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老杳:美国禁供中兴芯片,专家信口开河是祸国殃民
2018-04-23
14:00:57
来源: 老杳吧
点击
1.老杳:美国禁供中兴芯片,专家信口开河是祸国殃民;
2.专家:中国半导体不惧美国制裁,10年到20年有望进入第一梯队;
3.中国芯离了美国不行?专家解读中兴被制裁三大热点;
4.如何破解“缺芯”之痛?聚焦中兴禁售令三大热点;
5.美国制裁中兴后 中国CPU自主可控“核心三要素”发布
1.老杳:美国禁供中兴芯片,专家信口开河是祸国殃民;
美国禁供中兴芯片,工信部说“我国芯片水平已越来越接近世界第一梯队”,专家说“我国高端芯片研制已具备基础”。
甚至“中兴通讯此次受到限制的所有芯片,在十二五和十三五国家研究计划中,都有相应的部署”。
事实真的如此吗?
的确,中国已经拥有可以媲美高通处理器的海思麒麟处理器,中国的存储器今年也准备开始试产,但可以研发芯片不意味着追赶美国近在咫尺。
抛开国产芯片与欧美(含日韩)芯片的水平差异,国产芯片使用的EDA工具、IP核大多数来自欧美,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的设备大多数来自欧美,沙子到处都是,可晶圆制造的原材料一样大多数来自欧美,更关键的是有关半导体各领域的专利也大都被欧美掌握。
现代半导体体系架构由欧美建立,整个产业链核心技术也基本被欧美公司把持,即使中国个别环节突破,根本不足以支撑中国芯片产业的突围。
特朗普此次启动301调查的根源是知识产权,自主创新不意味着不使用人家的知识产权。
美国禁止向中兴销售芯片,中国希望强化自主创新没有错,不过如果:
美国禁止向中国销售EDA工具及IP核,中国如何设计芯片?
美国禁止向中国出售设备,中国如何建设工厂?仅仅有自己不一定领先的蚀刻机,没有光刻机晶圆厂如何生产?
美国禁止向中国出售使用美国技术或专利的产品,中国还能从海外进口任何电子零部件吗?
答案是不能,在半导体领域,如果美国全面向中国禁止出售技术或产品,中国半导体业将全面崩溃,中国强大的制造业将全线塌陷,这不是耸人听闻。
美国禁止销售芯片给中兴,美国的博通、Intel等都是第一时间停止供货,非美国公司则在评估是否使用了美国技术或专利,因为即使强大如三星、台积电等这样的集成电路后起之秀也不可能没用到美国公司的相关专利或技术。
自主创新不是抛开海外技术另建新体系,如此中国集成电路将倒退20年,自主可控也不是将海外公司全部隔离在外!如此中国的国家安全将危在旦夕。
前几天看到新发布的中国CPU自主可控“核心三要素”,一、CPU研制单位是否符合安全保密要求;二、CPU指令系统是否可持续自主发展。三、CPU核源代码是否自己编写;
不是说目前中国不存在符合“核心三要素”的CPU,否则这种三要素也不可能出炉。
无论现在的电脑处理器还是手机处理器都是经过几十年的系统测试及安全测试,即使如此,无论Intel还是高通都曾报出惊人的安全漏洞,中国CPU可以自主可控,没有海量数据测试,又如何保证技术上安全可控?
CPU的确可以自主可控,以目前中国的产业状态一样要使用国外的IP、EDA工具,即使在国内生产,一样要使用海外的设备,这样到处是漏洞生产出来的设备能安全可控?
许多时候,所谓自主可控,只不过是设置门槛将相关利益人挡之门外,所谓自主创新,只是为了从国家套取更多科研经费,无论是谋名还是谋利。
美国对我国光伏产业实施了“双反”调查,也没有阻碍我国光伏产业快速发展步伐。如果美国对中国半导体技术全面禁运,中国几十年建立起来的制造盛世大国将烟消云灭。
中国制造2025没有错,前提是参与国际协作、竞争,尊重知识产权,遵守国际规则,而不是为了抗争美国强行关起门来的自主创新,因为中国不可能抛开现有的半导体体系另起炉灶,中国人民也不允许将生活水平倒退20年。
键盘党可以信口开河,结果只是口水相争,专家如果信口开河,结果将是祸国殃民。其他媒体
甚至“中兴通讯此次受到限制的所有芯片,在十二五和十三五国家研究计划中,都有相应的部署”。
事实真的如此吗?
的确,中国已经拥有可以媲美高通处理器的海思麒麟处理器,中国的存储器今年也准备开始试产,但可以研发芯片不意味着追赶美国近在咫尺。
抛开国产芯片与欧美(含日韩)芯片的水平差异,国产芯片使用的EDA工具、IP核大多数来自欧美,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的设备大多数来自欧美,沙子到处都是,可晶圆制造的原材料一样大多数来自欧美,更关键的是有关半导体各领域的专利也大都被欧美掌握。
现代半导体体系架构由欧美建立,整个产业链核心技术也基本被欧美公司把持,即使中国个别环节突破,根本不足以支撑中国芯片产业的突围。
特朗普此次启动301调查的根源是知识产权,自主创新不意味着不使用人家的知识产权。
美国禁止向中兴销售芯片,中国希望强化自主创新没有错,不过如果:
美国禁止向中国销售EDA工具及IP核,中国如何设计芯片?
美国禁止向中国出售设备,中国如何建设工厂?仅仅有自己不一定领先的蚀刻机,没有光刻机晶圆厂如何生产?
美国禁止向中国出售使用美国技术或专利的产品,中国还能从海外进口任何电子零部件吗?
答案是不能,在半导体领域,如果美国全面向中国禁止出售技术或产品,中国半导体业将全面崩溃,中国强大的制造业将全线塌陷,这不是耸人听闻。
美国禁止销售芯片给中兴,美国的博通、Intel等都是第一时间停止供货,非美国公司则在评估是否使用了美国技术或专利,因为即使强大如三星、台积电等这样的集成电路后起之秀也不可能没用到美国公司的相关专利或技术。
自主创新不是抛开海外技术另建新体系,如此中国集成电路将倒退20年,自主可控也不是将海外公司全部隔离在外!如此中国的国家安全将危在旦夕。
前几天看到新发布的中国CPU自主可控“核心三要素”,一、CPU研制单位是否符合安全保密要求;二、CPU指令系统是否可持续自主发展。三、CPU核源代码是否自己编写;
不是说目前中国不存在符合“核心三要素”的CPU,否则这种三要素也不可能出炉。
无论现在的电脑处理器还是手机处理器都是经过几十年的系统测试及安全测试,即使如此,无论Intel还是高通都曾报出惊人的安全漏洞,中国CPU可以自主可控,没有海量数据测试,又如何保证技术上安全可控?
CPU的确可以自主可控,以目前中国的产业状态一样要使用国外的IP、EDA工具,即使在国内生产,一样要使用海外的设备,这样到处是漏洞生产出来的设备能安全可控?
许多时候,所谓自主可控,只不过是设置门槛将相关利益人挡之门外,所谓自主创新,只是为了从国家套取更多科研经费,无论是谋名还是谋利。
美国对我国光伏产业实施了“双反”调查,也没有阻碍我国光伏产业快速发展步伐。如果美国对中国半导体技术全面禁运,中国几十年建立起来的制造盛世大国将烟消云灭。
中国制造2025没有错,前提是参与国际协作、竞争,尊重知识产权,遵守国际规则,而不是为了抗争美国强行关起门来的自主创新,因为中国不可能抛开现有的半导体体系另起炉灶,中国人民也不允许将生活水平倒退20年。
键盘党可以信口开河,结果只是口水相争,专家如果信口开河,结果将是祸国殃民。其他媒体
2.专家:中国半导体不惧美国制裁,10年到20年有望进入第一梯队;
美国制裁中兴事件告诉我们:要改变目前中国信息产业受制于人的局面,不能只着眼于产品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构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龙芯中科技术有限公司总裁胡伟武)
尽管中兴通讯事件暴露出我国在传统芯片中存在短板,但我们有条件、有能力、有办法应对创新发展过程中的冲击和干扰。(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装备研究所所长左世全)
仅从“863”计划的十二五规划来看,国家针对宽带通信、高性能计算机、骨干网络、光交换、接入网、无线通信和微波光波融合等领域方向中的光电子器件进行了重点部署。“这些研发项目有很多都是前瞻布局的,中兴通讯此次受到限制的所有芯片,在十二五和十三五国家研究计划中,都有相应的部署。(中科院半导体所副所长祝宁华)
我们在芯片设计、制造等方面确实存在短板,特别是制造环节相对较弱,部分核心技术、关键设备没完全掌握,但这些技术我们都有布局,而且与国外差距不断缩小。(中科院微电子所所长叶甜春)
中国有自己的显著优势,比如正在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拥有庞大的市场等。中国在半导体等领域发展速度极快,未来10年到20年,将有望补齐短板,进入第一梯队。(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张平)
我国近年来不间断地支持光电子领域的科技创新,从“863”计划、“973”计划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项目,都投入大量资金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对光电子芯片和模块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创新性成果。(中科院半导体所副所长祝宁华)
只要国家选定面向未来信息网络急需的1—2类核心关键光电子芯片,集中资源,从设计、研发、器件制备到封装测试进行综合布局,同时通过国家引导、地方和企业的参与,构建完善的光电子芯片加工工艺平台,相信高端芯片研发的短板能够在5年内得到缓解(中科院半导体所副所长祝宁华)
十八大以来,自主CPU的研发和产业化取得了重要进展。一是自主CPU性能不断提高,超过国际主流CPU的低端产品,正在向中高端逼近。二是基于自主CPU形成了包括上千家企业的产业链,自主可控的信息产业体系正在形成。(龙芯中科技术有限公司总裁胡伟武)
不少国内CPU企业靠着从第三方公司获得的软核授权甚至硬核授权“攒”CPU,他们并不真正知道处理器核心代码怎么写,更没法形成自己的核心设计能力。因此,CPU核源代码是否自己编写是判别一个处理器团队是否具备设计CPU能力的关键。(龙芯中科技术有限公司总裁胡伟武)
在高端服务器CPU上,我们已经规划到了2020年。申威3232正在研发中,主要面向大数据和云计算领域,与此同时,申威的生态和产业链也在不断完善。(国家高性能集成电路(上海)设计中心副主任田斌)
只有坚持自主研发,建立自己的技术标准,形成自主的产业体系才是中国IT产业摆脱受制于人命运的根本出路。(龙芯中科技术有限公司总裁胡伟武)
实践证明,贸易摩擦和技术壁垒难以阻碍一个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上世纪70年代,在半导体产业领域,美国和日本爆发了多年的贸易战,但并没有阻碍日本半导体产业的崛起。又如,前些年美国等国家对我国光伏产业实施了“双反”调查,也没有阻碍我国光伏产业快速发展步伐。(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昌林)
只要我们坚持已有的开放、竞争合作、共同发展道路不动摇,集中政府、研发机构、企业的优势力量,相信用不了太久,在产业链高端——核心芯片上也必然会取得同样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北京大学教授李红滨)
注:本文内容摘自各大主流媒体报道。 其他媒体
尽管中兴通讯事件暴露出我国在传统芯片中存在短板,但我们有条件、有能力、有办法应对创新发展过程中的冲击和干扰。(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装备研究所所长左世全)
仅从“863”计划的十二五规划来看,国家针对宽带通信、高性能计算机、骨干网络、光交换、接入网、无线通信和微波光波融合等领域方向中的光电子器件进行了重点部署。“这些研发项目有很多都是前瞻布局的,中兴通讯此次受到限制的所有芯片,在十二五和十三五国家研究计划中,都有相应的部署。(中科院半导体所副所长祝宁华)
我们在芯片设计、制造等方面确实存在短板,特别是制造环节相对较弱,部分核心技术、关键设备没完全掌握,但这些技术我们都有布局,而且与国外差距不断缩小。(中科院微电子所所长叶甜春)
中国有自己的显著优势,比如正在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拥有庞大的市场等。中国在半导体等领域发展速度极快,未来10年到20年,将有望补齐短板,进入第一梯队。(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张平)
我国近年来不间断地支持光电子领域的科技创新,从“863”计划、“973”计划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项目,都投入大量资金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对光电子芯片和模块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创新性成果。(中科院半导体所副所长祝宁华)
只要国家选定面向未来信息网络急需的1—2类核心关键光电子芯片,集中资源,从设计、研发、器件制备到封装测试进行综合布局,同时通过国家引导、地方和企业的参与,构建完善的光电子芯片加工工艺平台,相信高端芯片研发的短板能够在5年内得到缓解(中科院半导体所副所长祝宁华)
十八大以来,自主CPU的研发和产业化取得了重要进展。一是自主CPU性能不断提高,超过国际主流CPU的低端产品,正在向中高端逼近。二是基于自主CPU形成了包括上千家企业的产业链,自主可控的信息产业体系正在形成。(龙芯中科技术有限公司总裁胡伟武)
不少国内CPU企业靠着从第三方公司获得的软核授权甚至硬核授权“攒”CPU,他们并不真正知道处理器核心代码怎么写,更没法形成自己的核心设计能力。因此,CPU核源代码是否自己编写是判别一个处理器团队是否具备设计CPU能力的关键。(龙芯中科技术有限公司总裁胡伟武)
在高端服务器CPU上,我们已经规划到了2020年。申威3232正在研发中,主要面向大数据和云计算领域,与此同时,申威的生态和产业链也在不断完善。(国家高性能集成电路(上海)设计中心副主任田斌)
只有坚持自主研发,建立自己的技术标准,形成自主的产业体系才是中国IT产业摆脱受制于人命运的根本出路。(龙芯中科技术有限公司总裁胡伟武)
实践证明,贸易摩擦和技术壁垒难以阻碍一个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上世纪70年代,在半导体产业领域,美国和日本爆发了多年的贸易战,但并没有阻碍日本半导体产业的崛起。又如,前些年美国等国家对我国光伏产业实施了“双反”调查,也没有阻碍我国光伏产业快速发展步伐。(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昌林)
只要我们坚持已有的开放、竞争合作、共同发展道路不动摇,集中政府、研发机构、企业的优势力量,相信用不了太久,在产业链高端——核心芯片上也必然会取得同样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北京大学教授李红滨)
注:本文内容摘自各大主流媒体报道。 其他媒体
3.中国芯离了美国不行?专家解读中兴被制裁三大热点;
日前,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中兴通讯采取出口管制措施,国内产业界十分关注。这一事件会不会阻碍我国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我们如何应对各种冲击?人民日报记者采访了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及行业专家。
出口管制不会阻碍中国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步伐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昌林表示,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中兴通讯采取出口管制措施,将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带来一定影响,但不会阻碍中国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步伐。
王昌林认为,这是因为中国在全球高技术产业链中处于重要地位。如果美国大规模限制对中国关键技术的出口,无疑将对中国造成影响,也势必同时也打击美国和日本、韩国的电子信息产业。而且,还要看到,美国等发达国家制造业主要是靠高技术制造业支撑的,如果高技术产业大幅下滑,还将影响美国相关的研发服务等行业和纳斯达克等资本市场,从而对美国经济和全球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取得重要进展,具备加快做大做强的诸多优势。王昌林分析,我国已经形成了体系完整、配套齐全、能力巨大的产业体系,并初步形成了一批创新型龙头企业;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我国在芯片、操作系统等领域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并在国防军工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具备了加快高技术产业做大做强的较好基础;国内市场规模和发展潜力巨大,可依托庞大的内需推进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这是其他许多国家所不具备的。
王昌林表示,实践证明,贸易摩擦和技术壁垒难以阻碍一个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上世纪70年代,在半导体产业领域,美国和日本爆发了多年的贸易战,但并没有阻碍日本半导体产业的崛起。又如,前些年美国等国家对我国光伏产业实施了“双反”调查,也没有阻碍我国光伏产业快速发展步伐。而且,从航空航天、碳纤维等行业看,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反而加快了这些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中国有条件、有能力、有办法应对冲击干扰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表示,当前,我国在完善基础设施、丰富人力资本、完备产业体系、广阔市场空间、高效动员体制等方面形成了突出优势。我国产业技术水平越来越接近全球前沿,整体处于技术追赶后半程,高铁、特高压输变电、通信设备、网络应用等部分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尽管中兴通讯事件暴露出我国在传统芯片中存在短板,但我们有条件、有能力、有办法应对创新发展过程中的冲击和干扰。”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装备研究所所长左世全说,我国的技术创新优势体现在四个方面:规模雄厚的产业优势、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需求潜力、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无可比拟的人才资源优势。
工信部电子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国芯片设计业规模和质量稳步提升,细分领域实现较大突破,国产芯片对关键领域的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先进工艺生产线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封装测试业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工信部副部长罗文指出,当前要突出抓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面向行业关键共性技术,解决行业反映突出的专用设备、材料、工艺等共性问题,跨越科技成果工程化、产业化的“死亡之谷”。罗文说,顺势而为、前瞻部署,加强战略谋划和统筹协调,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促进先进制造业快速健康发展,我国就一定能抓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历史机遇,中国制造业创新的道路也会越走越开阔。
我国高端芯片研制已具备基础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光电子与微电子器件及集成”重点专项专家组组长、中科院半导体所副所长祝宁华表示,我国近年来不间断地支持光电子领域的科技创新,取得了丰硕的创新性成果。
祝宁华介绍,仅从“863”计划的十二五规划来看,国家针对宽带通信、高性能计算机、骨干网络、光交换、接入网、无线通信和微波光波融合等领域方向中的光电子器件进行了重点部署。“这些研发项目有很多都是前瞻布局的,中兴通讯此次受到限制的所有芯片,在十二五和十三五国家研究计划中,都有相应的部署。”
祝宁华分析,当前我国在光电子高端芯片研制上已具备基本条件。据了解,为实现自主创新发展,我国于2008年实施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经过9年攻关,成功打造了我国集成电路制造业创新体系。专项实施前,国内集成电路制造最先进的量产工艺为130纳米,研发工艺为90纳米。9年来,我国主流工艺水平提升了5代,55、40、28纳米三代成套工艺研发成功并实现量产,22、14纳米先导技术研发取得突破,已研制成功14纳米刻蚀机、薄膜沉积等30多种高端装备和靶材、抛光液等上百种材料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宽带通信和新型网络重点专项专家组成员、北京大学教授李红滨表示,我国通信行业正在经历一个从低端到高端的发展过程。“只要我们坚持已有的开放、竞争合作、共同发展道路不动摇,集中政府、研发机构、企业的优势力量,相信用不了太久,在产业链高端——核心芯片上也必然会取得同样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李红滨说。 人民日报
出口管制不会阻碍中国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步伐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昌林表示,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中兴通讯采取出口管制措施,将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带来一定影响,但不会阻碍中国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步伐。
王昌林认为,这是因为中国在全球高技术产业链中处于重要地位。如果美国大规模限制对中国关键技术的出口,无疑将对中国造成影响,也势必同时也打击美国和日本、韩国的电子信息产业。而且,还要看到,美国等发达国家制造业主要是靠高技术制造业支撑的,如果高技术产业大幅下滑,还将影响美国相关的研发服务等行业和纳斯达克等资本市场,从而对美国经济和全球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取得重要进展,具备加快做大做强的诸多优势。王昌林分析,我国已经形成了体系完整、配套齐全、能力巨大的产业体系,并初步形成了一批创新型龙头企业;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我国在芯片、操作系统等领域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并在国防军工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具备了加快高技术产业做大做强的较好基础;国内市场规模和发展潜力巨大,可依托庞大的内需推进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这是其他许多国家所不具备的。
王昌林表示,实践证明,贸易摩擦和技术壁垒难以阻碍一个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上世纪70年代,在半导体产业领域,美国和日本爆发了多年的贸易战,但并没有阻碍日本半导体产业的崛起。又如,前些年美国等国家对我国光伏产业实施了“双反”调查,也没有阻碍我国光伏产业快速发展步伐。而且,从航空航天、碳纤维等行业看,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反而加快了这些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中国有条件、有能力、有办法应对冲击干扰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表示,当前,我国在完善基础设施、丰富人力资本、完备产业体系、广阔市场空间、高效动员体制等方面形成了突出优势。我国产业技术水平越来越接近全球前沿,整体处于技术追赶后半程,高铁、特高压输变电、通信设备、网络应用等部分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尽管中兴通讯事件暴露出我国在传统芯片中存在短板,但我们有条件、有能力、有办法应对创新发展过程中的冲击和干扰。”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装备研究所所长左世全说,我国的技术创新优势体现在四个方面:规模雄厚的产业优势、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需求潜力、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无可比拟的人才资源优势。
工信部电子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国芯片设计业规模和质量稳步提升,细分领域实现较大突破,国产芯片对关键领域的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先进工艺生产线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封装测试业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工信部副部长罗文指出,当前要突出抓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面向行业关键共性技术,解决行业反映突出的专用设备、材料、工艺等共性问题,跨越科技成果工程化、产业化的“死亡之谷”。罗文说,顺势而为、前瞻部署,加强战略谋划和统筹协调,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促进先进制造业快速健康发展,我国就一定能抓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历史机遇,中国制造业创新的道路也会越走越开阔。
我国高端芯片研制已具备基础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光电子与微电子器件及集成”重点专项专家组组长、中科院半导体所副所长祝宁华表示,我国近年来不间断地支持光电子领域的科技创新,取得了丰硕的创新性成果。
祝宁华介绍,仅从“863”计划的十二五规划来看,国家针对宽带通信、高性能计算机、骨干网络、光交换、接入网、无线通信和微波光波融合等领域方向中的光电子器件进行了重点部署。“这些研发项目有很多都是前瞻布局的,中兴通讯此次受到限制的所有芯片,在十二五和十三五国家研究计划中,都有相应的部署。”
祝宁华分析,当前我国在光电子高端芯片研制上已具备基本条件。据了解,为实现自主创新发展,我国于2008年实施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经过9年攻关,成功打造了我国集成电路制造业创新体系。专项实施前,国内集成电路制造最先进的量产工艺为130纳米,研发工艺为90纳米。9年来,我国主流工艺水平提升了5代,55、40、28纳米三代成套工艺研发成功并实现量产,22、14纳米先导技术研发取得突破,已研制成功14纳米刻蚀机、薄膜沉积等30多种高端装备和靶材、抛光液等上百种材料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宽带通信和新型网络重点专项专家组成员、北京大学教授李红滨表示,我国通信行业正在经历一个从低端到高端的发展过程。“只要我们坚持已有的开放、竞争合作、共同发展道路不动摇,集中政府、研发机构、企业的优势力量,相信用不了太久,在产业链高端——核心芯片上也必然会取得同样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李红滨说。 人民日报
4.如何破解“缺芯”之痛?聚焦中兴禁售令三大热点;
原标题:做强“中国制造”破解“缺芯”之痛 ——聚焦中兴“禁售令”三大热点
新华社北京4月20日电 (记者姜琳、于佳欣、刘羊旸)针对美国向中兴通讯发出出口权限禁止令,中兴通讯公司20日发布声明称,美国商务部在相关调查尚未结束之前,执意对公司施以最严厉的制裁,对中兴通讯极不公平,中兴不能接受。
美方“禁售令”是否仅针对一家企业的“不合规”经营?中国芯片产业发展差距到底有多大?未来如何破解“缺芯”之痛?记者为此进行多方采访。
一问:“禁售令”仅针对企业“不合规”经营?
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以中兴通讯未对涉及历史出口管制违规行为的某些员工及时扣减奖金和发出惩戒信等为由,做出了激活对中兴通讯和中兴康讯公司拒绝令的决定。
中兴通讯董事长殷一民20日首次表态:“美方将细微的问题无限扩大化,对企业造成极大影响。我们将通过一切法律允许的手段来解决问题。”
“此次‘禁售令’是中兴与美国漫长商业纠葛中的一环。企业应吸取教训,在海外经营一定要守法合规。但也要看到,中兴事件本质上是科技之战,应警惕美国将经济冲突政治化。”经济学家张连起认为。
“美方这一行为表面针对中国,但最终伤害的是美国自身,不仅会使其丧失数以万计的就业机会,还会影响与中兴公司开展广泛合作的数百家美国企业,动摇国际社会对美国贸易和投资环境的信心。”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说。
“希望美方依法依规妥善处理。商务部将密切关注事态进展,随时准备采取必要措施,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高峰表示,如果美方坚持通过单边主义的保护政策,不惜伤害中美两国企业利益,企图遏制中国发展,迫使中国作出让步,那是打错算盘。
二问:中国芯片产业发展差距真的有那么大?
业内人士指出,中兴“禁售令”一方面透露出美国对中国迈向高端制造的焦虑,另一方面也警示我们正视自身存在的短板和高新技术领域的差距。
芯片被喻为信息时代的“发动机”,是一个国家高端制造能力的综合体现。
“中兴事件既不等同于整个中国制造业发展水平,但也不是中国制造中的个案。”张连起说,中国的“缺芯”困境一定程度代表了中国制造的现状:够大而不够强。
从大到强,关键看在技术密集型行业和产业链高附加值阶段是否发生了进口替代,是否迈向了产业链中高端,是否掌握关键技术并能迭代创新。
中科院微电子所所长叶甜春坦言:“我们在芯片设计、制造等方面确实存在短板,特别是制造环节相对较弱,部分核心技术、关键设备没完全掌握,但这些技术我们都有布局,而且与国外差距不断缩小。”
近年来,我国一批集成电路制造关键装备已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技术水平全面提升。以中兴通讯为例,其国际专利申请量在全球企业中连续八年排名前三,公司各主要产品中大量使用自主研发专用芯片。
“只有强大了,对方才会把你当对手。‘禁售令’一定程度上反映美国对中国高端制造业发展的警惕和担心。”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张平表示。
三问:未来中国如何破解“缺芯”之痛?
未来中国能否破解“缺芯”之痛?专家指出,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夜郎自大、掉以轻心。要坚定自主化发展决心、保持战略定力,在不断创新同时加大开放合作,实现芯片等多领域迈向产业发展高端。
在叶甜春看来,中兴事件给中国敲响了一记警钟。现在必须统一思想,摒弃“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做法,痛下决心、坚持不懈把关键技术设备掌握在自己手上,否则会持续受制于人。
“中国有自己的显著优势,比如正在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拥有庞大的市场等。中国在半导体等领域发展速度极快,未来10年到20年,将有望补齐短板,进入第一梯队。”张平对此信心十足。
得益于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资金优势和市场优势,一些芯片制造、设计公司正逐渐转向中国,半导体行业高端人才也不断向中国汇聚。
“这些无疑都成为行业发展的加速器。”一位半导体行业资深人士感慨地说,过去“缺芯少屏”中的显示屏,经过十几年发展已从完全依赖进口到规模世界第一、引领全球技术演进,芯的问题也一定能破解。
高科技发展需要更多耐心和信心。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的背景下,跃升之路注定不平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昌文表示:“不管遇到什么干扰,我们都要保持战略定力,按照预先设定的目标和节奏,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作为一个坚持市场主导、开放包容的战略规划,也欢迎国外企业参与其中,实现合作共赢。”
新华社北京4月20日电 (记者姜琳、于佳欣、刘羊旸)针对美国向中兴通讯发出出口权限禁止令,中兴通讯公司20日发布声明称,美国商务部在相关调查尚未结束之前,执意对公司施以最严厉的制裁,对中兴通讯极不公平,中兴不能接受。
美方“禁售令”是否仅针对一家企业的“不合规”经营?中国芯片产业发展差距到底有多大?未来如何破解“缺芯”之痛?记者为此进行多方采访。
一问:“禁售令”仅针对企业“不合规”经营?
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以中兴通讯未对涉及历史出口管制违规行为的某些员工及时扣减奖金和发出惩戒信等为由,做出了激活对中兴通讯和中兴康讯公司拒绝令的决定。
中兴通讯董事长殷一民20日首次表态:“美方将细微的问题无限扩大化,对企业造成极大影响。我们将通过一切法律允许的手段来解决问题。”
“此次‘禁售令’是中兴与美国漫长商业纠葛中的一环。企业应吸取教训,在海外经营一定要守法合规。但也要看到,中兴事件本质上是科技之战,应警惕美国将经济冲突政治化。”经济学家张连起认为。
“美方这一行为表面针对中国,但最终伤害的是美国自身,不仅会使其丧失数以万计的就业机会,还会影响与中兴公司开展广泛合作的数百家美国企业,动摇国际社会对美国贸易和投资环境的信心。”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说。
“希望美方依法依规妥善处理。商务部将密切关注事态进展,随时准备采取必要措施,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高峰表示,如果美方坚持通过单边主义的保护政策,不惜伤害中美两国企业利益,企图遏制中国发展,迫使中国作出让步,那是打错算盘。
二问:中国芯片产业发展差距真的有那么大?
业内人士指出,中兴“禁售令”一方面透露出美国对中国迈向高端制造的焦虑,另一方面也警示我们正视自身存在的短板和高新技术领域的差距。
芯片被喻为信息时代的“发动机”,是一个国家高端制造能力的综合体现。
“中兴事件既不等同于整个中国制造业发展水平,但也不是中国制造中的个案。”张连起说,中国的“缺芯”困境一定程度代表了中国制造的现状:够大而不够强。
从大到强,关键看在技术密集型行业和产业链高附加值阶段是否发生了进口替代,是否迈向了产业链中高端,是否掌握关键技术并能迭代创新。
中科院微电子所所长叶甜春坦言:“我们在芯片设计、制造等方面确实存在短板,特别是制造环节相对较弱,部分核心技术、关键设备没完全掌握,但这些技术我们都有布局,而且与国外差距不断缩小。”
近年来,我国一批集成电路制造关键装备已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技术水平全面提升。以中兴通讯为例,其国际专利申请量在全球企业中连续八年排名前三,公司各主要产品中大量使用自主研发专用芯片。
“只有强大了,对方才会把你当对手。‘禁售令’一定程度上反映美国对中国高端制造业发展的警惕和担心。”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张平表示。
三问:未来中国如何破解“缺芯”之痛?
未来中国能否破解“缺芯”之痛?专家指出,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夜郎自大、掉以轻心。要坚定自主化发展决心、保持战略定力,在不断创新同时加大开放合作,实现芯片等多领域迈向产业发展高端。
在叶甜春看来,中兴事件给中国敲响了一记警钟。现在必须统一思想,摒弃“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做法,痛下决心、坚持不懈把关键技术设备掌握在自己手上,否则会持续受制于人。
“中国有自己的显著优势,比如正在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拥有庞大的市场等。中国在半导体等领域发展速度极快,未来10年到20年,将有望补齐短板,进入第一梯队。”张平对此信心十足。
得益于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资金优势和市场优势,一些芯片制造、设计公司正逐渐转向中国,半导体行业高端人才也不断向中国汇聚。
“这些无疑都成为行业发展的加速器。”一位半导体行业资深人士感慨地说,过去“缺芯少屏”中的显示屏,经过十几年发展已从完全依赖进口到规模世界第一、引领全球技术演进,芯的问题也一定能破解。
高科技发展需要更多耐心和信心。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的背景下,跃升之路注定不平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昌文表示:“不管遇到什么干扰,我们都要保持战略定力,按照预先设定的目标和节奏,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作为一个坚持市场主导、开放包容的战略规划,也欢迎国外企业参与其中,实现合作共赢。”
5.美国制裁中兴后 中国CPU自主可控“核心三要素”发布
“美国对中国芯片的制裁,让我们更加坚定自主创新的道路,我们需要加紧发展国产自主的国产软硬件基础。”4月19日,在万寿宾馆举行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自主安全创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语调不高,语气坚决。
此外,CTF计算机安全为专委会主任严明、国家工程院院士沈昌祥、国家高性能集成电路(上海)设计中心副主任田斌、龙芯中科技术有限公司总裁胡伟武等出席并先后进行了报告。各专家对处理器自主可控标准进行了深度剖析和解读,并正式发布了CPU自主可控的“核心三要素”,给鱼龙混杂的CPU市场确立了评判标准。
发展自主可控信息基础设施迫在眉睫
“曾几何时,谷歌(1072.96, -14.74, -1.36%)退出中国市场,那时候我想大家和我一样,大家的搜索引擎基本上用的谷歌,但我们有了百度(232.5, -4.61, -1.94%)搜索,有了高德地图,我们还有了北斗。曾几何时,我们甚至出钱希望参加国际会议,却还被人排挤在边缘。在今天的论坛上,我们也要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和思考。”CTF计算机安全为专委会主任严明说道。
恰在2014年4月8日,微软(95, -1.11, -1.15%)公司正式停止了对windows XP的服务支持,强推可信的windows8,当时“如果国内运行的2亿台终端升级为windows8,不仅耗资巨大,而且失去了安全控制权和自主权。”4年后,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自主安全创新论坛上,两鬓斑白的沈昌祥回顾起这段历史,同年10月,微软推出了windows10,宣布停止非可信的windows7。在windows10上,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器、移动终端等强制与硬件TPM芯片配置,对我国的信息安全造成极大威胁。“我们必须抢占网络空间安全核心技术战略制高点。”
会上,田斌对申威处理器及产业化应用做了介绍,“目前国产CPU的现象是性能弱、产品化水平不高,服务水平低,整机等开发伙伴市场应用拓展代价大。”田斌说,“与其国家给钱,不如给一块市场,给一块天地,让国产CPU发展。”申威,这家在2003年成立于上海的国产高性能自主CPU研发国家队,如今已建立了自主“申威64”的指令系统,软件生态自主可控、全流程自主可控,研发了超级计算机的CPU设计,保持了在超级计算机CPU的领先地位,支持HPC与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和大数据的融合。“在高端服务器CPU上,我们已经规划到了2020年。”田斌表示,申威3232正在研发中,主要面向大数据和云计算领域,与此同时,申威的生态和产业链也在不断完善。会上,田斌还展示了自己演讲所用的电脑,“这台电脑就是用申威的处理器做的。”
CPU自主可控“核心三要素”发布
会上,倪光南发布了CPU自主可控“核心三要素”内容。是否是真正自主可控主要聚焦三点:一是CPU研制单位是否符合安全保密要求,二是CPU指令系统是否可持续自主发展,三是CPU核心源代码是否是自己编写。这三点是CPU是否自主可控最核心的评判标准,同时满足这三点,就代表符合自主可控CPU要求,不能同时满足,就代表不是完全自主可控甚至是完全不自主可控。
一、CPU研制单位是否符合安全保密要求
依据国内相关会计准则和相关保密资质的规定,要求CPU企业无境外直接投资,且通过间接方式投资的外方投资者及其一致行动人的出资比例最终不得超过20%。自主可控CPU将大量应用在与国民经济和国防安全相关的核心信息设备上,对国家安全及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事关国家安全的重要企业,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人手中,决不能被外资控制。企业的控制权一旦旁落到外资手中,那安全、自主的基础就不复存在了,所以符合国家安全保密规定是CPU自主可控的最基本要求。
二、CPU指令系统是否可持续自主发展。
指令系统是计算机的抽象模型,是CPU对上层软件呈现的接口,是CPU自主发展的基石。可持续自主发展的指令系统必须是自主设计的,或者持有国际上已有指令系统的长期有效授权并且可以自主拓展新指令,这样才能在知识产权上和未来的发展变化中不受制于人。
“如果得到境外企业指令系统授权,但授权是有期限的,到期后境外企业可以终止授权或漫天要价,则会使我们基于该指令系统辛辛苦苦建立的产业生态付之一旦。如果自己不能随着应用的要求添加指令,则只能亦步亦趋地跟随别人的技术路线,难以构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胡伟武解读道。
三、CPU核源代码是否自己编写
这里的CPU核源代码主要是指处理器的微结构设计,也就是处理器核心的硬件源代码要是自主编写、设计的,而不是来自于第三方授权。
为何CPU核源代码要自己编写而不能来自于第三方授权?
因为CPU是一个巨复杂系统,掌握CPU设计的核心技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国外第三方也不可能把自己的核心设计技术告知国内企业,所以“引进吸收再创新”模式在CPU设计行业并不是那么适用。对于这一点,胡伟武表示,Intel的CPU中最近发现的“熔断”和“幽灵”隐患给业界一个启示,即使设计者对CPU的复杂度引起的安全隐患都难以完全把握,更别说是看别人的设计了。不少国内CPU企业靠着从第三方公司获得的软核授权甚至硬核授权“攒”CPU,他们并不真正知道处理器核心代码怎么写,更没法形成自己的核心设计能力。因此,CPU核源代码是否自己编写是判别一个处理器团队是否具备设计CPU能力的关键。
“核心三要素”的发布,让CPU自主可控有了评判的准绳。当然,这些并不是评价CPU自主可控的全部维度。就自主可控程度而言,比如是否在境内流片生产,配套的软硬件是否也自主可控等维度又可以用来进一步区分CPU的自主可控程度,但这首先是在满足CPU自主可控核心三要素的基础之上。
文章来源:经济观察网 记者 陈伊凡
此外,CTF计算机安全为专委会主任严明、国家工程院院士沈昌祥、国家高性能集成电路(上海)设计中心副主任田斌、龙芯中科技术有限公司总裁胡伟武等出席并先后进行了报告。各专家对处理器自主可控标准进行了深度剖析和解读,并正式发布了CPU自主可控的“核心三要素”,给鱼龙混杂的CPU市场确立了评判标准。
发展自主可控信息基础设施迫在眉睫
“曾几何时,谷歌(1072.96, -14.74, -1.36%)退出中国市场,那时候我想大家和我一样,大家的搜索引擎基本上用的谷歌,但我们有了百度(232.5, -4.61, -1.94%)搜索,有了高德地图,我们还有了北斗。曾几何时,我们甚至出钱希望参加国际会议,却还被人排挤在边缘。在今天的论坛上,我们也要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和思考。”CTF计算机安全为专委会主任严明说道。
恰在2014年4月8日,微软(95, -1.11, -1.15%)公司正式停止了对windows XP的服务支持,强推可信的windows8,当时“如果国内运行的2亿台终端升级为windows8,不仅耗资巨大,而且失去了安全控制权和自主权。”4年后,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自主安全创新论坛上,两鬓斑白的沈昌祥回顾起这段历史,同年10月,微软推出了windows10,宣布停止非可信的windows7。在windows10上,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器、移动终端等强制与硬件TPM芯片配置,对我国的信息安全造成极大威胁。“我们必须抢占网络空间安全核心技术战略制高点。”
会上,田斌对申威处理器及产业化应用做了介绍,“目前国产CPU的现象是性能弱、产品化水平不高,服务水平低,整机等开发伙伴市场应用拓展代价大。”田斌说,“与其国家给钱,不如给一块市场,给一块天地,让国产CPU发展。”申威,这家在2003年成立于上海的国产高性能自主CPU研发国家队,如今已建立了自主“申威64”的指令系统,软件生态自主可控、全流程自主可控,研发了超级计算机的CPU设计,保持了在超级计算机CPU的领先地位,支持HPC与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和大数据的融合。“在高端服务器CPU上,我们已经规划到了2020年。”田斌表示,申威3232正在研发中,主要面向大数据和云计算领域,与此同时,申威的生态和产业链也在不断完善。会上,田斌还展示了自己演讲所用的电脑,“这台电脑就是用申威的处理器做的。”
CPU自主可控“核心三要素”发布
会上,倪光南发布了CPU自主可控“核心三要素”内容。是否是真正自主可控主要聚焦三点:一是CPU研制单位是否符合安全保密要求,二是CPU指令系统是否可持续自主发展,三是CPU核心源代码是否是自己编写。这三点是CPU是否自主可控最核心的评判标准,同时满足这三点,就代表符合自主可控CPU要求,不能同时满足,就代表不是完全自主可控甚至是完全不自主可控。
一、CPU研制单位是否符合安全保密要求
依据国内相关会计准则和相关保密资质的规定,要求CPU企业无境外直接投资,且通过间接方式投资的外方投资者及其一致行动人的出资比例最终不得超过20%。自主可控CPU将大量应用在与国民经济和国防安全相关的核心信息设备上,对国家安全及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事关国家安全的重要企业,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人手中,决不能被外资控制。企业的控制权一旦旁落到外资手中,那安全、自主的基础就不复存在了,所以符合国家安全保密规定是CPU自主可控的最基本要求。
二、CPU指令系统是否可持续自主发展。
指令系统是计算机的抽象模型,是CPU对上层软件呈现的接口,是CPU自主发展的基石。可持续自主发展的指令系统必须是自主设计的,或者持有国际上已有指令系统的长期有效授权并且可以自主拓展新指令,这样才能在知识产权上和未来的发展变化中不受制于人。
“如果得到境外企业指令系统授权,但授权是有期限的,到期后境外企业可以终止授权或漫天要价,则会使我们基于该指令系统辛辛苦苦建立的产业生态付之一旦。如果自己不能随着应用的要求添加指令,则只能亦步亦趋地跟随别人的技术路线,难以构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胡伟武解读道。
三、CPU核源代码是否自己编写
这里的CPU核源代码主要是指处理器的微结构设计,也就是处理器核心的硬件源代码要是自主编写、设计的,而不是来自于第三方授权。
为何CPU核源代码要自己编写而不能来自于第三方授权?
因为CPU是一个巨复杂系统,掌握CPU设计的核心技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国外第三方也不可能把自己的核心设计技术告知国内企业,所以“引进吸收再创新”模式在CPU设计行业并不是那么适用。对于这一点,胡伟武表示,Intel的CPU中最近发现的“熔断”和“幽灵”隐患给业界一个启示,即使设计者对CPU的复杂度引起的安全隐患都难以完全把握,更别说是看别人的设计了。不少国内CPU企业靠着从第三方公司获得的软核授权甚至硬核授权“攒”CPU,他们并不真正知道处理器核心代码怎么写,更没法形成自己的核心设计能力。因此,CPU核源代码是否自己编写是判别一个处理器团队是否具备设计CPU能力的关键。
“核心三要素”的发布,让CPU自主可控有了评判的准绳。当然,这些并不是评价CPU自主可控的全部维度。就自主可控程度而言,比如是否在境内流片生产,配套的软硬件是否也自主可控等维度又可以用来进一步区分CPU的自主可控程度,但这首先是在满足CPU自主可控核心三要素的基础之上。
文章来源:经济观察网 记者 陈伊凡
文章来源:http://laoyaoba.com/ss6/html/33/n-670133.html
责任编辑:星野
- 半导体行业观察
- 摩尔芯闻
最新新闻
热门文章 本日 七天 本月
- 1 东方晶源YieldBook 3.0 “BUFF叠满” DMS+YMS+MMS三大系统赋能集成电路良率管理
- 2 NVIDIA重磅出击:三台计算机助力人形机器人飞跃
- 3 奕行智能(EVAS Intelligence)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加速推出RISC-V计算芯片产品,共同助力新时代到来
- 4 智能驾驶拐点将至,地平线:向上捅破天,向下扎深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