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半导体产业五年发展规划印发 2021年要达1000亿元(附全文)

2018-03-01 14:00:42 来源: 老杳吧
安徽半导体产业五年发展规划印发,2021年要达1000亿元(附规划全文)
日前,安徽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印发《安徽省半导体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1年)》的通知,《规划》提到2017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达到4086.9亿美元,同比增长20.6%,创7年以来新高。到2021年,安徽省半导体产业规模力争达到1000亿元,半导体产业链相关企业达到300家,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装备和材料龙头企业分别达到2—3家。
安徽省半导体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1年)
半导体产业是现代信息社会的基石,是支撑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为抢抓半导体产业发展重大机遇,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依据《“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等文件,制定本规划。本规划中所指半导体主要包括集成电路、分立器件和传感器。
一、发展现状
2017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达到4086.9亿美元,同比增长20.6%,创7年以来新高。从市场分布看,以我国为核心的亚太市场占60%,美国占21%,欧洲、日本各占9%左右。从产品结构看,集成电路、分立器件、光电器件、传感器,分别占全球半导体市场总值的84%、5%、8%、3%,其中微处理器、存储器、逻辑电路、模拟电路,分别占全球半导体市场总值的16%、30%、25%、13%。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5G、智能驾驶等新应用爆发,将驱使全球半导体产业持续增长。
在市场拉动和政策支持下,我国半导体产业快速发展,集成电路设计、制造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正在逐步缩小,已初步形成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中西部四大产业集聚区。2017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突破5000亿元,同比增长23.5%,其中:设计业占产业链整体产值的38%,芯片制造业占27%,封装测试业占35%。与此同时,国内半导体主要依赖进口的局面依然没有改变,2017年我国集成电路进口额高达2601亿美元,同比增长14.6%。
近年来,我省紧紧抓住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大力发展与主导产业相融合、有巨大市场需求的驱动芯片、存储芯片、家电芯片等特色芯片,半导体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多”的跨越发展。
(一)产业规模快速壮大。半导体企业由2013年的数十家增至目前的近150家,产业规模从不足20亿元发展到260多亿元,增速居全国前列,初步形成了从设计、制造、封装和测试、材料和设备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主要产品涉及存储、显示驱动、汽车电子、视频监控、微处理器等领域。
(二)龙头企业不断集聚。全球第六大晶圆代工企业力晶科技,国内封装企业龙头通富微电,设计业龙头企业联发科技、兆易创新、群联电子、敦泰科技、君正科技等先后落户安徽。联发科技在合肥设立全球第二大研发中心,芯片设计能力达到12纳米。易芯半导体公司自主研发12英寸芯片级单晶硅片,填补国内空白。
(三)产业环境不断优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国家微电子学院加快建设,在皖高校每年培育微电子相关专业学生8000多人。合肥市集成电路设计分析验证公共服务平台投入运营。国际学校、医院、高管公寓等配套设施逐步完善,欧、日、韩、台湾、新加坡等航班相继开通。
(四)全产业链推进模式影响深远。合肥市以液晶面板、汽车、家电等产业领域巨大市场需求为牵引,强化政策支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形成了以设计为龙头、制造和封装测试为支撑的产业体系,探索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合肥模式”。
同时,我省半导体产业发展水平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一是产业规模有待壮大。芯片设计业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不多,制造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占全国的比重不高。二是芯片设计产品方向分散。围绕平板显示、家电、汽车等主导产业的核心芯片和拳头产品少,存储器、处理器、传感器、人工智能芯片等高端产品少,大部分产品档次和市场占有率不高、竞争力不强。三是产业链上下游关联不紧密。芯片设计与制造关联度不高,制造水平目前无法满足设计企业流片需求,多数设计企业要在海外流片。芯片模块集成企业缺乏,汽车、家电等整机应用企业与芯片设计企业联动机制尚未形成,协同发展能力不足。四是人才供给不足。高校培养人才不能满足产业快速发展需求,人才市场的无序竞争、待遇攀比等负面效应影响了人才队伍建设。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抢占半导体产业发展机遇,坚持市场导向与政策引导、特色发展与重点突破、重点引进与自主培育相结合,着力扩大产业规模,培育壮大骨干企业,构建具有安徽特色的半导体产业链,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为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提供强大支撑。
(二)发展目标。
到2021年,我省半导体产业规模力争达到1000亿元,半导体产业链相关企业达到300家,芯片设计、制造、封装和测试、装备和材料龙头企业分别达到2—3家。
芯片设计方面。重点开展新型显示、汽车电子、家电、移动终端、工业控制等重点应用领域专用芯片以及存储器、微控制器、图像处理、数字信号处理等高端芯片研发,支持设计企业与汽车、家电等应用企业开展合作,协同发展。到2021年,芯片设计业产业规模达到150亿元。
芯片制造方面。聚焦突破特色芯片制造,加强先进生产线的布局和建设,实施8英寸或12英寸晶圆面板驱动、存储器等一批制造项目,发展模拟及数模混合电路、微机电系统(MEMS)、射频电路、化合物半导体等特色专用工艺生产线。到2021年,建成3—5条8英寸或12英寸晶圆生产线,芯片制造业产业规模超过500亿元,工艺水平达到国内先进。
封装测试方面。大幅提升封装测试水平,适应设计与制造工艺节点演进需求,支持开展凸块(Bumping)、倒装(FlipChip)、晶片级封装(WL-CSP)、硅通孔(TSV)等先进封装和测试技术的开发及产业化。到2021年,封装测试业产业规模超过300亿元。
装备和材料方面。支持硅单晶炉、封装及检测设备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快发展硅片、光刻胶、溅射靶材、引线框架等相关材料和配套产品,打造国内芯片材料产业基地。到2021年,装备和材料业产业规模超过50亿元。
(三)产业布局。
坚持立足优势、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集聚发展的原则,打造以合肥为核心,以蚌埠、滁州、芜湖、铜陵、池州等城市为主体的半导体产业发展弧,构建“一核一弧”的半导体产业空间分布格局。
1.核心布局。合肥市要发挥现有产业基础优势,以重大项目为引领,积极推进面板驱动芯片、家电核心芯片、汽车电子芯片模块国产化,打造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装备和材料全产业链,完善产业配套,辐射带动全省半导体产业发展。
2.弧形布局。蚌埠市要把握军民融合大趋势,拓展微机电系统(MEMS)等产品的研发与制造空间,推进在工业、汽车电子、通信电子、消费电子等领域的应用。滁州市要依托区位优势,重点发展半导体封装测试产业和半导体材料产业。芜湖市要以化合物半导体为突破口,积极推进在汽车、家电等领域的应用。铜陵市要利用引线框架、封装测试设备的研发与制造基础,探索发展高纯金属靶材、键合金属丝(铜丝为主),积极创建半导体设备研发中心及国家半导体设备研发生产基地。池州市要持续推动半导体分立器件的制造、封装测试等,实现产值突破,形成产业规模。省内其他城市要结合产业基础,支持配套产业发展,拓展应用领域,逐渐融入“一核一弧”半导体产业链条。
三、重点任务
(一)壮大芯片设计业规模。加强芯片设计能力的塑造提升,大力发展面板显示及触控驱动芯片、汽车电子芯片、家电芯片、MEMS传感器、高端电力电子功率器件等专用芯片设计,引导芯片设计企业与整机制造企业协同开发,推进产业化,以整机升级带动芯片设计研发,以芯片设计创新提升整机系统竞争力。
1.面板显示及触控驱动芯片。依托联发科技、松豪电子、宏晶微电子等企业,重点发展面板显示驱动、触控芯片、指纹识别芯片等,为智能电视、手机等消费类终端提供重要组件及解决方案。
2.汽车电子芯片。依托杰发科技等企业,重点发展汽车音视频多媒体、主动安全系统、电子刹车系统、倒车可视系统、电源管理等专用芯片、车联网通信芯片,以及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胎压监测系统(TMPS)等模块。
3.家电芯片。依托格易、中感微等企业,大力发展微控制单元(MCU)、数字信号处理(DSP)、数模混合(Mixed-signal)、高速/高精度模数转换(ADC)等数据处理芯片,提高射频识别(RFID)、蓝牙、Wi-Fi、近距离无线通信(NFC)等产品的设计能力。
4.MEMS传感器。依托兵器工业集团214所,重点发展微机电系统(MEMS)、电子倍增电荷耦合器件(EMCCD)及组件、微机电传感器应用系统集成研发。
5.高端电力电子功率器件。依托赛腾微电子等,大力发展硅基功率场效应晶体管(MOSFE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化合物器件等高端电力电子功率器件,促进在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领域、无线充电、快速充电领域的广泛应用。
表1我省芯片设计重点领域及技术方向
(二)增强芯片制造业能力。力促晶合扩大规模,尽快完成4条12英寸晶圆生产线布局。瞄准国际集成电路龙头企业,积极引进下一代先进工艺、大尺寸晶圆生产线,推动制造迈向高端。依托合肥长鑫,加快推进存储芯片先进技术研发和产品规模化生产。大力发展特色制造工艺,不断提升MEMS传感器、显示驱动等芯片的规模化生产能力,以制造工艺能力提高带动设计水平提升。围绕新能源汽车、5G通信等重点领域,探索布局GaAs、GaN、SiC等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及器件生产线,满足高功率、高频率、高效率等特殊应用需求。
表2我省芯片制造重点领域、工艺平台及产业模式
(三)提升封装测试业层次。依托长电科技、通富微电、新汇成等企业,大力发展凸块(Bumping)、倒装(FlipChip)、晶圆级封装(WL-CSP)、硅通孔(TSV)等先进封装技术,支持建设先进封装测试生产线和封装测试技术研发中心。鼓励封装测试企业与设计企业、制造企业间的业务整合或并购,探索新兴产业业态和创新产品。建设封装测试产业技术平台,加强科研院所、封装测试代工企业、芯片设计企业的合作。
表3我省芯片封装与测试重点领域及技术方向
(四)大力发展相关配套产业。以硅单晶炉、封装测试设备等为突破口,加快产业化进程,提高支撑配套能力。以国内知名半导体材料企业为引资引智重点,吸引聚集一批靶材、基材、专用抛光液、专用清洗液、专用气体等电子化工配套企业。进一步扩大半导体硅材料、引线框架、溅射靶材等基础材料的优势地位,力争实现12英寸硅抛光片和8—12英寸硅外延片、锗硅外延片、新型硅基集成电路材料(SOI)、宽禁带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的配套。鼓励和支持黑磷等革命性半导体新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
(五)推动重点领域应用。坚持应用引领,以设计为核心,实施重点芯片国产化工程,促进集成电路系统应用。以新型显示和相关面板驱动芯片设计公司为主体,实现面板驱动芯片的设计、制造和使用一体化发展。针对全省家电行业所需的图像显示芯片、变频智能控制芯片、电源管理芯片、功率半导体模块、特色存储器芯片,实施家电核心芯片国产化工程。在汽车电子、计算机、通信、物联网、可穿戴设备等领域,推动产学研用结合,逐步形成芯片设计制造和应用的联动发展。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省推进半导体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省半导体产业规划布局,强化顶层设计,整合调动各方面资源,协调解决产业发展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发展改革委,负责研究制定半导体产业发展推进计划,调度项目进展,督促落实扶持政策,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成立省半导体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为产业发展提供咨询建议。各市、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升半导体产业的战略定位,把半导体产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加强协调配合,整合要素资源,全力推动半导体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完善支持政策。充分发挥省“三重一创”专项资金的激励和撬动作用,根据《支持“三重一创”建设若干政策》,对集成电路产业基地符合条件的制造类项目关键设备购置进行补助,对重大项目团队给予奖励,对企业境外并购给予补助。研究制定省级半导体产业专项支持政策,对设计企业首轮流片、购买芯片设计IP在省内深度开发、自主芯片首次规模应用等给予补贴;支持半导体企业做大做强,对主营业务收入达到一定规模的半导体企业给予奖励;完善建设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和产业促进服务平台等。
(三)推进项目建设。按照“重大项目—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基地”的思路,支持各市面向境内外招引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装备、材料、系统集成等领域牵动性强的重大项目,不断完善、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集聚。强化以商招商,鼓励龙头企业引进配套企业、关联企业。建立半导体产业重点项目库,推动实施一批市场潜力大、成长性高的项目,并根据重点任务安排和企业发展实际,对重点项目库实施动态调整。
(四)健全投融资机制。充分发挥省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作用,支持重点企业发展、重大项目建设。支持本地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兼并重组和投资合作。支持各类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投资我省半导体产业。鼓励和引导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继续加大对半导体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创新符合产业需求特点的信贷产品和业务。支持半导体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发行各类债务融资工具以及依托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加快发展,加强吸引更多半导体产业优势企业、先进技术、人才和资本集聚。
(五)加快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半导体专业高层次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按照相关政策,给予住房、子女就学、居留便利、个税优惠、知识价值激励、职称绿色通道等方面待遇。加快建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示范性微电子学院。鼓励半导体企业与微电子学院合作建立人才实训基地,支持人才实训基地结合企业实际开展工程实习、实训、实践等培训工作。
(六)完善产业生态体系。推动整机企业、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设备和材料间的纵向产业联合,努力消除整机—设计和设计—制造环节间的瓶颈,实现产业各环节相互配合、协调发展。加强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间的横向联合,使生态链中的研发和生产环节更加顺畅。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创新主体运用知识产权的意识和能力。
附件1
安徽省半导体产业重点项目表
单位:亿元
附件2
安徽省半导体产业重点企业表

文章来源:http://laoyaoba.com/ss6/html/36/n-664436.html

责任编辑:星野
半导体行业观察
摩尔芯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