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芯】建广资产:资本化运作首选香港IPO

2018-04-20 14:00:39 来源: 老杳吧
1.建广资产支持安世半导体管理层意见:资本化运作首选香港IPO
2.美国制裁中兴之后,中国CPU自主可控“核心三要素”发布
3.人民日报:强起来离不开自主创“芯”
4.王艳辉:2018年关键词是“认清现实”也是“雄心万丈”
5.国内首条年产1000吨黑色光阻示范生产线建成
6.全球最牛集成电路大咖企业齐聚 两大项目落地成都
1.建广资产支持安世半导体管理层意见:资本化运作首选香港IPO
日前安徽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一则股权转让公告引发广泛关注,合肥芯屏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拟对持有的合肥广芯基金493664.630659万元人民币基金份额公开转让,转让底价高达人民币70亿元。合肥广芯基金份额间接持有Nexperia(安世半导体)股权,并且还是最大单一股东。安世半导体是在2016年以建广资产为主导的中国财团以27.5亿美元(约合181亿元人民币)收购的恩智浦标准件业务。

此次股权转让及其资本化运作受到了投资者的广泛关注。从相关投资人反馈获悉,18日建广资产给所有相关投资人发出了“关于Sigma项目(安世半导体)资本化运作的通知,对此做了详细说明:

1. Sigma项目资本化运作方案的最终确定本着全体投资者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进行,本次合肥份额转让事宜仅是Sigma项目中部分基金份额转让,与Sigma项目整个资本化运作方案选择无关。

2. 受让该合伙企业份额仅是通过合肥广芯半导体产业中心(有限合伙)对Sigma项目的间接财务投资,该份额持有人不是合肥裕芯控股有限公司的直接股东。经各方确认,最终受让方将支持建广资产认可的资本化运作实施方案,确保按方案及时实施,并签署相关协议及决议文件。最终受让方对该份额的取得不代表享有Sigma项目资本化运作的决定权,不会影响Sigma项目资本化运作的最终决策。

3. 综合了部分投资人、安世半导体管理层及客户、国内外投行等在内的多方意见后,与国内A股上市公司重组相比,在香港IPO有如下优势:(1)不触发境外重新审批;(2)时间较快;(3)程序简单,确定性高;(4)投资收益不被重组稀释;(5)可保证管理团队稳定。

因此,Sigma项目的资本化运作方式将首选考虑香港IPO,中国A股资本化运作可做备选方案,如考虑中国A股的资本化运作,将根据2018年1月12日发给各位投资者的评审结果排名顺序进行推进。
2.美国制裁中兴之后,中国CPU自主可控“核心三要素”发布
“美国对中国芯片的制裁,让我们更加坚定自主创新的道路,我们需要加紧发展国产自主的国产软硬件基础。”4月19日,在万寿宾馆举行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自主安全创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语调不高,语气坚决。

此外,CTF计算机安全为专委会主任严明、国家工程院院士沈昌祥、国家高性能集成电路(上海)设计中心副主任田斌、龙芯中科技术有限公司总裁胡伟武等出席并先后进行了报告。各专家对处理器自主可控标准进行了深度剖析和解读,并正式发布了CPU自主可控的“核心三要素”,给鱼龙混杂的CPU市场确立了评判标准。

发展自主可控信息基础设施迫在眉睫

“曾几何时,谷歌退出中国市场,那时候我想大家和我一样,大家的搜索引擎基本上用的谷歌,但我们有了百度搜索,有了高德地图,我们还有了北斗。曾几何时,我们甚至出钱希望参加国际会议,却还被人排挤在边缘。在今天的论坛上,我们也要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和思考。”CTF计算机安全为专委会主任严明说道。

恰在2014年4月8日,微软公司正式停止了对windows XP的服务支持,强推可信的windows8,当时“如果国内运行的2亿台终端升级为windows8,不仅耗资巨大,而且失去了安全控制权和自主权。”4年后,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自主安全创新论坛上,两鬓斑白的沈昌祥回顾起这段历史,同年10月,微软推出了windows10,宣布停止非可信的windows7。在windows10上,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器、移动终端等强制与硬件TPM芯片配置,对我国的信息安全造成极大威胁。“我们必须抢占网络空间安全核心技术战略制高点。”

会上,田斌对申威处理器及产业化应用做了介绍,“目前国产CPU的现象是性能弱、产品化水平不高,服务水平低,整机等开发伙伴市场应用拓展代价大。”田斌说,“与其国家给钱,不如给一块市场,给一块天地,让国产CPU发展。”申威,这家在2003年成立于上海的国产高性能自主CPU研发国家队,如今已建立了自主“申威64”的指令系统,软件生态自主可控、全流程自主可控,研发了超级计算机的CPU设计,保持了在超级计算机CPU的领先地位,支持HPC与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和大数据的融合。“在高端服务器CPU上,我们已经规划到了2020年。”田斌表示,申威3232正在研发中,主要面向大数据和云计算领域,与此同时,申威的生态和产业链也在不断完善。会上,田斌还展示了自己演讲所用的电脑,“这台电脑就是用申威的处理器做的。”

CPU自主可控“核心三要素”发布

会上,倪光南发布了CPU自主可控“核心三要素”内容。是否是真正自主可控主要聚焦三点:一是CPU研制单位是否符合安全保密要求,二是CPU指令系统是否可持续自主发展,三是CPU核心源代码是否是自己编写。这三点是CPU是否自主可控最核心的评判标准,同时满足这三点,就代表符合自主可控CPU要求,不能同时满足,就代表不是完全自主可控甚至是完全不自主可控。

一、CPU研制单位是否符合安全保密要求

依据国内相关会计准则和相关保密资质的规定,要求CPU企业无境外直接投资,且通过间接方式投资的外方投资者及其一致行动人的出资比例最终不得超过20%。自主可控CPU将大量应用在与国民经济和国防安全相关的核心信息设备上,对国家安全及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事关国家安全的重要企业,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人手中,决不能被外资控制。企业的控制权一旦旁落到外资手中,那安全、自主的基础就不复存在了,所以符合国家安全保密规定是CPU自主可控的最基本要求。

二、CPU指令系统是否可持续自主发展。

指令系统是计算机的抽象模型,是CPU对上层软件呈现的接口,是CPU自主发展的基石。可持续自主发展的指令系统必须是自主设计的,或者持有国际上已有指令系统的长期有效授权并且可以自主拓展新指令,这样才能在知识产权上和未来的发展变化中不受制于人。

“如果得到境外企业指令系统授权,但授权是有期限的,到期后境外企业可以终止授权或漫天要价,则会使我们基于该指令系统辛辛苦苦建立的产业生态付之一旦。如果自己不能随着应用的要求添加指令,则只能亦步亦趋地跟随别人的技术路线,难以构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胡伟武解读道。

三、CPU核源代码是否自己编写

这里的CPU核源代码主要是指处理器的微结构设计,也就是处理器核心的硬件源代码要是自主编写、设计的,而不是来自于第三方授权。

为何CPU核源代码要自己编写而不能来自于第三方授权?

因为CPU是一个巨复杂系统,掌握CPU设计的核心技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国外第三方也不可能把自己的核心设计技术告知国内企业,所以“引进吸收再创新”模式在CPU设计行业并不是那么适用。对于这一点,胡伟武表示,Intel的CPU中最近发现的“熔断”和“幽灵”隐患给业界一个启示,即使设计者对CPU的复杂度引起的安全隐患都难以完全把握,更别说是看别人的设计了。不少国内CPU企业靠着从第三方公司获得的软核授权甚至硬核授权“攒”CPU,他们并不真正知道处理器核心代码怎么写,更没法形成自己的核心设计能力。因此,CPU核源代码是否自己编写是判别一个处理器团队是否具备设计CPU能力的关键。

“核心三要素”的发布,让CPU自主可控有了评判的准绳。当然,这些并不是评价CPU自主可控的全部维度。就自主可控程度而言,比如是否在境内流片生产,配套的软硬件是否也自主可控等维度又可以用来进一步区分CPU的自主可控程度,但这首先是在满足CPU自主可控核心三要素的基础之上。经济观察网
3.人民日报:强起来离不开自主创“芯”
面对技术差距,既不能盲目悲观,也不能被非理性情绪裹挟,而应该激发理性自强的心态与能力,通过自力更生掌握核心技术

美国商务部日前宣布,今后7年内,将禁止该国企业向中国电信设备制造商中兴通讯出售任何电子技术或通讯元件。这一事件在舆论场上引发深入讨论,出口禁运触碰到了中国通信产业缺乏核心技术的痛点。“缺芯少魂”的问题,再次严峻地摆在人们面前。

禁售7年对应的正是2025年,美国如此行事,真正的用意昭然若揭。如《纽约时报》所说,美国的真正考量是要遏制中国制造业升级,拖慢“中国制造2025”这一强国战略。这些年来,中国通信产业发展迅速,芯片自给率不断提升。华为的麒麟芯片不断追赶世界先进水平,龙芯可以和北斗一起飞上太空,而蓝牙音箱、机顶盒等日用品也在大量使用国产芯片。但也要看到,在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求更高的一些领域,国产芯片还有较大差距。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进口芯片金额高达2300亿美元,花费几乎是排在第二名的原油进口金额的两倍。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此次事件,让我们感受到切肤之痛。

面对技术壁垒,不能盲目悲观,特别不能对中国的高科技发展丧失信心。当此之时,应该激发理性自强的心态与能力,通过自力更生真正掌握核心技术。“可以预见,从现在开始,中国将不计成本加大在芯片产业的投入,整个产业将迎来历史性的机遇。”一位投资人如此评论道。确实,如果能够痛定思痛,加快推进互联网和信息产业政策完善和科技体制改革,并产生更强的改革紧迫感、凝聚起更大的改革力量,那就有可能把挑战变成机遇。

对互联网和信息产业来说,商业模式的创新固然能够带来流量和财富,但最终比拼的还是核心技术实力;对政府部门而言,应该形成更加有利于创新驱动发展的制度环境,比如说芯片设计具有试错成本高和排错难度大的特点,就需要从更大层面统合科研力量、实现集中攻关。就像中兴对员工们所说,“任何通往光明未来的道路都不是笔直的”,突破核心技术肯定会带来阵痛,但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是为了用现在的短痛换来长远的主动权。我们不必为今天的封锁惊慌失措,中国的高科技能够克服初期从无到有的困难,也有信心在后期突破核心技术的瓶颈。

保持信心的同时,也不能因遭遇制裁而产生极端偏激的情绪。一方面,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国际贸易体系中有足够的腾挪空间;另一方面,国产通信产业从零起步,如今发展到与世界通信巨头并驾齐驱,并在5G时代展现出领跑能力,绝不是得益于自我封闭。我们并不需要把封锁当作“重大利好”来激励“自主研发春天来了”,更不能把扩大开放与自力更生对立起来。面对高科技的技术攻关,封闭最终只能走进死胡同,只有开放合作,道路才能越走越宽。继续扩大开放,努力用好国际国内两种科技资源,在与世界的互利共赢中实现自主创新,这个方向不能动摇。

“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回看前路,习近平总书记的告诫可谓刻骨铭心。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也是花钱买不来的。中国经济发展的下半场重点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这条路很长,但只有靠我们自己走下来。人民日报
4.王艳辉:2018年关键词是“认清现实”也是“雄心万丈”
每经记者 张虹蕾 每经编辑 文多

中兴被禁事件一时间成为舆论的“风暴眼”。

从行业地区分布看,美国、日本、德国、韩国、中国是半导体产品的主要生产地,而其中美国一直保持着半导体技术的行业领先地位。在人们众说纷纭的同时,产业界思考的则是怎样更好地助推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使得中国的IC(集成电路)产品结构迈向高端化。

《每日经济新闻》(下简称NBD)记者在4月18日专访中国半导体投资联盟秘书长王艳辉。在王艳辉看来,此次事件的确给中国的半导体行业敲响了警钟,潜在意义上推动相关部门加大对半导体行业培育和投入。对于2018年半导体行业的发展,王艳辉给出的关键词是“认清现实”和“雄心万丈”。
为半导体行业敲响警钟

NBD:在您看来,此次中兴被禁事件之后,是否会给其他相关企业带来影响?

王艳辉:中兴被美国禁售7年,本质上讲是中美贸易摩擦的一部分,要真正解决,一样需要中美之间的谈判。目前来看,是否会对企业产生相关影响,还需要相关部门进一步的沟通和协商。

整个事件无疑是给半导体行业敲响了警钟,但不会影响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步伐。在我看来,中兴被美国禁购7年这个数字不一定没有商量的余地,随着双方的沟通和协商,未来或许缩短年限,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可能。

NBD:目前集成电路相关元件具有怎样的发展特点?

王艳辉:IT产业发展一直以快著称。这是一个快速增长、快速迭代的领域,稍不留神就会被淘汰出局。集成电路是IT产品的核心之一,要盘点IT行业的变革,芯片无疑首当其冲。过去10年IT行业一直在高速增长,而集成电路发展脉络与IT行业增速相伴相生。
高端处理器还很难自给

NBD:作为投资联盟的一员,您在选择投资标的时,从哪些因素考量?

王艳辉:在我看来,目前中国半导体市场存在“僧多粥少”的情况,有时候资本想要扶持产业,但是找不到合适的投资标的。目前国内以政府产业基金投资和民营企业投资为主流,除了业界共同关注的技术实力,相对而言,产业基金更偏重于产业扶持和培育,民营企业更看重投资回报和收益。

NBD:目前中国资本市场也有众多上市公司布局半导体产业,呈现怎样的特点?存在怎样的短板?

王艳辉:上市公司不少,但是存在整体规模较弱、营业收入和国际巨头相比存在差距的现象。

整个资本市场的集成电路上市公司还处于“春秋战国”时代,很多公司已经在产业立足,找准了市场定位,但缺乏和国际知名公司对标的实力。在通用处理器领域,以海思和展讯为代表,基本进入了世界主流玩家之列,但高端处理器(如桌面计算机、服务器领域)和国外差距很大,很难自给。
“认清现实”与“雄心万丈”

NBD:业内有分析称,目前中国大陆的半导体产业还处于第三梯队,您认同这种观点吗?

王艳辉:这种评价不一定准确,按半导体通用的存储、数字IC、模拟IC及OSD器件来看,目前中国在利基型存储有一定的产出和影响力,通用存储领域版图开始扩充,三大存储基地陆续会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初量产。但中国产品确实大多在中低端能够做到替代,高端市场是不容忽视的短板,我们既要看到中国IC产业的进步,也要认清差距。

NBD:《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显示,到2020年,集成电路行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速超过20%。您认为未来是否能够达成这样的预期?

王艳辉:在我看来,达到这样的销售收入应该没有问题。但需要注意的是,能否在消费结构上出现变化。IC产业作为高科技产业,慢工才能出细活,不能仅关注数量而忽略质量

NBD:您认为2018年中国集成电路发展的关键词是什么?未来在3~5年将会是怎样的阶段?

王艳辉:我认为今年的关键词可能会是“雄心万丈”和“认清现实”。一方面,中兴被禁事件会促使相关部门和企业加大对于产业的资金投入和培育力度,但同时也会让更多人进行深刻的反思,认清现实差异,继而迅速寻求发力方向。每日经济新闻
5.国内首条年产1000吨黑色光阻示范生产线建成
18日科技日报记者从北京化工大学、江苏博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召开的国家重点研发与产业化项目推进会上获悉,我国LCD制造用高端超纯材料的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并已在宜兴建成国内首条年产1000吨黑色光阻示范生产线。这意味着,长期受国外垄断的微电子高端材料开始走向国产化,并为我国微电子及相关产业走出依赖“困境”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微电子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但是,在这个领域的核心技术、关键装备与材料是我国产业的短腿,长期受到欧美、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垄断与封锁。江苏博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宗健说:“有资料显示,2017年我国进口芯片花费2072亿美元。从材料来说,目前国内自我供给仅占总需求的10%左右。”

北京化工大学理学院院长聂俊介绍,该校主持承担的“微电子加工用高端超纯化学品”是国家重点研发与产业化项目,自去年启动以来,通过产学研合作,突破了微电子加工用高端电子化学品超纯化处理技术瓶颈,实现微电子加工用高感度光引发剂和弱碱显影树脂的结构设计及超纯化规模制备,并将在国内建成超纯三甲基铝(7N级)、纳米色浆、光阻材料生产线、建立光阻材料的性能评价平台,实现从原材料至最终产品的自主配套。科技日报
6.全球最牛集成电路大咖企业齐聚 两大项目落地成都
全球最牛的集成电路大咖企业,昨日纷纷聚在了成都。

18日下午,集成电路产业链大会暨配套项目签约仪式在成都锦江宾馆举办。作为2018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主要专题活动之一,现场汇聚了美国格罗方德、美国HP Inc、英国想象科技、法国SOITEC、荷兰ASML(阿斯麦)、新加坡上扬软件、日中经济协会、海峡两岸经贸交流协会等137家企业(机构)、商协会、高校、科研单位,其中世界500强、跨国集团、行业领军企业近90家。

北京协同创新园(崇州)电子信息协同创新产业园项目和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双流)6寸平面光波导晶圆生产线建设项目在现场正式签约启动。

集成电路协同创新园

落地崇州

将引进高端项目来蓉转化

北京协同创新园(崇州)电子信息协同创新产业园项目,将由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与成都深度合作,在崇州落地。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姚文生昨日告诉记者,具体将进行三方面的建设。

首先,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将在崇州建立“产业创新中心”,主要进行科研项目的引进、落地和产业化。第二,将在成都发起成立产业基金,根据创新链配置资金链,“在研发的不同阶段配置不同的资金”。第三,就是产业园本身的建设,所有引进项目,都将入驻到位于崇州的产业园内。

姚文生告诉记者,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就是在全球寻找最高端的学术资源、最前沿的技术,推动其转化。“我们之所以选择在成都落地,是因为成都有很好的人才资源和科研资源,产业基础也不错。”

6寸平面光波导晶圆生产线

建在双流

将产品和技术导入成都企业

昨日,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双流)6寸平面光波导晶圆生产线建设项目也在现场签约。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产业化促进中心主任商立伟告诉记者,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将和四川飞阳科技公司合作,打造硅光电子元器件生产及后期服务平台,建设6寸平面光波导晶圆生产线,并将研发技术和产品导入该公司。

商立伟表示,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还希望借此机会将研发的产品和技术逐步导入到成都企业的生产平台上,促进该公司的发展和研究所科技成果的转化,“这是一个全方位的合作。”

据商立伟介绍,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去年已在双流区签约落地了中科院微电子西南产业研究院,未来还计划在双流区建设总面积300亩左右的产业园和研究院,把相应项目逐步引入发展。目前,这一规划已进入筹备阶段。成都商报

文章来源:http://laoyaoba.com/ss6/html/00/n-669900.html

责任编辑:星野
半导体行业观察
摩尔芯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