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脸指纹、人脸识别,虹膜识别告诉你谁才是黑科技

2016-10-25 17:45:00 来源: 互联网

iris

半导体行业观察随着物联网应用逐渐丰富,生物识别技术迎来了大显身手的机会——这很容易理解,在万物互联的时代,数据安全重要性不言而喻,市场需要一种更加靠谱的与机器进行交互的方式,生物识别技术能担当这一重任。

生物识别技术指的是利用人的生理特征(比如指纹、面相与虹膜)或者行为特征(如声音、笔迹)来进行个人身份认定的方式。与传统的身份鉴定方式相比,生物识别技术在安全、保密与方便性上具有优势。

从识别方式来看,生物识别可以分为指纹识别、人脸识别、声音识别、虹膜识别与静脉识别等等。其中,指纹识别应用已经极为广泛,人脸识别应用正在兴起,这两项识别技术最为大众熟知。

近年,不少硬件厂商为增加产品卖点,将指纹识别、人脸识别作为“黑科技”宣传。然而,在业界看来,生物识别领域能充当“黑科技”存在的,应该是虹膜识别技术。

指纹、人脸识别有“瑕疵”,虹膜识别才是“黑科技”

指纹是人的手指末端正面皮肤上凹凸不平产生的纹路,每个人的指纹细节特征(纹路起点、终点、结合点与分叉点)都不会完全相同,因此,指纹能用于身份鉴定。

finger

▲ 每个人的指纹细节特征不相同 (Source:pixabay)

由于技术门槛低,指纹识别率先得到了应用,在考勤、手机解锁、保险箱开锁、门禁等众多场景中,都有指纹识别的身影。

不过,这项技术还是有一些不方便的地方。比如它对手指的清洁度、干燥度要求很高,脏、湿、油等因素都将干扰机器识别;进行指纹识别验证时,手指捺印角度不同、力度不同等因素都会影响到识别结果。

另外,每次使用指纹时,指纹采集器上都会留下用户的指纹痕迹,用户的指纹存在被复制的可能,安全性大打折扣。

于是,不用与机器直接接触的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兴起。

人脸识别的工作原理有三步,首先是建立人脸的面相档案,工作人员负责采集相关用户的人脸面相文件,或者把用户的照片形成面相文件,储存在面相档案中。

其次,用摄像机捕捉当前的人体面相。

最后,将捕捉的人像与面相档案中的进行比对。这一过程利用“面纹编码”方式,可以在百万人中精确地辨认出某个人。

与指纹识别相比,人脸识别具有不用接触、非强制性以及并发性(即一个场景可进行多个人脸的分拣与识别)的优势,这是其好的一面。

不好的一面是,人脸识别对场景光线环境敏感,另外,当前的人脸识别技术主要通过平面2D采集人脸与五官相对位置进行识别,它存在以照片形式蒙骗识别机器的可能。

基于指纹识别与人脸识别的“瑕疵”,虹膜识别作为“终极BOSS”开始登场。

虹膜识别基于眼睛中的虹膜(位于黑色瞳孔和白色巩膜之间的圆环状部分)进行身份识别,它是业界公认的最精准与最安全的生物识别技术,业界透露,虹膜识别误识率可低至百万分之一,与之相比,指纹识别误识率为 0.8 %,人脸识别则为 2 %。

再加上虹膜识别技术需要活体的虹膜信息,眼球剥离人体后,虹膜会随瞳孔放大失去活性,将被机器拒识,因此,虹膜识别的安全性更高。

两大应用趋势,虹膜识别的黑科技可不仅仅是解锁

早前,虹膜识别主要应用在工业领域,比如煤矿行业考勤,少有成型的产品出现在个人消费市场上,因此虹膜识别技术没有被大众熟知。

好消息是,近年,虹膜识别在朝远程识别与移动化发展,在此趋势下,虹膜识别技术迎来了进入大众化领域的契机。

媒体报道,卡耐基梅隆大学生物识别中心已经研发出一种识别距离远达 12 米的虹膜扫描识别技术,它可以在车主眼睛不经意扫过汽车后视镜时,快速读取车主的虹膜信息,并将虹膜信息与数据库做匹配,从而显示出车主的名字以及其他信息。

这项“黑科技”可以帮助警察追踪逃犯,也可以在机场、旅游场所等承担安防的重任。

另一个方向是在智能手机上的应用。早前,富士通 ARROWS NX F-04G 与微软 Lumia 950XL 都先后搭载了虹膜识别功能,不过,由于这两款手机太过小众,因此虹膜识别技术市场曝光率并不大。

直到今年 8 月,三星搭载虹膜识别技术的 Galaxy Note 7 手机上市才将这一技术推向了一个小高潮。据悉,三星 Note 7 搭载虹膜识别技术的消息一出来,资本市场上与之相关的概念股便蠢蠢欲动。

note7

▲ 搭载虹膜识别技术的三星 Note 7 (Source:三星官网)

三星虹膜识别技术的原理是,用户先将自己的虹膜录入,虹膜测定技术能将虹膜外观特征转化为虹膜密码储存,当用户试图用虹膜解锁手机时,红外 led 等与虹膜摄像头将会同时启动,先获取用户眼部图像,再将虹膜信息转化为编码,与已经存储的密码进行比对,一致的话,手机就会解锁。

看上去,流程好像很复杂,不过据三星提供的视频演示,解锁功能速度相对较快。

除了手机解锁之外,三星 Note 7 的虹膜识别技术还能用于加密手机安全文件、验证三星账号、登录三星应用商店。

要指出的是,受电池爆炸事件影响,三星大面积召回 Note 7 手机,虹膜识别技术推广进程受到了一定阻碍。不过,考虑到三星早前表示会将虹膜识别技术公开,以及华为、苹果对这一黑科技也抱有极大兴趣,未来,虹膜识别还有大显身手的机会。

 6 亿美元市场掘金,虹膜识别成本瓶颈待解

移动支付、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环境下,业界看好生物识别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TrendForce 集邦科技旗下研究品牌拓墣产业研究所 ( TRI )认为,生物识别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产值有望从 2015 年的 1.23 亿美元上升至 2019 年的 6.57 亿美元,亚太地区成长潜力最大。

拓墣进一步指出,随着物联网时代来临,智能整合大举提高了电子设备的安全需求,安全度较高的生物识别成为厂商积极开发的重点,虹膜识别是其中之一。

另外,其他研究机构的数据表明,虹膜识别的市场占有率有望从 2015 年的 7 %上涨至 2020 年的 16 %,年均复合增速超过 36 %。

以上都说明了,虹膜识别美好的发展前景。不过,在美景降临前的现阶段,厂商还需攻破虹膜识别技术的成本瓶颈。

目前已经商用化了的虹膜识别系统主要通过波长为 700 ~ 900 纳米的近红外光 LED 辅助相机系统撷取虹膜特征影像,然而现有的相机为了成像质量,会屏蔽掉红外光,因此虹膜识别系统需要新的相机系统支持,这就带来了高成本。

这也是虹膜识别技术虽然出现较早,但普及速度缓慢,且只能搭载于高端旗舰智能手机身上的主要原因。推动虹膜识别技术发展,降成本是厂商必须过的“槛儿”。

如需获取更多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账号:半导体行业观察

延伸阅读:

  • 小米“不务正业”搞人脸检测 生物识别迎发展机遇
  • iPhone 7有双摄像头不稀奇,苹果发力虹膜识别
  • 小米5s无孔超声波指纹识别来了,三星虹膜识别还有戏吗?
  • 美审计局揭露:FBI 的脸部辨识系统竟能搜索 4.1 亿的人脸

(首图来源:三星官网)

责任编辑:mooreelite
半导体行业观察
摩尔芯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