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巨无霸飞航时代,波音 747 之父过世
半导体行业观察航空界自 1960 年代以来进入高载客长程旅行的现代时代,其代表性机种是波音(Boeing) 747“巨无霸”客机,747 的创造者乔·萨特(Joe Sutter),可说一手开启了这个新时代,747 也一直是载客量最大客机,直到空中巴士(Airbus) A380 取而代之为止,如今,747 与 A380 在商业上都走向减产,波音 747 之父乔·萨特也在此时以 95 岁高龄过世,象徵着一个时代逼近尾声。
对于乔·萨特逝世,两大航空龙头同表哀悼,波音于 2016 年 8 月 30 日发布其死讯时,表示乔·萨特的一生启发了不仅是波音,而是整个航空界,空中巴士对此显然也同意,于 Twitter 上赞扬乔·萨特是“航空业的先锋”。波音前CEO菲尔康迪特(Phil Condit)曾经是 747 开发团队的一员,盛赞乔·萨特是伟大的工程师,并回忆道“他深深热爱这架飞机(747)”。
乔·萨特是斯洛维尼亚移民后裔,可说与波音渊源不浅,他出生于波音成立 5 年后,从小就在波音西雅图厂附近长大,小时候他从家附近的信号丘瞭望,看着波音的飞机测试厂,他立即就爱上了飞机,大学时选择就读华盛顿大学航空工程系,大学时代就进入波音二厂打工,1943 年以学士学历毕业,时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受征召进入美国海军。
二战结束后,他的第一份工作却不是波音,而是道格拉斯飞机公司(Douglas Aircraft Co),只因为月薪 210 美元比波音高出 10 美元,不过,1946 年 2 月,他因为老婆怀孕,想让老婆能在西雅图生下第一个小孩,于是改到波音短期工作,结果却从此就一辈子待在波音了。
进入波音公司后,他的第一个任务,是为波音公司所生产的最后一款四引擎螺旋桨客机,波音377,改正设计问题,之后参与打造美国第一款喷射客机波音 707 及其前身,接着参与打造波音 727,并一路升任至 737 开发团队的二把手,波音 737 日后是航空史上出货量最大的机种。
当波音受到泛美航空( Pan American World Airways)的压力,要求开发比 707 载客量多上一倍的机种时,乔·萨特由波音 737 团队转来领导波音 747 的开发。
不向强权低头
波音 747 有着优美的后掠翼、4 具引擎以及注册商标般的特征:前头往上隆起,外观十分有个性,也让它总是出现在各大电影中;乔·萨特则跟所打造的飞机一样有个性,硬颈的他以抗命闻名,菲尔康迪特不得不说,个人相处时,苏特人很好,但在群体中他就有点夸张。
乔·萨特几乎一接下 747 开发工作就开始抗命,当时的泛美航空总裁璜·曲普(Juan Trippe)在航空界的势力不可一世,但乔·萨特却视他的要求于无物,璜·曲普认为他所想要的大客机,是双层单走道客机,乔·萨特对这个点子却嗤之以鼻,认为这会害惨 747,正确的办法应该是单层双走道。
不仅泛美与他意见不合,连波音本身对这个计划也不是那么重视,尽管波音在泛美航空的压力下开发 747,但波音在当时跟业界其他人一样,认为超音速飞机才是未来趋势,广体客机只是过渡机种。
在这样的内忧外患下,乔·萨特于 2006 年出版自传时表示,他的 747 开发计划,打从一开始就注定要失败。
但是乔·萨特不因此向强权低头,他硬是设计了单层双走道的 747,当大总裁璜·曲普看到设计模型以及其他竞争机种的比较时,他向乔·萨特承认:“你做了正确的决定。”于是 747 成为我们现在所熟悉的样子,更引领潮流日后产生许多双走道客机。
乔·萨特的抗命可并未就此结束,当时,波音要减少 747 生产成本,因此下令裁员 1,000 人,乔·萨特不仅抗命,还反而增雇了 800 人,他回忆道,当时他认为一定会被波音开除,但是宁可开除也要做对的事:该增加人手。结果他没有遭开除,也增加了人手。
最终,他一路升任至波音执行副总裁,领导所有商业机种的工程与产品开发团队,并督导 747-400 的研发,这是 747 各机种之中最畅销的一款。1986 年,他以 65 岁年龄自波音退休。退休时,747 仍然打遍天下无敌手,竞争对手 A380 至 2007 年才上市。
乔·萨特并未就此离开航空界,之后他参与调查美国挑战者号太空梭失事事件。
尽管 747 有辉煌的过去,但在未来订单下降、出货价格压低的压力下,减产到每月半架,和空中巴士 A380 成了难兄难弟,面临减产,甚至停产命运。 747 之父乔·萨特在 747 商业生涯走向迟暮的时候,先走了一步,让人不胜唏嘘,他的生平,也可说标志着航空史的一整个时代。
- Joe Sutter, Father of Boeing’s 747 Jumbo Jet, Dies at 95
(首图来源:Pixabay)
延伸阅读:
- 空巴 A320 紧追在后,挑战波音 737 累计销售冠军宝座
- 四引擎大客机末日?波音 747 可能走向停产
如需获取更多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账号:半导体行业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