6.69亿元,排名第二;华灿光电(17.270, 0.02, 0.12%)净利润达5.02亿元,排名第三。
查询了木林森和华灿光电以往的公告,《投资者报》记者发现,二者也同样收到了政府补贴。在今年3月30日,木林森子公司获得1.27亿元政府补贴;2017年12月29日,华灿光电子公司获得政府补贴1.49亿元; 2018年3月30日获得政府补贴6959.13万元。以此来计算,三安光电所获得的政府补贴在LED行业中的确处于正常水平。
三安光电相关负责人认为,“公司主要从事LED芯片及化合物半导体芯片,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发展方向,各个地方政府对产业支持力度都很大。其实我们最近三年来的非经常性损益每年占净利润的比例都不超过20%,与其说是依赖政府补贴,倒不如说是主业净利润增长的幅度更大。”■ 投资者报
4.多家公司今年首次接待机构 北方华创获扎堆调研;
上周(5月14日至18日),机构调研热情高涨,沪深两市共有181家公司披露机构调研记录,数量与前周持平。其中以医药生物、机械设备、电子三大行业公司居多。
多家公司今年以来首次接待机构。5月16日,北方华创(行情46.85 -3.00%,诊股)迎来约120家机构造访,其中不乏摩根资产、华夏基金、中植产业、中集集团(16.51 +0.06%,诊股)(港股13.60 +2.56%)等知名机构与公司,这也是上周A股公司披露的最大规模调研,公司上一次接待机构是去年12月。此外,斯莱克(行情14.24 +0.49%,诊股)、雪迪龙(行情10.81 +3.54%,诊股)、华兰生物(行情35.24 -0.11%,诊股)、华统股份(行情58.00 +0.69%,诊股)、中国武夷(行情8.70 -0.68%,诊股)、光力科技(行情14.01 +0.79%,诊股)、普利特(行情22.98 -0.13%,诊股)等多家公司也迎来机构调研。
北方华创为高端半导体工艺设备供应商。公司今年一季度实现营收5.42亿元,同比增长30.85%;实现净利润0.15亿元,同比增长857.58%。业绩增长主要系销售及订单、生产规模增加。公司同时预计,2018年1-6月份实现净利润1.06亿-1.32亿元,同比增长100%-150%。
调研中,机构主要关注下游半导体生产线投资进程情况。北方华创介绍,宏观形势比较乐观,公司的营收来源于半导体设备、真空设备、锂电设备和元器件。半导体设备包括IC设备和泛半导体设备,如半导体照明、半导体显示、光伏等,都延续了去年的景气。元器件业务市场前景也较好。另外,中芯国际(港股10.42 -0.57%)后续如进行成熟工艺投产,也会给公司带来一定数量的订单。
此前,北方华创在2017年报中表示,计划2018年进一步推进新产品研发工作。包括推动14nm工艺设备等新产品技术开发及市场拓展的同时,实现28nm及以上技术代设备的产业化应用;布局10nm、7nm前沿关键技术研发等。
北方华创此番进一步披露了14nm设备进展情况。公司称,目前国内14nm制程客户处于研发阶段,在设备研发到小批量生产阶段,客户可能不会大规模采购国产设备,后期客户会考虑成本因素,逐渐增加国产设备的采购比例。不过,如果以批量销售作为衡量标准,公司认为还需要2-3年。
此外,道明光学(行情10.58 +0.38%,诊股)、欣旺达(行情11.01 +0.82%,诊股)是上周接待机构场次较多的公司,均接待3场调研。其中,道明光学为综合性反光材料生产企业,调研中公司主要介绍了近几年主要产品变化及未来增长方向。
道明光学上市至2016年前,受项目建设投产等影响,业绩表现一般,2016年四季度公司微棱镜型反光膜项目投产,此后业绩稳步向前增长。据了解,道明光学微棱镜型反光膜未来市场主要为高速公路、等级公路及城市道路标志牌以及货车使用的车身反光标志。
道明光学表示,微棱镜型反光膜整体市场容量较大,但主要份额基本上集中在3M公司和艾利公司,公司目前立足国内市场,实现进口替代,在产品品质与3M公司没有差异的情况下,公司凭借良好服务和略低20%的价格优势,有望迅速扩大公司国内市场份额,同时通过海外销售公司布局,逐渐渗透到3M公司垄断的欧美市场,进一步抢占市场。目前公司原材料进口率为60%,未来如能够实现部分原材料的国产化,预计原材料成本会进一步降低。随着产能的进一步释放,未来公司微棱镜膜产品的盈利能力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证券时报
多家公司今年以来首次接待机构。5月16日,北方华创(行情46.85 -3.00%,诊股)迎来约120家机构造访,其中不乏摩根资产、华夏基金、中植产业、中集集团(16.51 +0.06%,诊股)(港股13.60 +2.56%)等知名机构与公司,这也是上周A股公司披露的最大规模调研,公司上一次接待机构是去年12月。此外,斯莱克(行情14.24 +0.49%,诊股)、雪迪龙(行情10.81 +3.54%,诊股)、华兰生物(行情35.24 -0.11%,诊股)、华统股份(行情58.00 +0.69%,诊股)、中国武夷(行情8.70 -0.68%,诊股)、光力科技(行情14.01 +0.79%,诊股)、普利特(行情22.98 -0.13%,诊股)等多家公司也迎来机构调研。
北方华创为高端半导体工艺设备供应商。公司今年一季度实现营收5.42亿元,同比增长30.85%;实现净利润0.15亿元,同比增长857.58%。业绩增长主要系销售及订单、生产规模增加。公司同时预计,2018年1-6月份实现净利润1.06亿-1.32亿元,同比增长100%-150%。
调研中,机构主要关注下游半导体生产线投资进程情况。北方华创介绍,宏观形势比较乐观,公司的营收来源于半导体设备、真空设备、锂电设备和元器件。半导体设备包括IC设备和泛半导体设备,如半导体照明、半导体显示、光伏等,都延续了去年的景气。元器件业务市场前景也较好。另外,中芯国际(港股10.42 -0.57%)后续如进行成熟工艺投产,也会给公司带来一定数量的订单。
此前,北方华创在2017年报中表示,计划2018年进一步推进新产品研发工作。包括推动14nm工艺设备等新产品技术开发及市场拓展的同时,实现28nm及以上技术代设备的产业化应用;布局10nm、7nm前沿关键技术研发等。
北方华创此番进一步披露了14nm设备进展情况。公司称,目前国内14nm制程客户处于研发阶段,在设备研发到小批量生产阶段,客户可能不会大规模采购国产设备,后期客户会考虑成本因素,逐渐增加国产设备的采购比例。不过,如果以批量销售作为衡量标准,公司认为还需要2-3年。
此外,道明光学(行情10.58 +0.38%,诊股)、欣旺达(行情11.01 +0.82%,诊股)是上周接待机构场次较多的公司,均接待3场调研。其中,道明光学为综合性反光材料生产企业,调研中公司主要介绍了近几年主要产品变化及未来增长方向。
道明光学上市至2016年前,受项目建设投产等影响,业绩表现一般,2016年四季度公司微棱镜型反光膜项目投产,此后业绩稳步向前增长。据了解,道明光学微棱镜型反光膜未来市场主要为高速公路、等级公路及城市道路标志牌以及货车使用的车身反光标志。
道明光学表示,微棱镜型反光膜整体市场容量较大,但主要份额基本上集中在3M公司和艾利公司,公司目前立足国内市场,实现进口替代,在产品品质与3M公司没有差异的情况下,公司凭借良好服务和略低20%的价格优势,有望迅速扩大公司国内市场份额,同时通过海外销售公司布局,逐渐渗透到3M公司垄断的欧美市场,进一步抢占市场。目前公司原材料进口率为60%,未来如能够实现部分原材料的国产化,预计原材料成本会进一步降低。随着产能的进一步释放,未来公司微棱镜膜产品的盈利能力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证券时报
5.紫光集团将开发5G芯片商用终端
北京商报讯(记者 石飞月)在第二十一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科博会”)期间,紫光集团透露,5G是今年研发的重点方向,该公司将在明年下半年开发出基于展讯5G芯片的商用终端。
近年来,每逢大小的消费电子或移动通讯展会,5G都会成为众所瞩目的焦点,无论是攻克5G基础科技的企业、网络运营商,还是智能终端厂商都对5G抱有极高的热情。最近,芯片又成为了业内关注的热门产业。数据显示,中国每年需要进口2300亿美元芯片,连续多年位居单品进口第一位。紫光集团副总裁、首席品牌官申小乙认为,芯片市场的特点有四个,分别为技术密集、资本密集、人才密集和全球的市场竞争,在全球整个技术领域是非常难攻克的。他指出,中国芯片企业与国际芯片巨头相比确实存在差距,这主要是三个原因造成的。
“首先,技术能不能跟市场结合起来,融入到整个生态里面,在国内,这中间是有断层的;其次,资本就像血液一样,高科技尤其芯片企业,如果没有充足的血液提供,很难有一个健康的发展;在人才方面,尽管很多高校专业的毕业生以及一些海归人才投入到芯片行业中,但在真正的高端人才领域还是欠缺的,怎么样让高端的人才回到中国,在国内能有所作为,这也是我们未来很关键的一块。”申小乙说。 北京商报
近年来,每逢大小的消费电子或移动通讯展会,5G都会成为众所瞩目的焦点,无论是攻克5G基础科技的企业、网络运营商,还是智能终端厂商都对5G抱有极高的热情。最近,芯片又成为了业内关注的热门产业。数据显示,中国每年需要进口2300亿美元芯片,连续多年位居单品进口第一位。紫光集团副总裁、首席品牌官申小乙认为,芯片市场的特点有四个,分别为技术密集、资本密集、人才密集和全球的市场竞争,在全球整个技术领域是非常难攻克的。他指出,中国芯片企业与国际芯片巨头相比确实存在差距,这主要是三个原因造成的。
“首先,技术能不能跟市场结合起来,融入到整个生态里面,在国内,这中间是有断层的;其次,资本就像血液一样,高科技尤其芯片企业,如果没有充足的血液提供,很难有一个健康的发展;在人才方面,尽管很多高校专业的毕业生以及一些海归人才投入到芯片行业中,但在真正的高端人才领域还是欠缺的,怎么样让高端的人才回到中国,在国内能有所作为,这也是我们未来很关键的一块。”申小乙说。 北京商报
责任编辑:星野
- 半导体行业观察
- 摩尔芯闻
最新新闻
热门文章 本日 七天 本月
- 1 复杂SoC芯片设计中有哪些挑战?
- 2 进迭时空完成A+轮数亿元融资 加速RISC-V AI CPU产品迭代
- 3 探索智慧实践,洞见AI未来!星宸科技2024开发者大会暨产品发布会成功举办
- 4 重磅发布:日观芯设IC设计全流程管理软件RigorFlow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