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乐鑫完成C轮融资,Intel与芯动能联投;
2018-05-09
14:00:59
来源: 老杳吧
点击
1.乐鑫宣布完成C轮融资 Intel投资与芯动能基金联合领投;
2.阿里巴巴宣布研制出全球最强量子电路模拟器“太章”;
3.No.1工艺!麒麟980这一招近乎无敌;
4.贺利氏看好电子领域增长机会 招聘得力干将开疆拓土;
5.倪光南回忆造芯:没做成事之前 都可能被当成唐吉诃德;
6.武汉梦芯:年底发布国内首款集通信和定位融合的芯片;
1.乐鑫宣布完成C轮融资 Intel投资与芯动能基金联合领投;
物联网领域的领军企业乐鑫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乐鑫”)宣布完成 C 轮融资。本轮融资由英特尔投资与芯动能投资基金联合领投,是乐鑫继 2016 年 9 月获得复星集团 B 轮融资后的又一重大举措,成为公司发展的新里程碑。
乐鑫创始人兼 CEO 张瑞安(左一)与其他被投企业 CEO
乐鑫是一家全球化的无晶圆厂半导体公司,致力于为物联网 (IoT) 行业开发低成本、高性能的解决方案。自 2008 年成立以来,乐鑫在无线计算技术领域深耕细耘,追求创新,研发出多种高性能、高集成度、高性价比的无线通信产品,成为全球物联网行业最具影响力的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
乐鑫分别于 2014 年和 2016 年推出核心产品:ESP8266 芯片和 ESP32 芯片,后者成为业界首片 Wi-Fi+双模蓝牙/BLE+双核 32 位微控制器 (MCU) 多合一系统芯片 (SoC)。2016 年,乐鑫被 Gartner 评为 IoT 领域的“酷供应商”。在 Techno Systems Research (TSR) 发布的 2017 Wireless Connectivity Market Analysis 报告中,乐鑫在全球 MCU 嵌入式 Wi-Fi 领域市场排名第一。截止到 2017 年 12 月,乐鑫的物联网芯片累计出货量已突破 1 亿片。
本次融资的成功,对于乐鑫继续增强研发实力、扩大市场影响力具有极大的意义。
乐鑫创始人兼 CEO 张瑞安在"英特尔投资全球峰会"
乐鑫创始人兼 CEO 张瑞安:“乐鑫经过 10 年的发展,依靠自主创新,研发出多种物联网无线通信产品和解决方案,成为全球领先的物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此次喜获英特尔投资与芯动能投资基金的联合投资,将使公司的发展如虎添翼。乐鑫的产品正在走进千家万户,我们期待为全球更多的智能家居设备配备乐鑫之‘芯’。”
英特尔投资副总裁兼亚太及欧洲区董事总经理林立中:“英特尔投资致力于推动数据驱动技术的创新,支持中国科技产业智能变革升级。乐鑫具备自主研发生产优秀无线通信产品的能力。我们期待和乐鑫携手创新,共同构建智能互联数据领域的新时代,一起掘金数据。”
芯动能基金董事总经理王家恒:“乐鑫作为物联网芯片的龙头企业,依靠自主创新和长期坚持取得了嵌入式 Wi-Fi 领域的竞争优势,公司始终从用户需求和产品体验出发,致力于提高其产品用户体验和性价比,为客户提供了简洁易用的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通过本次资本合作,芯动能利用其在半导体产业链方面的深度优势,帮助乐鑫抓住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黄金期,进一步优化其战略和运营能力,促进其快速成长,实现共赢。”
2.阿里巴巴宣布研制出全球最强量子电路模拟器“太章”;
新智元报道 来源:阿里量子实验室等
【新智元导读】5月8日,阿里巴巴量子实验室施尧耘团队宣布于近日成功研制当前世界最强的量子电路模拟器,名为“太章”。 基于阿里巴巴集团计算平台在线集群的超强算力,“太章”在世界上率先成功模拟了81(9x9)比特40层的作为基准的谷歌随机量子电路,之前达到这个层数的模拟器只能处理49比特。
量子霸权似乎在上演一场“接力战”。
2月,IBM对外展示了其50个量子比特原型机,内部结构图也曝光;
3月,谷歌公布72位量子比特处理器Bristlecone。
3月底,微软发现天使粒子——马约拉纳费米子(Majorana fermion)存在的有力证据,有望年底前得到可工作的量子比特。
现在,轮到阿里上场了。
5月8日,阿里巴巴量子实验室施尧耘团队宣布于近日成功研制当前世界最强的量子电路模拟器,名为“太章”。
基于阿里巴巴集团计算平台在线集群的超强算力,“太章”在世界上率先成功模拟了81(9x9)比特40层的作为基准的谷歌随机量子电路,之前达到这个层数的模拟器只能处理49比特。
同时,本次模拟任务只动用了阿里巴巴计算平台在线集群14%的计算资源。“太章”的创新算法通信开销极小,得以充分发挥平台在线集群的优势,在过去超级计算机上做不了的模拟任务,比如64(8x8)比特40层的模拟,“太章”只需2分钟即可完成。
阿里巴巴“太章”模拟器与目前主要模拟器模拟谷歌随机电路的结果比较阿里巴巴“太章”模拟器与目前主要模拟器模拟谷歌随机电路的结果比较
“太章”模拟的随机量子电路规模与谷歌量子硬件可以实现的规模对比
量子计算可能颠覆当前的计算技术,是科学界和工业界研究的前沿热点。但量子计算的实现十分困难。目前,已经实现的高精度量子处理器也只有20几个量子比特。故而规模稍大的量子算法尚无运行的载体。
模拟器的作用在于“承上启下”,往下可以帮助理解、设计硬件,向上可以承载算法和应用的探索和验证。“太章”首次使得测试和验证被称为“中等规模”50-200比特的的量子算法成为可能, 从而为辅助设计中等规模量子算法、量子软件乃至量子芯片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工具。
在通常的量子电路模拟方案中,需要存储量子状态的全部振幅,在此海量数据上同时模拟量子运算。这个方法要求不断地在众多的计算节点间交换数据,造成巨大的通讯开销。因此,过去这样的模拟任务往往都在超级计算机上进行。
实验室团队基于施尧耘教授及其合作者Igor Markov在2005年提出的另一种模拟方案,发明了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分解整个模拟任务,然后十分均衡地把这些子任务分配到不同计算节点上。“太章”的通信开销极小,这个优点使之十分适合分布式的计算平台。
“太章”模拟的随机量子电路规模(黑线)与谷歌量子硬件可以实现的规模(红线) 比较(基于谷歌在[Characterizing quantum supremacy in near-term devices]中对7x7的估计)*
作为基准的随机量子电路是谷歌提出为实现“量子霸权”的算法。“量子霸权”指的是量子处理器的规模和精度到达无法被经典计算模拟的程度。谷歌今年3月份提出了未来工作的目标:72比特高精度的量子处理器。“太章”的结果表明这一计划中的处理器如果只运行该基准算法仍不足于达到量子霸权。
本次研究成果也提交到预印本网站arXiv,文章并列第一作者为量子实验室量子科学家陈建鑫博士与实习生张放,作者还有实习生黄甲辰和Michael Newman博士。
阿里巴巴量子实验室由美国密西根大学终身教授、世界著名量子科学家施尧耘担任首席量子技术科学家、量子实验室主任。两次理论计算机最高奖哥德尔奖得主、匈牙利裔美国计算机科学家马里奥·塞格德(Mario Szegedy)于今年年初也加入该实验室。实验室正处于人才引进的高速增长时期。
2016年,谷歌提出通过实现二维阵列MxN对应的量子比特上的一类特定随机量子电路来实现量子霸权的方案,这一类特定随机量子电路通常被称为量子霸权电路。在方案中,认为当该二维阵列上的比特数(MN)达到50, 电路的深度(层数)到达40左右,现有世界上最强大的超级计算机也无法有效模拟这样的电路。
8x8二维网格上一个深度为20的量子霸权电路对应的张量网络展示
谷歌的硬件团队希望将在9量子比特1维阵列中实现的1%读取误差,0.1%单比特门误差,0.6%两比特门误差保持到更大规模的量子系统来实现这样的霸权电路,并通过这个特定任务,实现量子硬件对当前世界上最强大的经典计算资源的超越。此后,若干研究团队纷纷在不同的超级计算机上对该类电路进行模拟。之前,全球最好的研究结果尚未同时达到50比特40层。
nxn二维网格上,计算随机电路输出每一个振幅的执行时间与电路深度的对应关系
在量子计算目前的模型中,有一类是量子电路模型,实现形式是将信息存储在量子比特中,通过类似经典逻辑门的量子门来实现计算。达摩院量子实验室团队量子科学家陈建鑫与实习生张放实现了一种基于分布式的通用量子电路模拟方案,并基于研究的模拟器对谷歌第一版的随机量子电路进行了测试。
利用阿里计算平台的在线集群的少量计算资源(14%左右)实验室团队成功使用“太章”模拟器模拟了9x9 x40也就是81比特40层随机电路,还分别成功模拟
了100比特35层(10x10x35), 121比特31层(11x11x31)与144比特27层(12x12x27)的随机量子电路。
目前业界主流的模拟方案有两类,一类是存储量子状态的所有振幅,一类是对于任意振幅都可以迅速计算得到结果。第一类模拟方案,基本都在超级计算机上实现,因为存储45比特的量子状态需要Petabyte量级的内存,在存储这么多数据的同时对该量子态进行操作并进行计算,需要不断地在不同的计算节点之间交换数据,这样的通讯开销对于普通云服务是难以承受的。
在阿里巴巴计算平台的在线集群上,实验室团队采用了第二类模拟方案,通过快速有效的计算任意振幅,任务拆分后可以将子任务十分均衡地分配到不同节点,极少的通信开销使得模拟器适配现在广泛提供服务的云计算平台。
在本研究成果之前,对于两种模拟方案,全球尚未有研究团队可以成功模拟谷歌超过50比特40层的第一代随机测试电路。在达摩院量子实验室团队的模拟器内还可以每2分钟计算64比特40层随机电路的一个振幅。本次研究成果也已经以论文的形式在预印本网站arXiv上提交,文章并列第一作者为量子实验室量子科学家陈建鑫与实习生张放,作者还有实习生黄甲辰和Michael Newman博士。
本次研究成果arXiv论文链接:
https://arxiv.org/abs/1805.01450
谷歌、IBM、微软量子霸权混战,施尧耘:超导VS离子阱,量子计算进入两极世界
今年三月,在洛杉矶举行的美国物理学会年会上,谷歌展示了一个新的量子处理器Bristlecone。这个基于门的超导系统目的在于研究量子比特技术的系统误差率和可扩展性,以及在量子模拟、优化和机器学习中的应用。
谷歌量子AI实验室研究科学家Julian Kelly在Google Research官博发文介绍,Bristlecone遵循是谷歌之前提出的9个量子比特量子计算机的线性阵列技术所对应的物理学原理,而该技术显示的最佳结果如下:
低的读数错误率(1%)、单量子比特门(0.1%)以及最重要的双量子比特门(0.6%)。
该设备使用与9个量子比特的相同的模式进行耦合、控制和读出,但将其扩展为一个包含72个量子比特的正方形数组。
谷歌研究人员计算后认为,量子霸权的目标可以通过使用49个量子比特,一个超过40的电路深度,一个低于0.5%的2个比特误差进行完美的证明。
有观点认为,谷歌之所以公布72位量子比特处理器,是因为量子霸权之路遇到了对手IBM。
2017年11月,IBM宣布成功构建并测量了具有类似性能指标的50个量子比特原型机,今年2月又曝光了其内部结构图。
50个量子比特被普遍认为可以进行普通超级计算机不能完成的任务,IBM此举也是在“量子霸权”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
因为谷歌和IBM的量子处理器都是通过超导来实现量子计算,因此这两家公司在量子霸权上你追我赶。
但是另外一股力量也随时有可能爆发,那就是微软。
微软押注拓扑量子计算,虽然目前还没有做出来相互作用的量子比特,但一直在开发量子硬件以及量子计算机软件开发套件。
微软的逻辑在于,虽然谷歌、IBM都做出了量子比特,但这些都是不精确的量子比特,来自外部环境的微小震动或能量都可能导致计算错误。
而微软的拓扑量子计算机可能能够大大降低噪音。微软量子计算业务发展总监Julie Love曾说:“我们的一个量子比特将会有1000个、甚至10000个嘈杂的量子比特那样强大。”他们认为,微软将在今年年底前得到可工作的量子比特。
施尧耘今年2月发表在新智元上的一篇文章也提到,宇宙中第一个拓扑量子比特将在今年爆发,而微软是有可能做出来的。
事实也证明,微软也离量子霸权更近了一步。
今年3月底,微软的研究人员观察到被称为“天使粒子”的马约拉纳费米子存在的相当有力的证据:电子在他们的导线中分裂成半体。
如果微软希望建造一台能工作的量子计算机,这将是至关重要的。
另外,离子阱量子计算在今年下半年可能会做出手握50-60几个比特的利器,施尧耘认为,这一领域最大的赢家是没有稳定量子比特的Amazon和Facebook,量子计算将进入两极世界时代。
新智元
3.No.1工艺!麒麟980这一招近乎无敌;
麒麟980将升级为最新7nm工艺,仍然交给台积电代工。虽然此前有消息称,三星、GlobalFoundries乃至是Intel都想争取麒麟处理器的订单,但最终还是花落台积电。
华为海思的自然就是下一代麒麟980。华为和台积电关系密切,比如16nm工艺的麒麟960、10nm工艺的麒麟970,都是双方合作的成果。
此外,麒麟980将整合寒武纪科技的最新AI技术,基本断定就是寒武纪刚刚发布的第三代IP产品“寒武纪1M”,后者正是基于台积电7nm工艺,还是首个公开宣布的7nm产品,和麒麟980融合可谓水到渠成。
根据官方介绍,寒武纪1M能耗比高达5Tops/W,即每瓦特5万亿次运算,并提供2Tops、4Tops、8Tops三种规模的处理器核,满足不同场景、不同量级的AI处理需求,并支持多核互联,单个处理器核即可支持CNN、RNN、SOM等多样化的深度学习模型,更进一步支持SVM、k-NN、k-Means、决策树等经典机器学习算法,支持本地训练,为视觉、语音、自然语言处理以及各类经典的机器学习任务提供灵活高效的计算平台。
根据早先传闻,麒麟980将在第二季度量产,可能会使用A75 CPU架构(毕竟麒麟970 CPU毫无变化),GPU则有望来自华为自主研发。
2017年,华为牵手寒武纪团队共同面向终端,在AI方面进行了联合开发与优化,其中,华为麒麟970搭载的NPU正是寒武纪发布的寒武纪1A处理器。
正是因为华为在产品中植入一个中国完全自主产权的人工智能芯片IP,主要在工艺、人工智能、通信、拍照、游戏、安全等领域都带来了巨大的创新和突破。
近日,市场研究机构也对人工智能芯片公司进行了评估,对全球超过100家涉足人工智能芯片的公司进行了评估,根据评分,全球有24家企业进入了榜单,而以人工智能芯片麒麟970与Mate结合的华为也创新高进入了全球12强!(校对/范蓉)
4.贺利氏看好电子领域增长机会 招聘得力干将开疆拓土;
其他媒体特约记者供稿
日前,全球领先的科技公司贺利氏发布信息,公开招聘一位副总裁级别的高级经理人(点击4月18日相关报道)。该人选将负责发掘并实现贺利氏在电子及传感器相关业务领域的增长机会,既包括外部并购,也包括有机增长。关于这个职位的要求、期望和发展前景,记者专访了其上级领导、贺利氏电子业务领域总裁施蒂茨(Frank Stietz)博士。
贺利氏电子业务领域总裁施蒂茨(Frank Stietz)博士
问:首先,这个职位对于贺利氏有什么重要性?
答:电子和传感器是贺利氏的增长领域之一。业务增长一方面来自我们的现有业务,比如贺利氏电子、传感器技术全球业务单元,这两大业务未来几年均有两位数的增长规划。但更重要的是,为了全面应对电子和传感器市场的增长机遇,我认为我们也需要外部增长。这种外部增长的形式可以是并购已具一定规模的公司,也可以是对初创公司进行投资,当然也包括与学术机构、大学院校或者其他公司的合作。这是贺利氏最重视的事情,也是电子产品业务领域最关注的事情,我们需要有人负责外部增长项目,所以这个职位对我们很重要。
此外从全球来看,电子和传感器业务集中在亚洲,所以我们认为这个人选应该放在亚洲——上海或者新加坡。
问:这是一个非常高级的职位。你们肯定对这个候选人有很高的期望,将来又评估他(她)的业绩呢?
答:我个人认为,现在的任务非常清晰,就是在电子和传感器领域加速外部增长;然后,比如说并购一家合适的公司,或者投资初创公司,就将由这个人接管外部增长领域的运营事宜。所以,在一家被收购或投资的公司,他(她)应该既要负责销售,又要负责运营。也就是说,我们需要真正优秀的候选人。一方面他(她)应该在业务开发领域有丰富的经验,另一方面,如果他(她)在即将接管的这个新领域也有运营经验,那就更理想了。
问:关于并购方面的经验,什么样的背景才能更符合你们的需求?比如,咨询顾问从业经历,或者甚至已经有过成功的并购经验?
答:首先,我认为当我们谈论并购的时候,第一步始终是先确定我们想投资的领域,然后是哪一种类型的公司比较合适。对于这些工作职责来说,这个人有没有并购的背景不太重要,不过必须在市场分析方面有一定的经验,如果在电子和传感器领域有一些技术背景就更好了。候选人可以来自咨询顾问领域,这没有问题,因为很多时候咨询公司会聘用有技术背景的专家。在并购方面,贺利氏在电子和传感器两个领域都有相关技术专长,我们需要确定合适的公司和细分市场,才能更有战略意义。另外还有一点我们不能低估,那就是跟学术机构和大专院校的合作。它们其实是处在创新过程的最前沿,所以有相关技术背景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问:既然这个人选需要非常优秀,你们能提供什么样的机会,让他(她)有兴趣加入贺利氏并且施展才华呢?
答:首先,我想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候选人有机会负责全球性的事宜,因为这个职位需要负责全球协调;其次,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职位,在我们业务增长领域,完成业务开发项目和运营任务规划后,职责界定非常清晰。就像我刚才提到的,整个任职期间不是始终负责业务开发,而是在业务开发完成后负责运营;再次,在一家有成长性的技术公司工作是一件好事——我们的项目具有良好的成长性。还有一个好处,贺利氏是一家全球性的大公司,所以对于候选人来说,不仅在亚洲,包括在欧洲和美国,未来都有很多职业发展机会。
问:如果我是一个优秀的人选,那具体的应聘流程是怎样的?
答:首先是把你的简历提交给大中华区人力资源部负责人程敏女士。如果合适的话,我们会安排一系列的面试。一般来说,会进展得非常快。我们争取在三到四周的时间内确定优秀的候选人。——例如,我们前不久花费三周左右的时间,就确定了一个全球销售总监人选。
问:这太好了,这样的效率非常高。
答:我喜欢快节奏——我们的起点本来就很高,更要快马加鞭。总之,我们迫切地需要找到合适的候选人:一起加油,赢取成功!
5.倪光南回忆造芯:没做成事之前 都可能被当成唐吉诃德;
中兴被罚事件唤醒了公众对“中国芯”的关注,曾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助手的梁宁发表文章《一段关于国产芯片和操作系统的往事》,回忆了当年和倪光南等人一起研发芯片和操作系统的历史,在朋友圈广泛传播。倪光南,这位79岁的国产芯片和操作系统领域的权威人物,又一次成为焦点。近日,他接受了寻找中国创客的采访。
记者 / 刘素宏 吴江(摄影) 编辑 / 魏佳
倪光南与中国芯、操作系统一共有两段渊源。
1983年,倪光南放弃在加拿大国家研究院(NRC)的优厚薪酬选择回国,彼时中国正面临发展第四代计算机缺乏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的支持的困境。在国外工作开阔了眼界的倪光南在这样的背景下回国,他渴望做中国自己的芯片和操作系统。
回国后,倪光南先加入中科院计算所公司(联想集团前身),担任公司首任总工程师,后加入方舟公司。但这两段经历都以科学家、核心技术人员的离场而收尾。甚至,方舟计划失败后,倪光南本人向科技部“负荆请罪”。
力主政府部门桌面操作系统自主化
很多人认为Windows和Intel的垄断无法打破,只能接受已有的游戏规则。甚至有芯片研发人员觉得,芯片的自主可控实现之日依然无法预期。更有人嘲笑倪光南想用举国体制去和全球生态抗衡。
对于误解,倪光南不急于辩解,面对非议,他也依然语气平和,不急不缓。
事实上,倪光南深谙Wintel的走势,云计算、移动互联的影响以及网络信息安全的需求发展。
他所提倡的操作系统的自主可控,其实首先是在政府、大型企业范围内,尤其是关涉到国家安全的部门,在办公场景中实现桌面操作系统的国产化替代。
在他看来,政府部门实现桌面操作系统的自主化是完全可能的。并且,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技术已经不再是主要的问题,主要的问题在于,在使用中,让生态丰富起来,从政府领域逐步推进到企业,最后进入更广泛的领域。
摄 新京报记者 吴江
风和日丽时也要警惕安全风险
然而,替代垄断绝非易事。
倪光南作为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在他看来,去推行操作系统的自主可控义不容辞,就像每个人都要做好自己的工作。作为科学家,他要呼吁人们警惕那些尚未爆发的安全风险,未雨绸缪,哪怕在风和日丽时。
中国是网络大国,拥有全世界最大规模的用户和市场,苹果近五分之一的收入的来自中国。如果没有对禁售芯片这样的大事件发生,可能整个IT界依然可以自豪于做最大的应用市场。
但从PC时代的Wintel垄断,到移动端出现安卓、苹果iOS,中国错失了移动端操作系统迭代的重大机遇。
倪光南看来,芯片禁售事件不只是在供应链、核心技术上被卡脖子,潜在的更大风险在于网络安全。
北理工大学网络中心助理研究员,网络信息安全专家谦恒就曾撰文详细阐述了这种安全隐患,从技术上植入硬件木马是可能的,即利用芯片的设计和生产改变芯片的运算逻辑,从而可以达到攻击的目的。若有硬件木马的存在,一旦触发木马生效的条件,其破坏性将是巨大的,会导致数据丢失、功能失效甚至系统瘫痪。
硬件木马并非危言耸听。
早在2018年年初,网络安全研究人员就发现了英特尔、AMD和ARM架构的芯片当中存在“熔断"(Meltdown)”和“幽灵(Spectre)”两个安全漏洞。这些漏洞对笔记本电脑、台式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服务器在内的硬件设备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能够让黑客盗取盗用其中的敏感数据信息。
用最通俗的话来说,即便芯片已经被安装到全世界各地的计算机,但依然可以通过远程控制的方法对芯片所在的终端进行控制。
这样的说法也得到了中国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产业联盟秘书长曹冬的认可。
“就好像你们家在那儿,我有你们家钥匙,只不过是我想不想去,去不去是我的事。远程就可以控制”,曹冬说,手机丢了你着急,信息丢了你不知道。通过芯片后门可以获取用户信息,其实很容易设计一些机制在芯片上做手脚。
对话倪光南
“芯片禁售事件给人的教育挺大,比我们讲一百遍都有用”,倪光南穿梭在五道口的路上,这是他一天里难得的悠闲时光。
如今,他已经79岁,经历联想、方舟的波折后,他再也没有实际加入到任何一家公司。2013年,倪光南发起成立中国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产业联盟,致力于推广国产操作系统。
谈“芯片自研”
资金不足,借用别人实验室
寻找中国创客:你的助手梁宁写的《一段关于国产芯片和操作系统的往事》一文在网上广泛传播,现在回忆起来,联想的那段经历,芯片研发具体是什么情况?
倪光南:我们持续感受到芯片的重要性。
1980年代,中国在第四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上落后,早期能生产大型计算机的包括美国、前苏联、英国、法国,中国是第五家。
第三代计算机的集成电路主要是单片、中小规模的,都还是国产的,但到了第四代超大规模计算机时,我们发现没有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就做不下去了。
上世纪80年代,我们有的成果,比如汉子激光照排,包括联想式汉卡,都是计算机的一个扩展功能,不是计算机主体。那时候我就觉得中国要做计算机,就一定要做芯片。
集成电路怎么做?企业很小,没有那么多的投入。当时有一个909工程(编者注:1995年12月,中国电子工业有史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国家项目——“909”工程确定,其内容是建设一条8英寸、0.5微米技术起步、月加工2万片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线。“909”工程是国家发展微电子产业重点工程的简称,其主体为上海华虹集团。投资100亿),但实际上比起国际发达国家的投入依然很小,有一部分投资还是企业投的。
寻找中国创客:资金投入不足,如何做芯片研发?
倪光南:当时在联想时觉得,集成电路的设计可以做,设计投入不大,这是力所能及的。芯片的设计需要EDA软件和一些测试设备,也很昂贵,因为我们跟一些客户关系好,就到别人家的设计实验室做设计,借用别人的工具。
当时为了节省费用,大半年左右,计算所孙祖希研究员带着年轻人到新加坡CHARTER公司的设计实验室做投片,就这样用很少的钱做出汉卡的芯片。设计公司比较容易起步。后来中国也有成百上千设计公司,投入较小。目前我国在芯片设计上并不比国外落后很多。
在我离开联想前,我们后来一共研发了5个ASIC(专用集成电路),用在汉卡、汉字打印机、微型机上,获得了成功。尝试从集成电路设计入门的思路走通了。很多企业在设计上都起来了,设计以人的智力为主,再加上一些工具,起步低。中国目前设计业发展不错,跟国际上大体差不多。
谈“被人利用”
就像刮风下雨,你碰到,躲不开
寻找中国创客:梁宁提到,你冒着一次次被人利用的风险,依然要推行自主可控。
倪光南:你碰到的这些,不是你想要或者你愿意的,就像刮风下雨,你碰到,躲不开。李德磊(方舟科技创办人)不做高科技,炒房产,这是最初无法预料的。当年法治不完善,知识产权没有股权,也就没有话语权。现在的公司科技人员的知识产权都有股权,是在不断进步。
寻找中国创客:国产操作系统的可替代需要迭代的窗口期,是不是错失了移动端迭代的时机?
倪光南:Wintel已经垄断了桌面操作系统,一般领域做国产替代是比较难,但涉及信息安全的国家政府层面办公桌面的国产替代比较容易些。而移动端目前还没有很理想的国产操作系统。
过去人们往往会注意终端硬件,对操作系统没有认真研究,软件不被重视。现在国家投入1400亿做集成电路基金,但光是有芯片不够,还要有软件。硬件没有软件支撑是不行的。
当时苹果推出iOS智能手机是2007年,安卓手机大约2009年才推出来,如果中国在苹果手机一出来时,就立刻组织人搞移动操作系统,未必搞不出来,不至于现在被安卓、苹果的操作系统所垄断。
寻找中国创客:这个过程里有哪些经验教训?
倪光南:现在国家对操作系统的项目,支持千万元就算大的,而且往往“撒胡椒面”,不符合操作系统发展规律。世界上就那么几个主要的操作系统,中国能有几家?操作系统高度垄断,要么不支持,要么只支持一两家,撒胡椒面支持方式不符合操作系统的发展规律。
寻找中国创客:你之前提到,操作系统国产化替换在2020年会有一个比较显著的成果,现在看来可实现吗?
倪光南:政府领域实现这个目标也不是不可能。一般领域要有很大生态支持才行。目前很多省、地方都在分散搞芯片。芯片需要非常大的投入,各自为战可能产生分散、重复投入。
希望国家基金牵头,民间资金参与,包括企业,共同来做,但要考虑产业布局自主可控。集成电路制造要做好国家层面顶层设计,不能遍地开花,否则会分散、重复建设。
谈“举国体制”
只有政府没企业也有问题
寻找中国创客:操作系统除了国家力量,企业可能做出来吗?
倪光南:中国企业整体还是有希望的。华为有8万研发人员,还有BAT等也在加强知识产权储备,加大研发投入。但单个来看,产业界没有足够和微软、Intel、Oracle、苹果相比肩的公司,企业相对弱时政府需要起作用,中国举国体制也比较好做,用中国的资源和能力来做事情。政府不是带领,而是帮助、联合企业,可能事半功倍。
寻找中国创客:有人觉得,全球化市场的大规律下,举国体制已经不适用了。
倪光南:并不是说举国体制就是不按市场规律办事,可以又有举国体制又有市场竞争的好处,引入良性竞争。没有举国体制很难启动。比如北斗,整合航天和网信领域,政府做有好处。但只有政府没有企业也有问题。
寻找中国创客:你认为BAT有可能实现芯片的自主可控吗?
倪光南:企业是创新主体,具体芯片、CPU还是靠企业。相信中国很多能干的企业,现在有足够的钱,可以在基础技术领域有所贡献。人工智能芯片,也许BAT会做的很好。
寻找中国创客:有人评价你对自主可控的坚持有些唐吉诃德,你怎么看?
倪光南:没做成事之前,可能都会被当成唐吉诃德。成功需要很长过程,急功近利不一定有好的结果。另外,不一定要自己成功,我做一段,人家接着做,不一定在乎自己有什么成果,要有这个心胸,超脱一些,不要斤斤计较自己的得失。从大局看,一个企业不行还有更多企业出来,依托产业界发展是一定可以的。新京报
6.武汉梦芯:年底发布国内首款集通信和定位融合的芯片;
原标题:武汉梦芯:用“芯”引领 打造世界的北斗,年底发布国内首款集通信和定位融合的芯片
5月7日,湖北电视台《湖北新闻》栏目以《武汉梦芯:用“芯”引领 打造世界的北斗》为题,报道光谷企业武汉梦芯科技用创新引领发展、自主研发“中国芯”的故事~
今年底,梦芯将正式发布国内第一个集通信和定位融合的芯片!
报道内容
“紧紧扭住创新这个牛鼻子,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这是他在湖北调研时对全省上下的殷殷嘱托,要创新,要引领式发展,这让光谷企业武汉梦芯科技感受到了加速前进的动力。
见到莫钧,这位梦芯科技的首席技术官,并不是在实验室,而是在武汉豆牛科技,这是梦芯芯片的下游运用方企业。
技术开发的角色,跑起了运营维护,莫钧为的是,让实验室离市场更近一步。
莫钧表示,这样更方便了解客户具体的使用场景,也能知道我们研发方向。
就是在这间只有大概20平方米的梦芯科技的实验室,不到7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就研发出了国内第一颗40纳米大小的芯片。
这款芯片一问世,让国内卫星导航芯片55纳米大小的记录和国际接轨。
2016年,莫钧和他的团队,又研发出了第二代芯片,可以同时接收北斗、GPS和俄罗斯的格洛纳斯三种卫星信号,世界四大定位卫星,梦芯就包揽了三个。
莫钧说道,第一款芯片做的是技术积累,到第二代芯片,我们将市场推向国外市场,第三款芯片希望超越市场上现有芯片的设计。
如何做得更好?莫钧在和客户深度互动中,找到了突破方向。
莫钧说,以前通信芯片和定位芯片需用设备放在一起,如今是将通信和定位这两个功能的芯片放到一颗芯片里。
两年时间,莫钧和他的团队都在琢磨这件事情,现在研发有了很大进展。他们通过内部布局优化,芯片在接收定位信息的同时,还可以传递出车辆的油耗、行驶速度等信息,它的功耗还只是前两代的三分之一。
目前梦芯技术所有的技术都是自主研发的,已达到同国外技术竞争的水平。
今年底,梦芯的第三款芯片就将正式发布,这是国内第一个集通信和定位融合的芯片。而梦芯的追梦之路,还在延伸。
梦芯科技总经理王庆海表示,我们新的工艺追赶跟国际接轨,下一个芯片可能会做28纳米的尝试,在国内大多数领域完全取代GPS,让全世界人民都用上中国的北斗。中国光谷
文章来源:http://laoyaoba.com/ss6/html/98/n-671698.html
责任编辑:星野
- 半导体行业观察
- 摩尔芯闻
最新新闻
热门文章 本日 七天 本月
- 1 东方晶源YieldBook 3.0 “BUFF叠满” DMS+YMS+MMS三大系统赋能集成电路良率管理
- 2 NVIDIA重磅出击:三台计算机助力人形机器人飞跃
- 3 奕行智能(EVAS Intelligence)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加速推出RISC-V计算芯片产品,共同助力新时代到来
- 4 智能驾驶拐点将至,地平线:向上捅破天,向下扎深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