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美中最大芯片收购案华裔高管涉内幕交易受审
2018-04-12
14:00:33
来源: 老杳吧
点击
1.半导体芯片——未来中美关税谈判的核心?
2.马云刊文分析贸易战 贸易战扼杀就业、机遇和希望
3.半导体业大厂独霸、前五大厂商包办近半数市场
4.美中最大芯片收购案 华裔高管涉内幕交易受审
5.青岛海尔拟在中欧国际交易所发行不超过4亿股D股
1.半导体芯片——未来中美关税谈判的核心?
目前来看,中美贸易摩擦有所缓和。不过,双方尚未进入贸易谈判阶段,最终事情会如何发展,尚难判断。未来存储器芯片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为中国是全球存储器最大的买家。
如果真的打起贸易战,那么美系记忆体大厂美光科技(Micron)将因其和英特尔(INTC)共同成立的IM Flash Technologies(IM闪存技术合资企业)一起受到影响,另外Western Digital(西部数据,全球第二大硬盘生产商)也或将受到波及。这三家公司总部都在美国,因此都属于中美贸易摩擦的范围之内。
尽管中国对特朗普最初关税清单的回应侧重于进口到中国的农产品,但该清单上升至106项,其中就包括使用内存芯片的产品。相反,美国政府列出的1300种中国产品中,包括大量含有DRAMs(动态内存)和NAND闪存(非易失性存储技术)芯片的高科技产品。
Informatica Network一篇题为《中国大陆的半导体设备市场:对技术、经济和政治问题的完整分析》的报告称,中国的大规模投资终于显示出优势,因为中国制造的集成电路与进口到中国的比例从2016年的29.1%上升到2017年的32.2%。
“中国2017年的IC产量为1739亿,高于2016年的1303亿。2017年,中国进口IC数量为3661亿,高于2016年的3177亿。”
换句话说,中国消费了超过5000亿个ICs用于制造智能手机和其他消费类产品,然后销往全球各地。
然而中国的产量不足2000亿。366亿的缺口只能靠进口,包括从上述提到的美国公司,以及韩国三星电子、半导体大厂海力士(SK Hynix)和日本东芝处进口的DRAN和NAND存储芯片。存储芯片约占进口芯片的25%左右。
中国存储芯片市场
中国需要进口的存储芯片,美光科技2017年度向美国境外客户的销售额总计175.6亿美元,其中包括对中国内地的103.9亿美元销售额,中国台湾为25.4亿美元,欧洲为13.6亿美元,日本为10.3亿美元以及其他亚太地区为18.1亿美元,即对中国的销售额占到海外销售额的59.2%。而在203.2亿美元的总销售额中,中国也占到了51.1%。显然,任何关税或贸易战都会对美光科技的收入产生深远的影响。
此外,2017财年,西部数据在华收入占其总收入190.9亿美元的22.37%,是所有地区中最高的,主要来自于NAND存储器和硬盘驱动器。虽然对中国的敞口仅为美光科技的一半,但仍相当可观。
显然,中国是这些公司的重要市场。但另一方面,由于中国芯片制造商还没有制造这些器件,所以每年都有大量的存储芯片进口到中国。事实上,2017年中国存储芯片消费约占总量的30%,其中DRAM需求占22%,NAND需求占29%。而这正是美国觉得在贸易谈判中能有底气的地方。
另一方面,如果贸易战升级,可能会对电子产品中无处不在的存储器产生不利影响,而这正是美光等公司增长的驱动力。
中国有几家公司涉足了专业的存储器领域,因规模太小而未能成为全球存储器公司巨头,但有可能在该行业过度调整的情况下崛起。
中国公司兆易创新历来是NOR flash的供应商。最近,该公司并购了ISSI,现在也供应专业的DRAM和NAND。但考虑到这整个市场基本被三星、海力士以及美光三大厂商垄断,未来一段时间内,兆易创新想要进入DRAM和NAND Flash全球市场第一梯队十分困难。该公司又从东芝购买了SLC NAND(SLC为NAND闪存架构),并与博通、漫威、高通和英特尔公司之间有合作。图2名单包含了有/没有晶圆厂的中国公司。
如图3所示,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正跟踪中国计划在未来3年新建或升级的19个晶圆厂项目,其中2个DRAM晶圆厂和一个NAND晶圆厂计划在2018年与英特尔一同扩张。
搞事的特朗普或将挫伤存储器公司
目前的关税谈判和物品清单包括了包含存储芯片的产品。《中国制造2025》提出,2020年国内芯片自产率将达40%,作为芯片消费量比重最大的存储芯片,实现进口替代已经成为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而中国对本土半导体产品自给自足的需求应是避免贸易战的催化剂。
如果这不起作用,特朗普可能将存储芯片添加到关税清单中。这对美国存储器公司以及所有中国制造产品(如苹果iPhone)的供应链来说都是毁灭性的打击。这是一个双输的局面。
此外,特朗普还可能会增加半导体生产设备的关税,甚至会对美国设备供应商,如美国应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全球最大纳米制造技术企业)、科林研发(Lam Research,全球前十大半导体设备制造商)和科磊(KLA-Tencor)的产品实施禁运。
中国集成电路“自给自足”将成关税谈判关键
过去,中国一直投入大量资金大力扶持半导体产业供应链,以期在半导体制造业能自力更生,这实际上缩小了图表1中蓝线和红线之间的差距。
中国通过国家集成电路基金、各地区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的资金指定了总额高达1500亿美元的投资。这些资金最初的目标是海外并购和晶圆厂扩张,但美国政府的抵制带来了强大的并购阻力,仅在2016年,美国CFIUS(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就否决了包括中资收购快捷半导体(Fairchild)、威腾电子(WD)以及德国半导体设备制造商爱思强(Aixtron)美国业务等多起案件。17年9月,特朗普正式签署命令,阻止由中国支持的私募股权公司Canyon Bridge收购美国芯片制造商莱迪思半导体公司(Lattice)的交易,标志着美国建立了一道旨在阻止中国资本染指美国高科技公司的虚拟城墙。
因此中国改将注意力放在国内的企业身上。在过去几年里,由中国政府支持的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公司筹集了大约200亿美元的资金,用于包括中兴通讯和中芯国际在内的20多家中国企业。目前,该基金公司正与政府机构和企业进行谈判,以求多筹集220亿美元,达到950亿美元作为其第二笔投资资金。该基金将再次投资从IC设计和制造到芯片测试和封装的广泛领域。
“中国制造2025”规划是中国始于2015年的一个十年计划,目标是10个战略性先进技术制造业的促进和发展,其中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就包括集成电路及专用装备。该规划呼吁通过技术替代来实现“自给自足”,成为主导全球关键高科技产业的“制造业超级大国”。
但中国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以使本国的芯片能满足其所生产的高科技消费产品(主要面向苹果(Apple)和三星等外国公司)的所有需求。
这就是为什么存储器及集成电路将成为中美关税谈判的关键。中国在半导体制造业中实行自给自足的政策和财务支持将成为贸易谈判的转折点,这将使得对该行业征收关税变得毫无意义。智通财经
2.马云刊文分析贸易战 贸易战扼杀就业、机遇和希望
4月11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华尔街日报》刊登署名文章,阐释他对中美贸易战的看法。作为全球规模领先零售平台的创始人,马云始终以致力于连接中美两国企业和市场的企业家视角展开论述,提出了特朗普政府必须考虑的关键问题:美国是否要放弃进入中国这个全球最大消费市场的巨大历史机会?
这是自近期美国挑起贸易摩擦态势升高以来,中国企业家以自身视角同世界沟通的一次重要的尝试。马云对此通过文章论述:发动对中国的贸易战看不到对美国经济有半分好处。“贸易逆差”是个错误的问题,贸易战是以根本错误的手段放弃打开世界最大市场的重大历史机会,最终受伤害的是农民和中小企业。这将是历史性的战略误判。
马云的文章反映出,阿里巴巴正在越来越多的承担起“国家代表性企业”的责任,向世界传递有理有节的“中国声音”。
为什么是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作为中国企业的代表,在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高之时,发出自己的声音,绝非偶然。阿里巴巴的成功,就源于它根植的中国沃土和它始终坚定拥抱全球化的姿态,为中国和世界倡导一个更开放、更有效率的商业环境,是阿里巴巴社会责任的题中之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企业,其中既有国有企业,也有民营企业。然而,能够像阿里巴巴这样,成长为全球商业领域“意见领袖”,参与全球经贸治理议程的,仍然是凤毛麟角。为什么阿里巴巴能够成为代表中国企业发声的关键商业力量,原因至少有三:
第一,阿里巴巴和实体经济的连接最为密切。阿里巴巴是全球规模领先的零售平台,它将消费者、生产者和服务商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相较传统制造业企业,阿里巴巴对消费者的洞察更加深刻;而相对其他的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又和制造业和传统商贸等行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正因为此,阿里巴巴和马云能够更好窥见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宏观面目。在马云的公开信中,对中美互利互惠关系的系统论述,和对美国企业和消费者处境的分析,都体现了阿里巴巴对全球经贸形势的敏锐眼光。
第二,阿里巴巴有坚定的全球化战略。从收购东南亚规模领先的电商平台Lazada,到蚂蚁金服大比例参股印度版支付宝Paytm,从天猫国际的全球采购中心,到风靡俄罗斯的速卖通,阿里巴巴零售、支付乃至物流业务的版图早已延伸到世界各地,阿里巴巴已确定到2036年服务全球20亿消费者的远景目标,以“全球买、全球卖、全球付、全球运、全球游”让全世界的消费者获得更大惊喜。阿里巴巴早已不仅是全球化商业的参与者,更是全球化议程的推动者。
第三,阿里巴巴有着面向未来的价值观。阿里巴巴是一家基于技术推动商业变革的公司,互联网等新技术的赋能,最显著的效应是让大机构和中小机构、让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的机会更加平等。自创立之初,阿里巴巴就确定了“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使命,这一使命就是要通过一个高效率、开放性的平台,让更多中小企业、青年和妇女从全球化中受益。马云提出了“普惠式全球化”的理念,这是对过去大型跨国公司主导的更多让强者受益的全球化机制的一种迭代和升级,近年来,卸任阿里巴巴CEO的马云飞遍全球,和各国政商精英探讨普惠式全球化之策,还提出了eWTP(全球电子贸易平台)倡议,为普惠式全球化贡献切实有效的方案。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阿里巴巴主动承担起为中美两国乃至全球的消费者、生产者和经营者发声的责任。马云的公开信,并不仅仅是商业上的呼吁,更彰显了阿里巴巴作为一家世界级企业在全球经贸形势波诡云谲的当下,对全球化和自由贸易价值的担当。
“国家代表性企业”推动世界变革
如果我们放大历史的视界,会更清楚的看到一个事实,一个国家的代表性企业,承载的绝不仅仅是自身的商业利益,更是它身后的国家利益、价值取向和发展模式。可以说,对一国内部而言,“国家代表性企业”是经济转型或产业升级的关键引擎,对全世界而言,“国家代表性企业”可能代表着一个成功国家的经验和模式。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国,当年的洛克菲勒公司对此功不可没。从石油产业出发,洛克菲勒逐渐把触角伸向铁路等各行各业,几乎再造了美国的基础设施,给美国的工业化提供了重要基础。这一事例说明,“国家代表性企业”在一国的产业革命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有的“国家代表性企业”,更可引领全球科技和商业潮流。从英特尔、微软再到苹果、谷歌,美国IT技术的发展,正有赖于具有创造力的“国家代表性企业”,没有这些企业持续的创新和迭代,美国也不可能引领全球信息技术变革的进程。
还有的“国家代表性企业”,可以发挥在商业之外的价值。在两德分裂期间,大众汽车和民主德国(东德)签订的总值5亿马克的生产线合同,就曾大大促进了两德贸易,拉近了两德之间的距离。这示范出一种模式,以商业力量驱动和平乃至统一的议程。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国家代表性企业”担当世界责任适逢其时。阿里巴巴已担当起这一备受关注的角色,阿里引领的电商发展和“新零售”革命,重构了中国的商业基础设施,改变了中国商业的面貌;阿里稳健的全球化布局,正在让“新零售”中国方案在全球更多地方落地,驱动“普惠式全球化”成为全球化新的主流形态;从达沃斯到博鳌,马云等阿里巴巴高层横跨东西方的主动发声以及和全球政商精英的互动,已成为中国商业“软实力”的象征。
时代期待更多“国家代表性企业”
中国日前宣布了10项最新的对外开放措施,展现出中国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促进经济全球化的诚意和担当。“国家代表性企业”的积极姿态,更能让世界感受到一个清楚的事实:在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的情况下,从政界到商界,整个中国社会对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仍然保持充分共识。这一声音至关重要。
从某种程度上说,“国家代表性企业”就是一个国家和世界沟通的“第二轨道”。马云的公开信,设身处地站在全球消费者和经营者的角度,让他们从另一个角度去具体感知“贸易战”的潜在影响。如果中国有更多的企业愿意主动担当这一角色,中国的战略意图和对全球化的高度诚意,就更能够被世界所理解。
21世纪的国与国竞争,并非只是硬实力的比拼,更是软实力的较量。“国家代表性企业”的全球能见度和舆论影响力,实际上正是国家“软实力”重要的组成部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连年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中国所拥有的“世界五百强”企业已超过100家,和美国接近,这些数据都表明,中国的“硬实力”早已不容小觑。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的相继提出,中国的全球感召力也在提升,但中国企业的“软实力”却仍然是一块短板。如何展现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以自身主动积极地表达,这对绝大多数的中国企业而言,还是相当陌生的一课。而马云在英文媒体上坦诚而自信地表达,无疑是其他中国企业可以学习的榜样。
“国家代表性企业”的形成,是全球经济变革的自然产物。改革开放已经进入深水区,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中国不仅向全球提供了优质的商品,更是贡献了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理念。这样的理念不是抽象的,它需要由企业的实践来承载,并给出理论上的完整阐释,马云的公开信,正是与此相关的知行合一的探索。每日经济新闻
3.半导体业大厂独霸、前五大厂商包办近半数市场
半导体市场高度集中,前五大厂几乎吃下全球半数市场。不只如此,前二十五大厂商更包办全球3/4市场,小厂想出头似乎难上加难。
IC Insights 11日新闻稿称,半导体市场大者恒大,2017年全球半导体的销售额,有43%来自前五大厂,市场之集中可见一斑。和十年前相比,前五大厂的市占大增10%。不只如此,五大、前十大、前二十五大业者的市占,和十年前相较,都提高了10~12%。2017年全球前二十五大厂囊括了77%市占。
近年来科技厂商并购成风,例如高通和恩智浦(NXP)就准备合并。IC Insights估计,整并之后,大厂独大的情况将更为明显,市占率会更惊人。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数据未计入晶圆代工厂。
以各国来看,日本半导体实力显著滑落,市占率从1990年的49%、2017年跌到只剩7%。韩国IC供应商、特别是存储器业兴起,改变了市场版图。亚洲半导体厂商的市占,从1990年的4%、2017年飙高至38%。另外,北美取代日本成为半导体霸主,1990年市占为38%、2017年升至49%。精实新闻
4.美中最大芯片收购案 华裔高管涉内幕交易受审
一家与中国资本有关系的私人股份公司创始人周斌(Benjamin Chow,或Bin Zhou,音译),去年涉嫌共谋实施与公司收购莱迪思半导体有关的500万美元内幕交易,被控串谋证券欺诈和证券欺诈等14项刑事罪名,昨天(10日)该案开始在纽约南区联邦法庭听审。
总部位于北京、由中共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新科创基金”(China Reform Fund)网页。(蔡溶/大纪元)
根据法庭资料,周斌曾在总部位于北京、由中共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新科创基金”(China Reform Fund)担任管理总监。2016年他设立Canyon Bridge(凯桥)私人股本公司,在北京和加州的帕罗奥图(Palo Alto)分设办公室,其唯一投资者就是“国新科创基金”,总的资金源头属于中共“国有资金”,这些基金主要投向中共的国家战略新兴产业。
莱迪思半导体公司是屈指可数的能生产可编程逻辑晶片(FPGAs)的厂商之一。(Mario Tama/Getty Images)
2016年11月“凯桥”宣布以13亿美元收购美国的莱迪思半导体公司(Lattice Semiconductor)。联邦检察官指控,周斌在收购前几个月,以“个人会面、语音信息和短信方式”陆续向尹少华(Michael Yin)泄漏这宗收购案的内幕信息。尹少华原是香港一家私募基金的经理,两人早前认识。尹少华根据周斌所泄露的信息进行股票买卖,从股票交易中一举获利五百多万美元。
莱迪思半导体公司是全球屈指可数的生产可编程逻辑芯片(FPGAs)的厂商之一,这种芯片可应用于通讯、计算机和军事等领域。若交易达成,这将是中资背景公司在美国半导体领域的最大一起收购案,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CFIUS)评估认为该交易会对国家安全带来风险,去年9月,川普总统亲自叫停这宗收购。
是不是“美国人成功故事”?陪审团将判断
昨天的开案陈词中,联邦助理检察官尼古拉斯(Max Clement Nicholas)告诉陪审团,周斌2016年还在担任“国新科创基金”管理总监时,已向尹少华透露“国新科创基金”有意收购莱迪思的消息。直到“凯桥”成立,接手收购案后,周斌继续向尹少华透露内幕信息,直到“凯桥”对外公布以13亿美元收购莱迪思前夕,相当于“周斌把明天将发生的新闻,今天告诉给了尹少华”。
但是周斌的辩护律师高斯坦(Katherine Goldstein)表示,尹少华从未从周斌口中探得任何保密信息,周斌短信告诉尹少华的内容,没有秘密可言,很多人知道“莱迪思”准备出售,其员工都知道;莱迪思的技术经营信息保密职责,他没有违反;尹少华也不是周斌的好朋友或生意伙伴,而只是一位在早先的工作中取代周斌职位的熟人,正在四处撒网、探听有关“莱迪思”收购案的细节。
高斯坦说,周斌十几岁时从中国移民来美,并努力成为“国新科创基金”的董事总经理,她将周斌的故事描绘成“一个真正的美国人的成功故事”。她又说,周斌没有道理将公司收购的内幕信息透露给他人,令自己的收购价格更高,尹少华赚了数百万,但周斌没有从中获取一角钱的利益,检察官也不能证明他从尹少华处拿到任何好处。
证人:中资拟“全现金收购”莱迪思
开案陈词后,控方传召“莱迪思”执行长比勒贝克(Darin Billerbeck)出庭作证。比勒贝克说,早在2015年,周斌还是“国新科创基金”管理总监的时候曾与他接触,拟以私人股本公司的形式“全现金收购”莱迪思半导体公司,并说明他稍后会成立自己的私人股本公司,“国新科创基金”主要从中共政府拿钱。谈判开始时周斌与“莱迪思”就签署了保密协定(Non Disclosure Agreement )。
该案的审理预计将持续到月底,检方接下来还将呈堂周斌的手机短信、电脑硬盘等电子证据。如果所有罪名都成立,周斌可能面临最高30年的监禁。
5.青岛海尔拟在中欧国际交易所发行不超过4亿股D股
【TechWeb报道】4月11日消息,上交所上市公司青岛海尔昨晚发布公告称,拟在中欧国际交易所发行不超过4亿股D股(超额配售权执行前)。
青岛海尔公告截图
青岛海尔董事会审议通过了《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公司拟在中欧国际交易所 D 股市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议案》。表决结果:同意 9 票,反对 0 票,弃权 0 票。
具体内容:为促进公司业务发展,深入推进公司全球化战略,公司拟在中欧国际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 D 股市场(以下简称“中欧国际交易所 D 股市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本次发行上市将通过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的准入并挂牌交易实现。中欧国际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系上海证券交易所、德意志交易所集团及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合资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德意志交易所集团是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的运营主体,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规则适用于中欧国际交易所 D 股市场。
青岛海尔称,议案尚需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
发行股票的种类和面值
本次发行的股票为向符合资格的投资者募集并在中欧国际交易所 D 股市场发行,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进行交易的境外上市外资股(D 股),境外上市外资股均为普通股,以人民币标明面值,以外币认购,每股面值为人民币 1 元。
发行时间
公司将在股东大会决议有效期内选择适当的时机完成本次发行并上市,具体发行时间由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及董事会授权人士根据国际资本市场状况和境内、外监管部门审批进展情况决定。
发行规模
在符合公司股票上市地最低发行比例等监管规定的前提下,结合公司未来业务发展的资本需求,本次发行的 D 股股数不超过 4 亿股(超额配售权执行前),并可能授予簿记管理人不超过上述发行的 D 股股数 15%的超额配售权。最终发行数量提请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及董事会授权人士根据法律规定、监管机构批准及市场情况确定。
文章来源:http://laoyaoba.com/ss6/html/66/n-668966.html
责任编辑:星野
- 半导体行业观察
- 摩尔芯闻
最新新闻
热门文章 本日 七天 本月
- 1 前途无量的MEMS传感器
- 2 摩尔斯微电子推出突破性物联网连接平台 新型 MM6108-EKH05 评估套件助力开发人员创建下一代物联网解决方案
- 3 两万字解读射频前端,国产现状如何?
- 4 芯联集成总经理赵奇:公司2026年收入预计将超10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