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局下,国产EDA正在采取行动

2022-11-15 15:27:47 来源: EDA
国产半导体的心弦,近来被拨弄的颇不平静。
 
芯片法案出台、打压AI\存储芯片、限制中国先进工艺······伴随着愈演愈烈的摩擦升级,悬在中国半导体产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似乎距离坠落的时间越来越近了,“供应链安全”的紧迫性也再次被摆在了大家的面前。
 
其实,早在2018年美国制裁中兴的时候,被誉为“芯片之母”的EDA产业,就已经由幕后走到了台前。此前鲜有人关注的EDA,因为是撬动整个电子产业的最上游“工具”,屡屡成为打压中国半导体产业最锋利的矛。5年过去了,此时此刻的国产EDA,是否如期待的在重压之下爆发?
 
最近,两起国产EDA行业发生的并购事件引起业界广泛关注。9月26日,芯华章官宣整合瞬曜电子;10月18日,华大九天收购芯達科技。前者由一群EDA老兵创立,近几年快速补上我国在数字验证领域短板,后者则是模拟芯片全流程EDA的“老大哥”,已经在今年成功上市。
 
我们不禁要问,不约而同发生的两起行业整合背后,是否释放了国产EDA迈入新阶段的信号?并购整合是否真的能成为国产EDA发展的良方? 
 
并购的出发点是什么?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搞清楚一件事情:华大九天和芯华章为什么要做这两起整合,即并购的出发点是什么?
 
根据公开报道显示,华大九天认为“芯達科技的技术在业界具有领先优势,与公司现有产品具有互补性和协同效应,本次投资将有助于华大九天不断丰富EDA工具、补齐数字设计和晶圆制造EDA工具短板,符合公司的发展战略”。
芯华章则表示是为了“将瞬曜超大规模软件仿真技术融入芯华章智V验证平台,以增强其丰富的系统级验证产品组合,巩固芯华章敏捷验证方案。同时,瞬曜电子创始人傅勇正式加盟芯华章出任首席技术官”。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两起并购案很具有 EDA 行业的特色,都是产品线更丰富的公司去收购在特定领域有竞争力的公司,从而完善自身的产品、技术、人才布局,提高综合竞争能力。 
 
其实,这对于瞬曜电子的创始人傅勇来说并不陌生。
 
二十多年前,在Emulation元老级公司Quickturn的傅勇第一次经历EDA并购,今天的EDA三巨头当时正开始透过并购,一步步强化自身的解决方案。1998年,随着Quickturn被Cadence并购,傅勇也加入了Cadence。有趣的是,傅勇中途离开Cadence加入另一家EDA初创公司Verity时,又经历一次随着并购而加入Cadence。
 
浸润行业几十年的傅勇,因为在Synopsys任职期间将Emulation产品引入亚太区,实现了中国区5年间近30%的市场年复合增速的传奇,被业内人士评价为“推动亚太地区数字芯片验证技术建设的布道者之一”,他不仅见证了EDA巨头早期并购扩张的发展历程,更具备丰富的整合应对经验,深谙如何更快地融合并带领团队更上层楼。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是他和芯华章基于相同技术理想和产业目标的双向奔赴,他表示“EDA工具还有值得挖掘和开发的领域,我们需要有自己独特的市场定位和价值,从市场需求出发,不断追求提高芯片验证的完整性和验证效率,为做出中国以及全球市场上最好的EDA工具而努力!”
 
回顾EDA发展史,某种程度上也是一部并购史。这是因为EDA贯穿了整个芯片设计的流程,需要种类繁多的软硬件工具相互配合从而形成完整的工具链。如果仔细参考过去三十年EDA产业整合和产业升级历史,会发现一直以来走的都是自研+并购的双轮驱动发展道路,但是并购的时机和对象,是并购价值的关键要素。 
 
那么,现在是合适的并购时机吗?又应该怎么衡量并购产出的价值呢?
 
打铁还需自身硬:张弓搭箭,厚积薄发
 
这个问题,至少发起并购的两家企业应该是早已深思熟虑过了。
 
华大九天副总经理郭继旺曾指出,国内 EDA 行业要形成并购的基础条件,需要依托三个平台:产品平台、客户平台和资本平台。
 
芯华章首席市场战略官谢仲辉也在多个场合表示,“企业只有自身具备一定的自主技术与研发实力后,才能够透过自身的创新能力,把这些技术充分消化、串联起来,才能更好打通工具间的限制,通过深度融合更好赋能客户生产效率提升。”
 
由此不难看出,两起并购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张弓搭箭,准备已久的一场厚积薄发。
 
以芯华章这起收购为例。据报道,瞬曜电子高性能逻辑仿真器具备超大规模多线程仿真技术,可实现对千亿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仿真验证,能够在3小时内完成原本需要7天的仿真验证任务,并在一年时间里获得国内超大容量GPGPU、Chiplet、SoC项目上的真实客户部署,取得相较于传统仿真器近百倍的突破性提升,这对已经在数字前端领域逐步建立起完整验证平台的芯华章来说,颇具吸引力。
 
作为收购发起一方的芯华章,经过近三年的发展,已经发布了5款自研的数字验证产品,涵盖FPGA原型验证系统、智能场景验证、形式验证、逻辑仿真、系统调试等多个关键技术领域,基本形成了完整的数字验证全流程。相关产品也已经获得燧原科技、鲲云科技、芯来等几十家业内一线企业的实际研发项目部署,不仅是南京市政府认定的独角兽公司,还被胡润榜单评为全球瞪羚企业。扎根数字验证领域的芯华章,已经打造了自己的产品生态和客户服务体系,无论是产品实力、技术积累,还是客户服务经验等等,都已经做好了整合的准备。
 
目前来看,这两起并购整合后续将产生何种化学反应,确实让人充满期待。
 
把握系统级机遇,走出中国EDA之路
 
无论是借鉴国际巨头的发展历程,还是结合中国当前产业发展的实际,在做好自主创新的前提下,并购、整合都是国产EDA企业加速发展壮大的一种道路选择。优秀的国产EDA企业,通过并购等方式实现强强联合,不仅可以提高企业自身实力,也能更好地赋能产业用户,从而建立整个国产EDA的良好服务口碑与品牌,形成集聚效应,进而吸引更多人才、资本等加入,加速实现产业正向发展的良性循环与生态。
 
从这个角度来讲,国产EDA企业需要低头赶路,但也要“抬头看路”,看到行业里的发展机会,洞察未来的技术趋势,取长补短,加强开放与合作,打造促进行业发展的合力。
 
现在,芯片设计更多由应用系统的需求决定,从设计更快、更小的芯片转变为设计更符合系统应用创新需求的芯片。如何做好一颗芯片的设计,不再是继续简单增加功能或者提高工艺,而是需要做好应用系统和软硬协同等系统级的优化创新。我们看到苹果、特斯拉、华为等高科技系统公司,都在从“采购和使用通用芯片”,转向“定制自己的芯片”,在内部不断加强芯片团队方面的投资,通过SoC芯片和ASIC芯片的创新来实现系统创新,正是对这种趋势的最佳诠释。
 
国产EDA公司需要策马扬鞭,通过先进的EDA工具,赋能芯片设计中的算法创新和架构创新,从系统角度实现更好的软硬协同,去超越芯片制程工艺受限给供应链带来的影响。
 
回到问题的开始,国产EDA其实从一开始就注定要走出自己独特的一条路来,不仅仅是实现国产替代,更要在国际竞争的舞台上站得住脚,为中国整个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做出独有的贡献。
 
结语
 
时不我待。华大九天董事长刘伟平曾表示,“基于目前的大环境,如果不仅仅看数字或模拟芯片设计,将眼光放大到制造、封装甚至应用端,那么EDA全流程打通可能需要5年左右。”
 
现在已经成为芯华章首席技术官的傅勇也曾表示,“中国的EDA产业是一盘大棋,我们既要解决卡脖子的问题,同时也要看到5到10年后,当天下‘分久必合’之时,产业链是不是有足够的能力和特点在国际上占据一席之地?”这大概就是一位位行业老兵的发展初心。
 
“所有的礼物都暗中标好了价格”,“断供”为本土厂商敲响了独立自主的警钟,“造不如买”的时代已经过去。美国的一系列“禁令”,正在推动国产数字化产业创新加速。不仅是EDA,对本土数字企业而言,抓住机遇完善自身产品、技术布局都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看来,大洋彼岸本欲关上中国发展先进数字产业的发展大门,却也打开了国产技术创新自立自强的一扇光明之窗。
 
责任编辑:sophie
半导体行业观察
摩尔芯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