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甜春:建立引导国际国内双循环,用“再全球化”应对“逆全球化”
2023-04-18
16:55:19
来源: 互联网
点击
4月17日-19日,第25届中国集成电路制造年会暨供应链创新发展大会在广州正式开幕,会上,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分会理事长、中国集成电路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国家科技重大专项02专项技术总师叶甜春教授出席并作主旨报告,报告主题为“用‘再全球化’应对‘逆全球化’--中国特色集成电路创新之路思考”。
叶甜春教授表示,在过去五年的时间中,“逆全球化”成为热词,中国在不断地补短板和国产化,以及开展国际合作,最终业内逐渐形成了一种共识,那就是怎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集成电路创新之路。
他指出,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2022年的总规模超过了20万亿,其中集成电路设计业保持非常迅速的增长,2022年的增长率为19.6%,而集成电路制造业的销售收入也在快速增长,2022年增长率为21.4%,但需要注意的是,内资企业占比下降趋势仍然没有缓解,中国集成电路制造业中内资占比仍然只有31.1%,随着各地的扩产步伐和产能开始投入使用,未来内资占比有望进一步回升。
同时,叶甜春也强调,这两年中国的封测业在规模上,传统封装已经做到了全球第一,先进封装也在快速增长,去年的增长速度来到了8.4%,而装备业的表现更是亮眼,2021年装备业增速达到了58%,2022年的增长率也有36%,另外材料业受本土化需求的推动,也保持了非常稳定的增长,2022年增速保持在25.4%。
他认为,中国大陆的集成电路产业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多头在外,高度依赖国际大循环。其核心原因是集成电路作为一个高度全球化的体系,全球各个地区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过去二十年,中国集成电路在融入国际循环里面取得了高速发展的机会,同时也形成了高度的依赖,产业模式依赖于国际大循环,技术路径上也有一定的依赖。
叶甜春表示,中国集成电路下一步的战略,就是要建立内循环,引导双循环,重塑国际集成电路循环体系,通过发挥国内已经形成的完整布局,再加上国内的广阔市场,从而形成一个大规模的内循环。
“总体来讲,中国集成电路走出中国特色创新之路,行业引领牵引,以产品为中心,全产业链的协同,要建立我们的内循环,同时引导国际国内的双循环,以‘再全球化’应对‘逆全球化’。”叶甜春说道。
他最后表示,对于集成电路行业来说,要基于创新路径,重新建立产业生态,从而支撑行业用户的需求,这样的理念很容易,真要做起来,是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全行业,以及下游各个应用行业的支撑,才能最终走向成功。
叶甜春教授表示,在过去五年的时间中,“逆全球化”成为热词,中国在不断地补短板和国产化,以及开展国际合作,最终业内逐渐形成了一种共识,那就是怎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集成电路创新之路。
他指出,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2022年的总规模超过了20万亿,其中集成电路设计业保持非常迅速的增长,2022年的增长率为19.6%,而集成电路制造业的销售收入也在快速增长,2022年增长率为21.4%,但需要注意的是,内资企业占比下降趋势仍然没有缓解,中国集成电路制造业中内资占比仍然只有31.1%,随着各地的扩产步伐和产能开始投入使用,未来内资占比有望进一步回升。
同时,叶甜春也强调,这两年中国的封测业在规模上,传统封装已经做到了全球第一,先进封装也在快速增长,去年的增长速度来到了8.4%,而装备业的表现更是亮眼,2021年装备业增速达到了58%,2022年的增长率也有36%,另外材料业受本土化需求的推动,也保持了非常稳定的增长,2022年增速保持在25.4%。
他认为,中国大陆的集成电路产业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多头在外,高度依赖国际大循环。其核心原因是集成电路作为一个高度全球化的体系,全球各个地区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过去二十年,中国集成电路在融入国际循环里面取得了高速发展的机会,同时也形成了高度的依赖,产业模式依赖于国际大循环,技术路径上也有一定的依赖。
叶甜春表示,中国集成电路下一步的战略,就是要建立内循环,引导双循环,重塑国际集成电路循环体系,通过发挥国内已经形成的完整布局,再加上国内的广阔市场,从而形成一个大规模的内循环。
“总体来讲,中国集成电路走出中国特色创新之路,行业引领牵引,以产品为中心,全产业链的协同,要建立我们的内循环,同时引导国际国内的双循环,以‘再全球化’应对‘逆全球化’。”叶甜春说道。
他最后表示,对于集成电路行业来说,要基于创新路径,重新建立产业生态,从而支撑行业用户的需求,这样的理念很容易,真要做起来,是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全行业,以及下游各个应用行业的支撑,才能最终走向成功。
责任编辑:sophie