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搜寻“中科创达”

2019-01-03 13:32:07 来源: 互联网
一家中国本土的技术公司——中科创达开始进行跨国并购。两年时间,中科创达在国内外共完成三次并购,涉及总金额近10亿人民币。除并购外,他们还通过风险投资的方式给予被投公司资金和资源方面的支持,从而最终达到寻求外部创新和获取市场资源等目的。
 
最近两年,中科创达利用自有资金,以直接投资的方式投资了十多家公司,投资轮次分布在A轮左右,投资额度为一两百万美元或等值人民币。他们希望以资本为杠杆,寻找和扶植一批像自身一样的技术创新型公司。
 
中科创达副总裁杨宇欣
 
这家B to B技术服务公司成立于2008年,2015年年底在A股上市。上市前,其主要业务集中在智能手机操作系统方案的研发和销售层面。上市后,围绕操作系统技术,他们又相继布局了智能汽车、智能硬件,形成了三大业务板块,并建立起全球化的技术支持和营销网络,与高通、ARM、展讯、三星、索尼、华为、中兴通讯等企业达成了长期合作关系。
 
技术准入门槛高,升级换代速度快,市场竞争激烈——这是中科创达所在领域的现状。
 
上一个十年,中科创达凭借在移动端操作系统上的技术和市场优势,建立起了一道天然的护城河。下一个十年,为了持续巩固行业地位,他们除了不断增加内部研发投入外,还希望借助资本的力量,投资更多像自身一样的技术创新型公司,不断巩固和拓宽这道护城河。
 
“在没上市之前,我们深切感受到了战略投资者带来的价值。现在,我们希望把自己的经验和资源复制给更多的合作伙伴,以投资为工具,建立与更多科技企业的‘血缘关系’,找到技术创新的可能,为后续市场合作作铺垫,最终为的是扩大我们的生态系统。”中科创达副总裁杨宇欣告诉创业邦成立战略投资部的初衷。
 
最低风险抢占C位,围绕“三纵一横”深度布局
 
作为一家操作系统平台技术提供商,当智能手机市场增长日渐放缓,“天花板”可以预见时,中科创达开始开拓新的业务增长点。这时,他们看中了汽车市场。除了强化部分自主研发外,他们还采取投资并购的方式获取技术和资源。
 
2016年4月,他们以1亿元现金收购爱普新思和慧驰科技100%股权。这两家公司主要做车载娱乐系统研发,掌握免调收音、音响系统车身匹配等技术,而令中科创达看重的正是其技术研发能力。通过这次收购方式,中科创达还能达到拓展市场份额的目的。这是他们上市后的第一次收购。
 
紧接着,他们以6400万欧元(约合5亿人民币)收购芬兰车载交互技术公司Rightware。这是中科创达的第一次跨国并购。杨宇欣表示,抢占汽车的“两块屏幕”(车载娱乐系统的屏幕、中控仪表盘的屏幕)就是抢占未来人机交互的入口。“中科创达已经在做车载娱乐系统,通过收购Rightware可以把中控仪表盘这块屏幕也拿到,从而加快实现对入口的战略布局。”
 
连续两桩并购案背后,其实是这家技术公司重兵布局汽车市场的野心。“智能车载是中科创达发展最快的业务之一,我们将会为全球客户提供完整的智能驾驶舱的解决方案。”杨宇欣透露。
 
另外,中科创达还在重庆主导建设了智能驾驶协同创新研究院,重点研究五大领域:1)智能仪表及人机交互,研究智能驾驶舱及人机共驾;2)智能操作系统,面向智能网联的操作系统;3)辅助和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通信和信息安全;4)通信和信息化,研究多源信息融合和辅助/自动驾驶;5)软件自动化平台,汽车软件的自动测试和质量评价、虚拟仿真研究。
 
“很多新的方向并不是我们这样的公司单独就可以实现突破的,比如无人驾驶,因为无人驾驶的产业化时间还会较长,所以我们会更多抢占近期就能实现商业化落地的智能驾驶领域。”中科创达将智能驾驶与自动驾驶作出区隔。杨宇欣说,更多的自动驾驶是一个生态系统,而中科创达主要关注汽车的多媒体、舒适系统,例如智能驾驶系统交互、人车环境交互、ADAS等。与百度的阿波罗(Apollo)生态系统不同,中科创达的智能汽车生态体系不涉及自动驾驶,可以与专注于自动驾驶的阿波罗生态系统形成互补。杨宇欣透露,百度的人机交互系统就出自中科创达。
 
为了实现在图像影像领域的技术积累、获取客户资源,中科创达于2018年3月,以3100万欧元(约合2.4亿人民币)收购MM Solutions100%的股权。MM Solutions是一家图像视觉技术公司,为高端图形图像产品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其相机影像解决方案以及图形图像算法主要服务于移动领域。
 
围绕智能手机、智能汽车、智能硬件三大业务板块,中科创达的战略投资部明确总结出了“三纵一横”投资路线路:智能手机市场、每年高速增长的智能汽车市场、物联网领域,是为“三纵”;可以连通三大垂直领域的人工智能(AI)是“一横”。“三纵一横”涉及智能视觉、出行、芯片、算法算力等热门赛道。
 
2017年,中科创达成立智能视觉事业群,希望以人工智能为工具,赋能手机、汽车和物联网三大垂直领域,围绕这些业务方向和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做投资。
 
其实,早在未上市之前,中科创达在资本运作方面已有动作,最早是在2014年时通过投资的方式布局,先后投资了黑芝麻智能科技、耐能(Kneron)等公司。他们给予A轮投资的耐能是一家人工智能芯片供应商,这家公司向下游芯片厂商、端设备厂商等提供NPU IP,并将之应用于手机、智能家居、安防等端设备。该公司现已获李嘉诚旗下维港投资领投的A1轮融资。
 
黑芝麻智能科技是中科创达两年前投资的项目。这是一家专注于数字影像核心技术开发与应用的科技企业,核心业务为基于人工智能的图像处理和计算图像解决方案,以及基于控光技术、图像处理和深度学习的嵌入式感知平台,产品可应用于移动设备、汽车、安防以及多种消费电子产品。“我们更看重这家公司的摄像头传感器技术,也投资过一些做深度视觉算法的公司。”杨宇欣告诉创业邦。
 
弥补短板,与投资方“一起飞”
 
接受战略投资后,如何尽可能平衡站队和获取资源的问题?——这是中科创达战略投资部经常被创业者问到的一个问题。“接受战略投资的前提是投资方不能影响公司的战略决策,比如:我们早期的投资方高通创投属于特别开放的CVC(企业风险投资),他们没要求董事席位,愿意以观察员的身份存在;展讯等战略投资方也没有董事席位。同样,今天我们自己做CVC,也更多是通过投资建立‘血缘关系’,并不会干涉被投公司的决策。”
 
杨宇欣向创业邦透露,成立两三年时的中科创达其实拒绝过多家知名美元基金的财务投资,最终他们选择更懂技术和企业服务的北极光创投为唯一一家财务投资机构作为领投方,其他基金均为战略投资方。当时的CVC股东还包括高通、展讯和ARM。
 
如何正确选择CVC确实是一门学问。中科创达一直有不错的现金流,他们最早融资时最希望资方带着技术、市场等资源参与进来。多年后回看当初,接受投资之后的中科创达在管理投资方方面的做法,对正在考虑接受CVC投资以及已经接受CVC投资的创业者有一定借鉴意义。在某种程度上讲,中科创达跟投资方在市场合作方面产生了强关联,但并未在战略方向上受到投资方的束缚,而是将投资方的价值尽可能最大化。
 
比如,2016年年底时,他们跟财务投资方北极光创投联合发起并设立重庆智能产业投资基金。该基金的目标总认缴出资额为8亿元人民币,主要围绕软件、硬件、芯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智能系统相关产业进行股权投资——这些领域也是中科创达重点关注的。北极光创投作为一家老牌的纯财务VC,可以很好地弥补中科创达在案源和投资管理环节的短板。
 
拿其战略投资方高通来说,其为中科创达提供资金支持和客户资源,后来又与中科创达成立合资企业重庆创通联达,业务方向是为客户提供物联网各细分领域的“一站式”产品和服务。这个项目将高通的芯片技术和中科创达在软硬一体解决方案上的优势结合在一起,正好可以强化中科创达在物联网领域的布局。
 
中科创达是ARM在中国投资的第一家公司。在上市之后,中科创达与ARM共同成立安创加速器,参与到扶植和挖掘创新公司中来。杨宇欣告诉创业邦,安创加速器总部配备了ARM开放实验室、下一代智能交互实验室、物联网应用创新实验室和开源硬件实验室等一系列稀缺高价值实验室资源,为创业团队解决“买不起、不会用、用不好”的问题。安创空间所提供的生态系统资源、工程技术服务、实验设备与技术咨询能够切实帮助创业者解决智能硬件及物联网创业中的难点和痛点。
责任编辑:sophie

相关文章

半导体行业观察
摩尔芯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