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硬科技新风口!第一届专精特新技术创新大会暨科学家创新创业论坛圆满落幕

2022-08-01 13:40:18 来源: 互联网
7月29日,在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中关村科学城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由中关村智友研究院主办,中关村科学城公司、中关村创业大街、智源研究院、雅瑞资本与华兴Alpha参与协办的《第一届专精特新技术创新大会暨科学家创新创业论坛》(以下简称大会)在京圆满落幕。十余家优质硬科技媒体平台与相关机构对此次大会进行了同步直播,线上观众达10万余人次。
 
作为聚焦“专精特新”企业成长与科学家创新创业的硬科技科创盛会,同时也作为2022 中关村创新创业季系列重点活动之一,此次大会受到了来自政府、学术界、投资界、产业界、及创业者的高度关注。
 
大会首个环节,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创新创业服务处处长龚维幂到场并为此次大会致辞。龚维幂表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科技创新和优质科技成果孵化转化成为抢抓时代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他还表示,中关村智友研究院是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硬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平台,基于一流的科学家网络、高水平的辅导服务、良好的投资孵化模式和丰富的产业资源,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硬科技孵化服务体系,培育出九号机器人、天智航、柏惠维康等60多家智能装备领域的硬科技企业,探索出了促进硬科技成果转化孵化的新机制、新模式,为创新创业生态的营造作出了积极贡献。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创新创业服务处处长龚维幂
 
随后,北京市委中关村科学城工作委员会、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服务体系建设处处长刘钊为大会致辞,并就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与资本的关系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这段时间有更多的舆论喜欢妖魔化资本,觉得资本除了把技术引导向恶,另外就是榨取中间的所有价值。他认为这个事情要公允地看,所有的动机是引导行动的主要动力,如果没有资本在早期的投入,和在早期的贡献,就像土壤没有肥料一样,科技的种子就不会萌发为参天大树。最后,刘钊处长表示在做任何科学技术转化和企业未来商业路线布局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它可能的用向,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希望通过论坛的交流和合作来进一步推动技术向善。

△北京市委中关村科学城工作委员会、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服务体系建设处处长刘钊
 
随后,北京市科技创新基金董事长蒋兴权在致辞环节表示,真正的创新源头来自于科学家、科研院所,尤其是顶尖的创新,但是科学家不懂商业和产业,需要有人给他服务。同时,科学家如果直接去做企业家也不行,过些年就没有人去做创新了。田苗老师作了一种好的探索,能够把科学家和产业做很好的嫁接、孵化,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愿意支持科学家基金,我们非常希望能够从高校里出现一些愿意服务科学家的科学家,就像田苗老师,这是我们的一个探索。

△北京市科技创新基金董事长蒋兴权
 
面对科技成果转化困境与科学家创新创业的争议,由北航机器人所名誉所长、中关村智友研究院院长王田苗教授牵头发起,并联合多位科学家共同出资,同时获得北京市科技创新基金、中关村科学城新动能基金以及雅瑞资本、红杉资本、百度风投、普华资本、真格基金、融道投资等机构加持,智友科学家基金也给出了自己的一份答卷。截至2022年7月,智友科学家基金一期共孵化投资17家硬科技团队,这其中便包括了快速成长起来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与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此,此次大会特设中关村智友科学家基金「专家贡献奖」授牌环节,以此感谢在科创领域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们。

△智友科学家基金「专家贡献奖」授牌环节
 
获得此次专家贡献奖的科学家,包括科技部智能机器人重点研发计划专家组组长赵杰,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中控科技集团创始人褚健,北航江西研究院院长、北航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教授刘强,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黄铁军,北航机器人所名誉所长、中关村智友研究院院长王田苗,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视觉智能研究中心主任邓志东,北京理工大学教授、科技部智能机器人重点研发计划专家段星光,北京工业大学教授、智同工大智能传动研究院院长张跃明,北航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北京生物医学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北航)主任樊瑜波。
 
从宏观经济,到细分领域
 
在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院长金勤献的主持下,此次大会进入专家报告环节,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华兴资本首席经济学家李宗光,北航机器人所名誉所长、中关村智友研究院院长王田苗与国投招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王世海从宏观到微观,从微观到产业,分别发表了专家主题报告。
 
李宗光首先从宏观上对目前处于的发展阶段进行了剖析,他指出全球化是一个很重要的背景,新技术在迅速扩散,但是在高科技领域,要建所谓的“小院高墙”。接下来通过刘鹤副总理的文章来阐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涵。最后提到,基于外部格局与国家发展方向考虑,未来几年空间比较大的行业分别是清洁能源、数字经济与智慧医疗。而在硬科技创新创业领域,华兴内部比较看好国产替代、智能化与云原生、元宇宙三个赛道。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华兴资本首席经济学家李宗光
 
针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成长规律思考,王田苗教授对什么是专精特新、专精特新在国家的战略使命中处于什么位置、它来自于哪儿,以及在孵化投资的时候是否有规律可循发表了系列观点。王田苗教授表示,“我们把专精特新分了四个阶段来进行孵化和投资。第一阶段:选好方向和团队,这是价值的起步。第二阶段:选好落地验证,获得相应的资质;第三阶段:需要小批量投产及商业化运营;第四阶段:寻求第二条曲线,规模化发展。” 


△北航机器人所名誉所长、中关村智友研究院院长王田苗
 
而针对“在先进制造专精特新领域的投资思考和实践”这一主题,王世海则从投资的角度分享了深入系统的方法论。王世海表示,专精特新真正的驱动力是什么?我们的逻辑是6个字“硬科技+数字化”,二者缺一不可。现在提得更多的是投硬科技,但如果是没有数字化属性的硬科技,相对来说我们还是比较慎重的。

△国投招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王世海
 
科学家or企业家,向左还是向右?
 
在“科学家巅峰对话”环节,邀请到了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视觉智能研究中心主任邓志东教授,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黄铁军教授,科技部智能机器人重点研发计划专家、北京理工大学段星光教授,北航江西研究院院长、北航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刘强教授与智同工大智能传动研究院院长、北京工业大学张跃明教授5位科学家代表。北京科创基金执行总经理魏凡杰主持了该环节。 

△“科学家巅峰对话”环节
 
针对科学家创业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挑战,几位科学家分别分享了各自精彩的观点。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权威专家,邓志东教授表示,一方面是技术的源头来自于科学家,而科学家在利益分配上要取得合理的收益。另一方面,在成果转化过程中要主动为科学家进行企业家人才、资本等市场主要要素的配置与服务。第三方面,我们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原始创新方面,跟国外还存在一些差距。
 
黄铁军教授表示,原始创新变成产业的形态多种多样,不能简单地把一个学校的团队教授挖出来让他去创业,这样或许太看重短期效应了,我们应当允许各种各样形态的出现,应该营造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互动的有机合作大生态。我们也希望,创新在国家发展的核心地位就是这么体现的,而不是简单地说有多少教授变成经理。
 
段星光教授则表示,创新创业是分不开的,谈到专精特新这个话题,我觉得如果没有创新,干脆就不用创业;既然要创业,还是需要有科技的创新,有先进技术的内涵在里面。
 
刘强教授表示,在科学家创新创业,以及专精特新技术创新里面有“三个结合”需要特别关注。首先是技术和生产要结合。技术对于制造业来说,最终都落在装备上面,装备是我们的载体,创新的技术一定要和装备最终结合。二是硬核科技要和新的发展趋势(数字化和智能化)结合。三是科学家要和市场及资本结合。
 
而作为科学家参与创业的成功代表之一,张跃明教授则以亲身经历分享了关于科学家创业的深入看法。他表示,“在企业创新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一点很重要。我们是不是要把自己转变为一个企业家?这个转变其实是很难做到的。因为企业家同样需要极高的专业素质,而这种素质不是随便就能得到的,所以我的体会是,你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或者作为一个科学家,无论在哪儿,你都要作为一个科学家。”
 
“专精特新”企业投资价值
 
中关村智友研究院安冉主持了大会下午环节。首先,亿欧联合创始人兼总裁王彬博士为大家带来了关于《2022北交所“专精特新”企业投资价值研究报告》的专业解读。王彬博士表示,专精特新肯定具备“四高”特征,即毛利率要高、资本开支增速高、营收高、研发投入强度高,这“四高”是很好的尺子来评估自己是否属于专精特新、是否属于小巨人。在此基础上,专精特新投资的“三要素”为:一是下游渗透率,即现在的企业市场收入怎样;二是专精特新肯定要强调国产替代率;三是龙头市场占有率。 


△亿欧联合创始人兼总裁王彬
 
而在随后的“投资家对话”环节,中关村科学城公司副总经理戴廉、明势资本创始合伙人黄明明、英诺天使基金创始合伙人李竹、蓝驰创投管理合伙人朱天宇及雅瑞资本创始合伙人张瑞君则就“专精特新热潮下的理性投资”这一热点话题展开讨论。投中研究院院长刘璟琨主持了该环节。
 
△“投资家对话”环节
 
面对专精特新企业对投资者产生的影响,戴廉博士认为,一是投资标的选择更深了,需要对产业链企业了解更深入。二是对专精特新的关注也需要提前布局、需要眼光非常早。三是需要做长期准备,在更长的时间周期里去评估这个企业的价值。
 
黄明明则表示,“科技创新”是中国未来十年最大的机会,这是当前各界的共识。所以我们寻找标的的方式不会变,给这个社会创造最大价值的地方是我们的投资标的,这个主题在未来10年、20年和专精特新的国家政策一致。
 
李竹认为,“我们做投资首先要跟大趋势同频共振,跟大趋势共振是创业最成功的方式。未来专精特新将是中小企业的中坚力量,而投科技创新要必须对技术有判断、对产业链有判断。”
 
朱天宇表示,从资本回报角度来讲,大家肯定要看到这个回报和以前不完全一样,但是这是“同呼吸共命运”的过程。
 
张瑞君表示,今天我们看项目时在想两个维度,一个维度是今天太多机构对专精特新、对硬科技的理解不到位,除了大家考虑到很多因素之外,还需要思考这个团队,尤其像教授的团队,他们具不具有商业转换能力?有没有商业意识?如果没有的话,即使技术再好,也不是投资标的。
 
关于创业,产业园区的建议
 
当科技成果转化与专精特新企业成长成为焦点话题的时候,整个行业也对产业园区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么,面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面对科学家创新创业,产业园区的建议是什么?在真成投资创始合伙人李剑威主持的“产业园巅峰对话”环节中,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聂丽霞,北航国家大学科技园董事长李军,国泰创投集团副总裁、国泰·奥北科技园CEO吴雪秀以及东升科技园数字化公司CEO龚瑞男分享了各自精彩的看法,但不约而同的,每位嘉宾都强调了创业企业必须高度关注“现金流”,“活下去更重要”。 

△“产业园巅峰对话”环节
 
聂丽霞表示,对于一个企业来讲,企业家的战略布局、资金布局、业务布局这几者是要匹配的。关注现金流,向园区寻求更多非股权类投资的资金来源。
 
李军对此表示了赞同,并补充道,企业应首先让自己活着,活着才有可能下一步发展。
 
吴雪秀则用一个金句表达了对前面两位嘉宾观点的的赞同,“不要没有利润的收入,也不要没有现金流的利润,要活下来。”
 
而龚瑞男则从大数据的角度分享了自己的建议:第一,融资层面要秉持长期主义的价值资本。第二,尽快完成今天大家讨论的“由科学家转向企业家”的方向,尽快完成由成果转化到产品化乃至市场化的阶段。第三,保证足够的现金流。
 
聚精英 创未来
 
作为此次大会的重要安排之一,7家由智友孵化和投资的优秀团队在大会现场分享了各自团队在硬科技领域的技术创新与应用。这其中包括量子精密磁场传感及医疗应用提供商未磁科技、医疗软组织定位穿刺手术机器人研发团队真健康、新型零拷贝区块链和分布式隐私计算平台研发团队峰和科技、高空高速无人机航空发动机提供商中发天信、新能源车与航空工业轻量化零部件提供商航宇智造、新一代高精度RV减速器制造商智同科技以及电池 AI 检测技术提供商昇科能源。
 
通过汇聚权威科学家、优秀创业者、知名产业园区负责人及知名投资大咖,此次大会已成为聚焦专精特新企业成长与科学家创新创业的优质交流平台,并为科技成果转化与硬科技创新创业路径给出新范式,为中小企业成长提供了一个创新型的科创成长平台。
责任编辑:sophie

相关文章

半导体行业观察
摩尔芯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