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大败退,深圳工厂裁员320人
来源:内容来自蓝鲸TMT,谢谢。
4月18日,“我们最后还是签了离职合同”,深圳三星电子通信有限公司的中层员工向记者反映,深圳三星电子通信公司将被撤销,除6位韩籍高层外,所有员工将于4月底全部遣散,遣散人数约320人左右。如此,三星“抛弃了”其在中国唯一一家生产网络设备的公司。
该员工诉称,所有员工自4月3日开始陆续被部门领导口头告知“公司要关门、员工要解散”;以及,“员工大多是生产工人,原本的遣散费并不丰厚,加上时间仓促,期间协商赔偿方案至少两回。”
截至发稿,三星公司及深圳三星电子通信尚未对此次遣散员工出具书面公告;同时,记者致电三星中国的相关公关人员时获悉,“暂未收到相关信息,需要向人力资源部等部门了解”;也有三星集团的公关人员表示,全资子公司或控股公司的法人有一定的裁定权。
一位曾受雇于外资上市公司的律师对记者表示,此次三星遣散方案对其员工有一定不足,时间匆促,没有充分考虑劳动群体的实际利益。
而多位科技行业观察人士对记者指出,虽然三星在OLED和芯片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不过,面对竞争对手对中国用户的抢夺,曾引以为豪的手机业务遭遇滑铁卢。三星整个品牌在中国逐渐不被市场看好,而遣散员工似乎早有迹象,裁撤深圳工厂,或许预示着三星在中国市场的业务转移。
这一事件看似是“逃离”,实则是在中国的整体布局的“有心乏力”。
“我们员工是被要求‘自愿离职’,实际就是裁员”,该员工向记者透露,“我们之前是一直盈利,平均工资水平与深圳当地同业水平持平,人均月薪为4000元/月-5000元/月。”
根据工商资料显示,深圳三星电子通讯公司前身为深圳三星科健移动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2月,时由韩国三星电子株式会社、中国科健股份、深圳市智雄电子、上海联和投资,分别以49%、21%、20%、10%的出资比例成立的中外合资企业,注册资本为2000万美元,主营开发和生产CDMA手机产品、销售自产产品并提供售后技术服务,以及进行3G终端产品技术的研发。
不过,到目前为止,韩国三星电子株式会社已经变为深圳三星电子通信有限公司控股股东,持股95%;上海联合投资有限公司持有5%。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深圳三星电子通讯有8次重要的资本和业务转型变更:
自2013年业务转型以来,该公司业务开始由手机生产转型为网络设备生产,是三星唯一一家海外网络设备生产厂家,主要生产基站终端RRU,之前都是在位于韩国龟尾的韩国三星网络事业部进行生产。
该员工透露,本次遣散主要源于生产基地已经转移至越南,业务生产随之也转移到越南。
值得注意的是,三星自2015年开始已在越南设立公司。“越南公司在2017年开始生产与我们同样的设备;2018年年初,我们的部分业务订单已经转由越南公司进行实施和跟进。”
“我们大多数员工是生产工人,而且是4月3号突然获知公司要关门,时间太仓促,公司根本没考虑员工的后续工作和生活,并且一直没有出具书面的通知或者公告”,该员工向记者透露,4月8号进行初步的赔偿协商,原订4月11号出最终的赔偿方案。
记者获悉,截至到4月3日,深圳三星电子通讯有限公司在职员工近330名,其中包括6名韩籍高管。此前,在职员工均直接与深圳三星电子通讯签订劳动合同。
该员工表示,公司在4月8日内部会议中公布了初步的遣散和赔偿方案,即:离职去别的公司的统一基准为“N?3”,就职年限7年以下补2000元,7~10年补4000元,10年以上补8000元。如去兄弟公司,补偿统一基准为N,外加4000元(安置费2000元和搬迁费2000元);而去惠州公司和东莞公司的员工,只补给半年薪酬。但此次会议并未有任何进展,后续还将协商。
“该补偿方案并没有获得所有员工的同意,员工曾一度准备拉横幅进行抗议”,该员工表示,“公司出具的补偿方案太生硬,不考虑我们的利益,我们员工感觉很被动。”
但斗争持续到4月17日,除6名核心高管外,绝大多数员工还是陆续办完了补偿手续。
最后的赔偿方案在员工的呼声中,有了些许改变。最终赔偿方案请见下图:
记者了解到,绝大多数员工已于4月18日签署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6位高管返韩。
三百余人,按照三星方面最终的赔偿方案,据爆料人估算,涉及的遣散费总额至少超过了2千万元。
4月19日晚间,深圳三星电子通讯副总经理杜长喜在该公司的员工微信群中的对话无疑说明了该公司的遣散。
此外,记者获悉,为了保证之前订单业务的收尾工作,深圳三星电子通信采取了反聘措施,直至完成所在岗位的收尾工作;业务收尾工作的最后日期为5月30,自6月1日起开始进行处理资产、工商信息变更撤销公司等相关程序。
上述律师认为,按《劳动合同法》关于解除合同的规定,企业应当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年支付一个月本人工资经济补偿金,满半年不满一年的按一年支付,不满半年的按半年支付。并且,还应当提前30天书面通知或者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代通知金。
而深圳三星电子通讯的“遣散”员工并不符合法律规定,有打法律擦边球的嫌疑。
根据爆料人提供的信息,本次三星遣散的员工主要是技术工人,协商时间较短,且赔偿方案一刀切;而实际情况是,在进行赔偿时,企业需要充分考虑技术工种的招工期、利益分配等问题。
此外,有科技行业资深人士认为,中国市场曾以庞大而相对廉价的劳动力、巨大的消费市场、不断提升的制造业技术能力、以及相对成熟的基础设施,吸引了包括三星在内的很多外资巨头。而深圳三星电子通信的所有员工遭遣散可能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一是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苹果、华为、OV、小米等竞争对手不断壮大,制造业利润和回报急剧下降,同时市场份额压缩,而东南亚和印度等国家的劳动力成本相对更低;二是在中国实体经济大环境下,工业用地、税负资源成本都在上升,导致利润率很低;三是三星的业务调整,而这很可能源于业务转移。
“据我了解,三星近两年对入职员工数量有严格把控,其中天津手机、苏州SSL等公司已经多年’只出不进’”,该中层员工向记者如是表示,“我们作为员工,已经感受到三星的业务在发生迁移。”
三星裁员的信息并不是扑风捉影。有业内人士向记者指出,近年来,尤其是2017年的继临阵换帅之后,曾有消息称中国三星电子将撤销七大支社,内部机构将进行重大变革;改编之后,七大支社将变为26个办事处,常务、次长、副总等级别的领导变为各办事处负责人,同时裁员也在进行中。
那么,内部机构的变革一旦成行,是否也意味着三星在中国的业务布局重点也会发生迁移?
三星电子的2017年财报显示,营收为239.58万亿韩元,同比增长19%;净利润为53.7万亿韩元,同比增长83%;而消费类家电和移动通讯业务下跌,增收主要系存储和OLED业务板块的提振;存储类和显示屏业务营收相较2016年Q4营收分别增加54%、51%,已超过三星季度总营收的一半。
4月26日公布的三星电子2018年Q1报显示,因市场对内存芯片的需求,半导体业务占大部分利润,芯片业务占总利润近75%,智能手机使用的OLED面板需求下降对Q2业绩增长构成挑战。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财报数据已经“释放”信号,三星的营收和运营重点正由消费类产品逐渐转型成为原材料的供给。
曾有三星中国的高层向记者透露,三星将持续扩大投资,继续扎根在中国业务;外界仅仅认为手机业务的“不景气”会对三星产生巨大打击的想法是不明智的,因为三星现在发展重点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侧重,存储类和OLED类业务尤其值得关注。
有媒体报道称,为争取更多订单,三星计划斥资54亿美元在韩国器兴区和华城工厂引进新设备,加强自身半导体代工竞争力;面板领域也需要斥重资布局更大规模的厂房加大产能,以应对行业需求。
也有行业人士认为,三星布局中国市场沿袭在韩国的战略思路,不是做单纯的投资,而是进行上下游全产业链的延伸。未来,三星的投资布局或许更侧重于向产业上游延伸,抢占产业链利润最丰厚的顶端。
之前在中国市场,三星最为人熟知的是手机业务,其次是家电业务。继2016年的“爆炸门”以来,三星手机的市场份额便一路下跌。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Strategy Analytics发布的数据显示,三星在2017年第四季度的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已由20%降至0.8%。据GFK数据显示,三星2017年在中国合计销量为1107万台,市场份额仅占2%。
在一位长期对接三星手机的资深媒体人看来,三星是横向一体化的产业链布局结构,对于芯片、内存、屏幕面板等手机制造的关键元器件都有完善的布局。他认为,三星目前有四个方面值得关注,一是用户定位越来越模糊,二是产品创新疲乏,三是内部管理看似有条、实则混乱,四是三星整个品牌的业务重点正在转移。
前述业内人士表示,三星在电子产品领域处于产业链最顶端,订单量巨大,给供应商的利润空间超过国内品牌,这也是其成为在华投资最高外企的重要原因。中国人力成本增长或许是本次员工遣散的直接原因,而在业务布局中,腹背受敌的三星,可能不得不考虑另谋他路。
今天是《半导体行业观察》为您分享的第1570期内容,欢迎关注。
R
eading
推荐阅读(点击文章标题,直接阅读)
★ 中国芯战略,特色工艺的升级转型之路
关注微信公众号 半导体行业观察 ,后台回复关键词获取更多内容
回复 兆易创新 ,看与兆易创新公司相关的文章
回复 摩尔定律 ,看更多与摩尔定律相关的文章
回复 材料 ,看更多与半导体材料相关的文章
回复 面板 ,看更多面板行业的文章
回复 晶体管 ,看更多与晶体管相关的文章
回复 晶圆 ,看晶圆制造相关文章
回复 士兰微 ,看更多与士兰微公司相关的文章
回复 展会 ,看《2017最新半导体展会会议日历》
回复 投稿 ,看《如何成为“半导体行业观察”的一员 》
回复 搜索 ,还能轻松找到其他你感兴趣的文章!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摩尔精英
- 半导体行业观察
- 摩尔芯闻
最新新闻
热门文章 本日 七天 本月
- 1 共筑国产汽车芯片未来,中国汽车芯片联盟全体大会即将开启
- 2 国产EDA突破,关键一步
- 3 思尔芯第八代原型验证S8-100全系已获客户部署,双倍容量加速创新
- 4 Ampere 年度展望:2025年重塑IT格局的四大关键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