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拐点将至,地平线:向上捅破天,向下扎深根

2025-01-17 13:30:09 来源: 互联网
从过去几年的行业发展看来,自动驾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正如地平线副总裁兼首席架构师苏箐所说:“自动驾驶研发没有银子弹,作为一个复杂系统研发,需要一个坚实的工程团队,要比别人有更多的经验、吃更多的苦、更加持之以恒的心态,还要能及时吸收最新技术并理解技术的边界,才能让技术创新一步步迈入现实。”
 
但是,如果退一步,用“智能驾驶”的角度去看汽车,那么一切就豁然开朗。地平线CEO兼创始人余凯博士甚至认为,2025年是智驾真拐点。
 
未来三年,行业大局也将可定。
 

地平线CEO兼创始人余凯博士
 
智能驾驶,拐点将至
 
之所以认为智能驾驶拐点将至,余凯表示,这是基于三个要素判断的:第一,领先的算法;第二,足够大的算力;第三,海量丰富的数据,发展到现在,余凯认为,三者都已经开始具备了。
 
算力层面,智能驾驶芯片从一开始几T的规模发展到现在的几百T;工程能力方面,经过几年的打磨,上万亿公里,千万数据的积累,这其实已经是唾手可得。在这种情况下,就让算法成为了最后突破的点。随后,进入2024年,大模型爆发,深度学习算法正在重塑各行各业,对汽车产业也是如此。
 
据介绍,随着包括端到端、VLA这些新算法框架的出现,多模态大模型的到来,让智能驾驶技术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前几年,大家还都在比拼‘开城’的速度,但是因为智能驾驶现在具备了类人的智能,所以我相信就像人拥有眼睛的视觉和大脑的智慧一样,无论走到哪里,人类司机在哪里都可以开,汽车也是一样。”余凯表示。
 
他透露,地平线确实也引领了端到端的“卷”,比如说地平线的学者2022年底提交的一篇论文,在2023年拿了CVPR的Best Paper,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公开发表端到端自动驾驶的大模型,从某种程度上掀起了整个行业端到端的技术研究。
 

 
在刚过去的2024您,行业里都在讨论VLM、VLA,智能化程度逐步提升,越来越类人,越来越从感知(perception)到认知(cognition)。与此同时,地平线的算法技术也在快速进步,还率先提出了Senna。据介绍,Senna现在在行业里影响力也很大,是技术更领先、工程更落地的端到端多模态大模型。
 
如余凯所说,普通的大模型参数量和计算量都是很恐怖的,给在车上部署大模型带来很大的挑战,因为车不像数据中心有那么好的散热系统,有infinite power supply,车上也只能靠电池。所以公司需要通过软件和硬件的联合优化,地平线的一大优势就是深度的软硬结合、软硬的协同优化。
 
因此,结合硬件特性,地平线在2024年创新性地在ICML(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机器学习世界第一大会议发表了Vision Mamba的Paper,它现在是最具潜力的下一代通用视觉主干模型,各项指标都超过谷歌提出的Vision Transformer,它的迭代更快、模型更小、计算占用资源更小。
 
“传统的Transformer可以说是二次方的计算复杂度,我们的Vision Mamba是线性计算的复杂度。这篇文章在整个2024年全球人工智能领域发表的所有论文里,在引用率排名的前十篇论文里,这篇论文排名第三。当然,这也是机器学习ICML会议里引用率第一名。”余凯说。
 
基于这些技术积累,余凯认为地平线在2025年也将迎来一个智驾的拐点,三年内行业大局可定。地平线的目标,当然也挑战特斯拉。苏箐更是直言:“如果抛开和人类的比较,今天你一定要让我找一个对标对象,我还是会选择FSD。因为我确确实实觉得他们整个团队的素质和创新精神是值得让人敬的,他们在技术上是有很多独到之处,甚至在某些地方有断代式的领先,这点不妨承认。”
 
朝着这个目标,余凯为地平线立下了两个Flag——向上向上捅破天,向下扎深根。
 
向上捅破天,向下扎深根
 
所谓“向上捅破天”,是指地平线的高阶智驾方案SuperDrive会在2025年迎来量产落地。据了解,地平线的这套Horizon SuperDrive方案是公司面向量产的端到端世界模型World Model,能实现全场景无差别的智能驾驶,为用户带来超越“老司机”的拟人化驾驶体验。
 
余凯透露,这套方案还将运行在目前业界可以拿到的算力最大自动驾驶芯片——地平线征程6P上。据介绍,这个芯片目前现在已经顺利投片,并且会在第一季度内回片点亮,计划在4月份完成高阶智驾实车系统部署。
 
“征程6P的芯片计算性能是名副其实的‘六代机’,为行业打造高阶智驾的‘行业新标杆’。”余凯信心满满地说。
 


其实,早在2019年,地平线就发布了中国首款车规级智驾计算芯片——征程2,并在2020年量产上车。之后,地平线推出了多代智驾计算芯片,征程6系列计算方案则是公司最新一代的解决方案。
 
征程6系列共推出六个版本,包括征程6B、征程6L、征程6E、征程6M、征程6H、征程6P,面向不同智能驾驶场景进行了计算方案的灵活配置,均能提供兼顾性能与成本的最优解。
 
面向低阶智驾市场,征程6B以极致性价比重塑主动安全新体验,致力于打造业界最强性价比主动安全一体机方案。基于征程6B,地平线联合索尼发布全球首款1700万高性能前视感知方案,让主动安全更远、更广、更清晰。
 


至于“向下扎深根”,则是指地平展望公司的计算方案在2025年将跨越1000万量产大关,这是地平线坚持科技平权、智驾普惠的成果。这是地平线发展水到渠成的结果。
 
据介绍,过去几年,地平线在与车厂合作方面一路狂奔,斩获了几乎所有中国车企品牌的量产订单。光在去年一年,地平线交付了差不多将近300万套智驾的计算方案,并且也获得了国际最大的车企之一大众集团的信赖。公司的征程系列迄今的出货量也突破了700多万套,合作的车型超过300款。
 
“尤其是整个征程6系列计算方案,在2024年的需求更是爆炸。今年是征程6出货的第一年,第一年就会突破百万规模的出货,所以大家拭目以待。”余凯说。
 
这也让公司的1000万套出货量目标顺理成章。
 
写在最后
 
余凯表示,在不少旁人看来,成立于2015年的地平线是一家非主流的另类慢公司。因为在公司成立的当时,行业关注的是AI算法、人脸识别,但地平线却另辟蹊径做人工智能的硬件,选择从硬件开始做软硬结合;到2019年,汽车行业陷入大困局之际,地平线反而all-in汽车;在Robotaxi赛道火热的时候,地平线反而趴在地上做一个个量产项目。
 
“由此看来,地平线看起来确实是行业里一个相对比较特立独行的存在。”余凯直言。他同时解析说,归根到底,地平线所做的一切决定,都是基于公司“要在没有竞争的地方争”的战略思考方法论。“我们不愿意去内卷,我们希望地平线做一个外卷型的企业,和边界玩,去玩拓宽技术和产业边界,去做把蛋糕做大的‘无限游戏’”余凯强调。
 
在这种经营态度的指导下,地平线在智能驾驶市场越战越勇。公司在2024年10月也迎来了IPO。虽然余凯笑着说:“公司的很多选择是走了‘狗屎运’”。但他也指出,狗屎运也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在这个云淡风气的描述背后,地平线团队的付出也是不能磨灭的。
 
展望未来,地平线希望推动整个智驾产业在3年内可以实现脱手开(hands-off),5年内实现闭眼开(eyes-off);10年时间可以随心开(minds-off)。
 
回到文章开头谈到的自动驾驶,苏箐认为,要达到真正的自动驾驶,首先要完成以下两个目标:第一,让驾驶者对汽车的驾驶系统有足够的信心,能够真正做到“类人驾驶”;第二,把车的紧急监管安全性至少提升100倍。
 
这固然不是一件很容易达到的事情,但地平线会一直死磕自动驾驶,向高而行。

责任编辑:Ace

相关文章

半导体行业观察
摩尔芯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