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硅晶圆Q1出货创新高 价格续涨;
2018-05-16
14:01:17
来源: 老杳吧
点击
1.被动元件缺料涨价灾情惨烈,部分代工厂商或面临倒闭危机;
2.研调:硅晶圆Q1出货创新高 价格续涨供不应求;
3.韩国存储器产业销售额将在2020年减少78亿美元;
4.世界先进8吋产能满到年底 或将持续受惠;
5.英业达上海厂为生产AirPods及HomePod 扩增5成产能;
6.中国万能芯片获突破可用于相控阵雷达 打破西方垄断;
1.被动元件缺料涨价灾情惨烈,部分代工厂商或面临倒闭危机;
受此影响,被动元件厂商供货愈发紧俏,部分产品供应开始倾向部分客户。据供应链厂商透露,近期,以国巨为代表的台系被动元件大厂不再宣布价格调涨幅度,而是采取个别客户议价方式,有些规格产品加价幅度甚至高达7成,仍然供不应求。
缺料涨价,代工厂只能苦撑
由于积层陶瓷电容(MLCC)及芯片电阻出现长期供给缺口,造成价格频频上涨,连带使得国巨等被动元件厂营收业绩大涨,国巨4月营收年增达99%。
据悉,台系被动元件厂国巨、华新科、禾伸堂、奇力新、大毅、信昌电、日电贸、蜜望实、达方等受惠于市场缺货,近期股价扶摇直上,业绩也一路走高。台系代工厂商则面对下游客户不愿涨价,上游被动元件缺料涨价,生产成本上升,获利遭到侵蚀。
华硕执行长沈振来日前表示,被动元件供应吃紧,加上少数业者独占,价格涨1倍以上,对代厂商压力较大。华硕是品牌厂,通过被动元件等物料管理,感受不如代工厂强烈。目前代工大厂虽无断料问题,但必须接受涨价,并及早向被动元件厂洽谈2018年下半供货契约。至于小型代工厂已面临断料危机,被迫必须到现货市场以极高的价格买进被动元件。
大型代工厂则表示,不同的零组件都会有缺货、缺料问题,代工厂有能力弹性调配,避免产线受影响。以被动元件为例,2017年价格波动很大,幸好现在是产业淡季,缺料影响不大,且不会只向单一供应商采购,目前正和日系、台系、陆系被动元件厂洽谈下半年的采购规划,未来新产品设计亦会与客户合作,减少被动元件使用量。
由于中型代工厂与被动元件厂商有供货契约,所以不会出现断料情况。但是被动元件价格大涨,压缩毛利率,代工厂必须开源节流,并希望客户同意调涨代工报价。不过,下游客户接受涨价的可能不高,代工厂商压力很大,尤其被动元件在采购上没有讨价还价的空间。
相比之下,部分小型代工厂商已经很难拿到货,情况十分不乐观,。代工厂商必须去现货市场找符合规格的现货,但现货市场的价格非常贵,现在只能苦撑,希望今年第3季之后供需状况能改善,如若不然或将倒闭。
利润被吃光,代工寻求优化产品组合
在被动元件持续缺货下,几乎所有的被动元件厂商都在新设产线投产,业界预期部分新增产线有望在今年第4季度正式投产。
代工业厂商表示,包括DRAM等零组件缺货都是短期现象。但这次被动元件缺货持续这么长的时间,让人始料未及。大多数代工厂商没有做被动元件的库存,一旦缺货便乱了手脚,市场开始借机哄抬价格,需要采购的客户重复下单,形成假性需求。
虽然被动元件成本占物料清单(BOM)约1~2%,这一波涨一倍就是2~4%,看起来似乎不高,但代工厂商的毛利只有“毛三到四”、甚至更少,被动元件的涨幅几乎吃光代工厂商的利润。
2017年以来,低容值MLCC涨幅很小,高容值MLCC涨很多,平均涨幅15~20%,对代工厂而言,平均成本增加幅度有限。然而2018年MLCC价格在高基期下续涨,全年若价格不回落,则平均成本会比2017年高出很多。
鉴于此,业内人士认为,被动元件代工厂商将希望通过优化产品组合方式改善获利。虽然营收规模缩小,但财务改善有助产业回归健康状态。其中,软体和服务将是厂商努力的目标,只要把软体和服务的价值充分发挥,就能抵销被动元件涨价的冲击。
供应链厂商指出,部分台系代工厂与大客户签长达一年以上的生产合约,在合约期满前任何成本变动都和品牌厂无关,代工厂硬着头皮也要出货。除非大家都出不了货,品牌厂才可能与代工厂重谈合约与报价。未来一段时间将是被动元件代工厂商最为艰难的日子。(校对/小秋)
2.研调:硅晶圆Q1出货创新高 价格续涨供不应求;
据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统计,第1季全球半导体硅晶圆出货量达30.84亿平方英寸,季增3.6%,也较去年同期增加7.9%。
受惠市场需求强劲,产品价格高涨,硅晶圆厂环球晶圆、台胜科与合晶第1季营运同步缴出不错成绩单;其中,环球晶圆第1季营收与获利同创历史新高,每股纯益新台币6.36元(新台币,后同)。
台胜科第1季税后净利11.28亿元,年增2.82倍,已超越去年整年度获利的一半,每股纯益1.45元;合晶公告第一季获利达2.42亿元,较去年同期暴增近16倍表现优异,每股净利0.51元;嘉晶第一季获利亦较去年同期跳增逾3倍达0.68亿元,每股净利0.25元优于预期。
环球晶圆与合晶一致看好,今年营运可望逐季成长;日本硅晶圆厂SUMCO也预期,今年12吋硅晶圆价格将涨约20%,2019年价格将再攀高。除了预期硅晶圆价格今、明两年将持续调涨外,也预期硅晶圆恐将缺货缺到2021年,因为已有客户针对2021年之后的产能供给进行协商。
此外,SUMCO表示,8吋及12吋硅晶圆都是需求持续高于供给,除了价格续涨,销售上也持续采取配销(allocation)方式。短期来看,半导体厂客户在第二季对硅晶圆的采购意愿不变,所有尺寸硅晶圆的需求强劲,市场配销状况持续,也因为供不应求,所以各尺寸硅晶圆的价格持续调涨。
3.韩国存储器产业销售额将在2020年减少78亿美元;
当前,不论DRAM还是NAND Flash等存储器,中国市场基本上100%依赖进口,这使得产业发展需求也最为迫切。因此,现阶段在政府的支持下,除了紫光集团旗下的长江存储已经在武汉建设NAND Flash工厂,预计2018年下半年量产之外,其他包括安徽合肥、福建晋江也有团队在进行DRAM研发,这使得未来几年,中国生产存储就会逐渐进入市场。
对此,韩国企业也开始关注中国竞争对手的加入。韩国预测,在2022年时会因为中国竞争的影响,韩国企业将减少78亿美元的存储器的销售金额。
根据韩国媒体《etnews》的报导,韩国产业技术振兴院日前发布了一份名为“中国公司进入存储器产业对(韩)国内外波动效果分析及应对战略”的研究中,估算了中国企业在2022年对韩国企业出口DRAM与NAND Flash的影响时指出,在DRAM市场上,2022年韩国企业预计销售金额为695亿美元,如果中国公司加入竞争,则出口金额将降低到628亿美元,减少67亿美元。
至于,在NAND Flash市场上,2022年韩国企业预计销售金额为376亿美元。而在中国企业加入竞争后,则可能降至365亿美元,减少11亿美元。再将这两种产品受中国企业的影响总金额的78亿美元金额来分析,这是未来的4年后中国企业能从韩国企业手中抢到的市场占有率。
报导进一步指出,在存储器市场上,韩国的三星与SK Hynix两家公司都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占有率。其中,仅三星一家就能达到全球DRAM市场的46%、NAND Flash市场的39%。而SK Hynix则是拥有全球DRAM市场的29%比率、NAND Flash市场的15%市占率。
而受惠于近两年存储器价格上扬,获利大幅提升的情况,三星、SK Hynix都在加大投资。三星2017年不仅完成了全球最大的NAND Flash工厂,还投资140亿美元,预计将位于韩国平泽市的2期NAND Flash工厂,改成DRAM工厂,建成后预计也是全球最大的DRAM工厂之一。SK Hynix方面则不仅参加了2017年对东芝NAND Flash业务的竞标,还在中国无锡工厂继续投资36亿美元,建设新的DRAM工厂。
而面对韩国企业的不断扩大生产,中国相关企业也不惶多让。包括紫光集团旗下的长江存储在武汉建设的3期工程,首期工程是NAND Flash工厂,总投资金额达到240亿美元。至于,合肥长鑫也投资72亿美元左右,福建晋华则是投资约人民币370亿元,皆用于生产DRAM或NAND Flash的计划上。
但是,从韩国公布的资料来观察,虽然中国企业大举投资存储器生产,但是,在4年后的2022年,抢到的市场占有率依然不到韩国企业销售总金额的10%。因此,以2017年中国进口半导体芯片总金额达2,600多亿美元,其中大约四分之一都是存储器来分析,再加入未来4年的成长率,2022年中国企业的DRAM及NAND Flash即便全部自产自销,也仅占本土市场最多10%的占有率,以这样的情况来说,届时还是不能跟三星、SK Hynix、东芝等公司抗衡。TechNews
4.世界先进8吋产能满到年底 或将持续受惠;
车用电子及物联网应用需求大爆发,8吋晶圆代工订单能见度拉升,加上国际IDM大厂委外释单生产持续,世界先进(5347)8吋产能持续紧俏,短期无法缓解,满载状态延续至年底,下半年营运逐季走强,单季营收挑战双位数成长。
由于物联网应用逐渐成熟,全球IC设计公司积极投入新产品开发应用,以及汽车载入电子科技或是电动车开发,带动车用电子需求快速攀升。
由于过去多数晶圆厂逐渐转向投资12吋产能,近年来投资半导体最为积极的中国,在2016年至2017年所兴建28座晶圆厂也多数是12吋厂,现阶段投资8吋厂设备昂贵,投资不具成本效益,需求大于供给之下,物联网、车用、MOSFET及指纹辨识等订单塞爆8吋晶圆产能,世界先进第2季营运动能转强,单季合并营收将介于67亿元到71亿元之间,季增约4.3%至10.5%。
下半年在海外IDM大厂电源管理及车用订单大量开出,且荣景将一路延续至2019年,加上业内预期未来IDM大厂释单趋势“只会增加不会减少”下,世界先进已通过多家IDM客户认证,可望持续受惠此趋势。经济日报
5.英业达上海厂为生产AirPods及HomePod 扩增5成产能;
英业达(2353)首季营运突破千亿元(新台币,后同)、创近年新高,获利也较去年同期大涨逾8成,税后每股盈余(EPS)0.35元,预期在电脑及伺服器事业成长动能拉抬下,第二季营运将再向上升扬。
为因应苹果的AirPods订单需求,英业达不仅要扩增上海厂规模,还将增加不只一处的新厂。法人推估,英业达在掌握AirPods生产之良率及效能后,有机会维持高占比的Apple订单量,因此规划建厂应战。
英业达首季合并营收达1,048亿元、年增逾5%,为2015年同期以来新高,税后净利12.71亿元,单季EPS 0.35元,并为近3年同期新高。
展望第二季,英业达总经理巫永财认为,在受惠高阶商务笔电机款出货力道仍强、伺服器拉货也将持续向上带动下,本季营收及毛利都可望有较上一季乐观成长,预期今年营运亦可望维持近两年走势,呈逐季上扬的趋势。
惟面对零组件持续缺货及涨价,巫永财坦言对毛利有压。他预估,不仅DRAM还会涨价,近期成为话题的MLCC,预期价格到2019年都会持续上扬,他近几个月都得亲自到日本和供应商协商,以确保货源及价格无虞。
英业达发言人游进宝则表示,今年首季库存水位来到近期高点、达38亿元,主要原因就在于策略性备料。他预期,今年毛利率要有改善仍有不小压力,但将力守在5%水准。
针对英华达在上海厂生产的Apple相关智能装置产品包括AirPods及HomePod,英华达总经理何代水昨日表示,上海厂去年扩增的5成产能目前已Ready,有信心第二季开始出货后能维持较首季成长的力道、下半年还会较上半年增长。
另外,英华达今年也正积极调整上海厂的产能结构,毕竟相对其它竞争对手来说,英华达在上海厂的土地及人力成本都较高,因此除了透过提高效能的自动化生产外,英华达也已规划建置不只一处新厂。经济日报
6.中国万能芯片获突破可用于相控阵雷达 打破西方垄断;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科工力量]
日前,在一次军民融合展会上,中国电科下属单位展示了完全正向设计的3500万门级FPGA。随后,中国电子下属单位公开宣布成功研发7000万门级FPGA。在特朗普亲自否决传说中有中资背景,总部在美国的私募基金CanyonBridge收购美国FPGA设计公司莱迪思之后,中国电科和中国电子在FPGA上取得的技术突破非常振奋人心。
虽然这两款FPGA和赛灵思、阿尔特拉这样的巨头差距很大,但从FPGA规模上看,已经超出现有的国产FPGA一大截的水平,对于一些特殊领域来说,已经可以解决部分有无的问题。
FPGA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芯片
FPGA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简单的说就是一个可以在其上编程的芯片,用户可以在FPGA上编程实现一个特殊的硬件加速算法。目前,这种芯片主要有三个应用方向。
一是用在各自军用装备上。一个大型相控阵雷达有几千个TR组件,几个TR组件组成一个小的处理单元对信号进行数模转换和预处理,每个单元就含一个FPGA,用来做数据处理。红外设备上也需要FPGA,美国国防后勤局就曾采购过赛灵思的FPGA用于监视、侦察和火控系统中红外传感器的数据处理。
二是用在通信设备商。比如华为和中兴的多种通信设备,通信基站其实就是一个小相控阵,这就必须采用FPGA进行数据处理。现有的通信设备也离不开FPGA,比如前段时间美国制裁中兴通讯,FPGA也位列制裁名单之上,而华为和中兴所需的FPGA大多依赖于从赛灵思和阿尔特拉等美国公司进口。可以说,如果美国在FPGA上卡中国脖子,中国5G通信网络建设势必会受到一定影响。
三是芯片设计公司用来仿真。FPGA有一个称呼叫做“万能芯片”,也就是把代码烧进去,就可以把FPGA变成所需要的芯片。这一特性使FPGA被广泛用于芯片仿真。什么意思呢?比如龙芯设计了一款CPU,要拿去流片的话,万一流片失败,很可能就是数百万美元的损失。在这种情况下,那就把代码烧进FPGA来测试一下,通过这种测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降低流片风险。
也许有人会说,既然是“万能芯片”,直接买FPGA把代码烧进去不就得了,何必专门去流片呢?这主要是因为FPGA价格非常贵,像国内IC设计公司从赛灵思采购的FPGA,高端产品要40多万元人民币一片,而英特尔普通的CPU(PHI那种例外),一般也就几百、几千上万元人民币。另外,FPGA烧进代码后主频也很低,一般在100MHz左右,作为对比英特尔、AMD 最新CPU的主频都在4G左右。因此,FPGA更多的被用于仿真,以降低CPU流片的风险。
另外,在医疗领域,FPGA被用于声波检测仪、CT扫描仪、核磁共振等设备。而随着物联网、汽车电子、机器人、无人驾驶的兴起,FPGA可能会获得更为广泛的应用。
本次技术突破实现了技术上的飞跃
进入FPGA这个行业的门槛很高。过去十多年时间里,Intel、IBM、摩托罗拉、飞利浦、东芝、三星等60多家公司曾试图涉足该领域,除Intel以167亿美元收购阿尔特拉成功进军该领域之外,其余公司纷纷折戟沉沙。国内曾经的领头羊,京微雅格在承接了核高基项目之后,还是陷入了经营困难,最后人才大量流失到国内其他FPGA公司中。
FPGA之所以这么难,主要是因为市场容量小,巨额投资收回成本难;行业高度集中,后发者很难和巨头对抗;赛灵思、阿尔特拉两家引领者修筑专利壁垒,堵塞后进道路;FPGA的特殊性必须拼高端,直接与巨头拼刺刀,无法走先低价抢占低端市场,再一步一步走向中高端的发展模式。
正是因此,全球FPGA市场基本被美国“2大2小”四家公司垄断。国内FPGA厂商大多处于比较艰难的发展阶段,市场份额很低,同创国芯董事长祝昌华在一次发布会上曾表示:“全球FPGA芯片市场规模大约50亿美元左右,其中中国约15亿美元。由于行业的技术以及资本门槛比较高,美国厂商占据了垄断地位,在中国15亿美元的市场当中,国产FPGA产品所占市场份额约2%。”
除了市场份额低之外,国内厂商在技术水平上和国外大厂的差距也很大。虽然国内FPGA厂商有百家争鸣之势,但基本分布在中低端市场,大多是一些1000万门级左右的FPGA,少数达到2000万门级的FPGA虽然也有自主研发的,但大多是逆向工程的产物,或商业收购的结果,比如京微雅阁就依靠美国CSwitch公司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ile架构。
本次中国电科的3500万门级FPGA和中国电子7000万门级FPGA,则是非常振奋人心的技术突破。虽然具体参数还有待进一步披露,但在规模上,相对于国内众多商业公司,已经是一骑绝尘了,已经可以满足很多领域的使用需要,解决有无问题。比如某新锐战机上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就采用了体制内单位设计的自主FPGA。
因此,本次中国电子和中国电科取得技术突破意义非常大,解决特定领域的卡脖子问题,毕竟十几万、几十万一片的芯片不像英特尔的CPU那样,民间有大量库存,何况军品和民品也有很大差别。一旦发生紧急情况,现有库存消耗殆尽的情况下,将严重影响高精尖武器和信息化装备的补充。
虽然在很多方面,自主FPGA已经解决了有无的问题。不过,在商用领域,体制内单位的FPGA还很难替换掉赛灵思和阿尔特拉的产品。毕竟在性能上,国内单位和赛灵思、阿尔特拉的FPGA差距还是非常大的。业内人士很明确的表示,自主FPGA还是顶不上去,目前只能用美国的FPGA。
结语
一直以来,中国寄希望于从国外收购技术。然而,紫光海外收购或合资的失利已经证明了,这条路走不通。正是因此,紫光最后选择了从中国台湾、韩国、日本挖人,走自主研发之路。就FPGA来说,实践也证明,技术引进之路走不通。
即便Canyon Bridge都已经和莱迪思谈妥了,但依然遭遇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审查。由于莱迪思也非常愿意被Canyon Bridge收购,一再申请放行。只不过,莱迪思的苦苦哀求遇上了特朗普,特朗普动用总统特权将收购的希望彻底破灭。
本次中国电子和中国电科在FPGA上取得的成绩,则充分说明了,自主研发的路是完全能够走通的。一些专家和领导“技术引进失败,才选择自主研发”,“把自主技术当作与国外合资的筹码,一旦合资立马把自主技术抛开”的思路和做法是值得反思的。
责任编辑:星野
- 半导体行业观察
- 摩尔芯闻
最新新闻
热门文章 本日 七天 本月
- 1 共筑国产汽车芯片未来,中国汽车芯片联盟全体大会即将开启
- 2 国产EDA突破,关键一步
- 3 摩尔斯微电子推出突破性物联网连接平台 新型 MM6108-EKH05 评估套件助力开发人员创建下一代物联网解决方案
- 4 思尔芯第八代原型验证S8-100全系已获客户部署,双倍容量加速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